魏黎刚教授:青少年睡眠危机,揭秘成长中的隐形困扰

元元的备忘录 2024-08-14 13:30:39

青少年群体失眠症发病率4%~5%。《2019中国青少年儿童睡眠指数白皮书》显示,超六成青少年睡眠时间不足8 h。青少年睡眠不足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相应的睡眠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为此,我们邀请到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魏黎刚教授为大家分享。

身体发育阶段的青少年是失眠障碍的高发人群,哪些因素会导致青少年出现睡眠障碍?

魏黎刚教授:青少年的睡眠障碍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

首先,学业压力导致他们过度使用脑力,这可能影响神经系统的放松和恢复。其次,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生理变化可能会干扰他们的睡眠模式。他们的情绪控制能力尚未完全成熟,情绪波动也可能成为睡眠障碍的一个原因。

现代社会中,晚睡晚起的现象较为普遍,这种睡眠周期的失调可能与青少年的生物钟不同步。同时,过度使用电子设备,尤其是在睡前,可能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进一步影响睡眠质量。饮食习惯也是一个因素,不规律的饮食或晚上摄入咖啡因等刺激性食物和饮料可能会干扰睡眠。心理社会因素,如青春期的心理变化、人际关系和社交压力,同样可能导致睡眠问题。一些青少年可能会罹患抑郁症、焦虑症等精神疾病,这些疾病常常伴有睡眠障碍,如失眠、多梦、睡眠过多或睡眠时效的后移。

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因素导致的睡眠障碍有何表现?

魏黎刚教授:抑郁和焦虑等精神心理问题在青少年中可能导致睡眠障碍。

青少年的睡眠障碍有其特殊的表现方式。首先,受影响的青少年可能会经历睡眠模式的改变,比如晚上难以入睡,但早上起床困难,倾向于晚睡晚起。尽管他们的睡眠时间可能没有明显减少,但日间的困倦和精力不足可能表明睡眠质量已经受到影响。

此外,与成年人相比,青少年可能不会经常在夜间醒来,但如果发生,他们可能难以再次入睡。睡眠质量的下降不仅影响睡眠本身,还可能导致日间功能受损,包括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情绪波动和社交能力受损。

除了睡眠障碍,青少年还有哪些表现时,可能是出现了精神心理问题,家长需及时带患儿就医?

魏黎刚教授:除了刚刚提到的表现,青少年可能还会表现出情绪低落、悲观思维、易怒或过度担忧等情绪症状,以及对日常活动兴趣减少、社交退缩或学业成绩下降等行为变化。特别是当睡眠模式的持续变化伴随情绪或行为上的改变时,家长和教育者应该保持警觉。如果青少年在日间表现出困倦或精力缺乏,即使在充分休息后仍然存在,或者他们的情绪症状加剧,如持续的低落或焦虑,这些都是需要关注的重要信号。此外,如果青少年的学业或社交活动兴趣和参与度出现下降,这也可能是精神心理问题的迹象。

在观察到这些迹象时,家长可能需要考虑带孩子寻求专业的医疗或心理咨询,获取适当的支持和治疗。

在临床工作中,要考虑药物的对患儿神经发育的影响,对于青少年失眠,如何开展治疗工作?

魏黎刚教授: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治疗睡眠障碍时必须考虑到他们的特殊性。对青少年的治疗需要特别注意用药安全性,选择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的药物,以便他们在病情恢复后能顺利回归社会、家庭和学校生活。虽然心理治疗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在许多情况下,药物治疗仍是关键。特别是对于中度到重度的焦虑和抑郁症状,国内外的临床指南通常推荐药物治疗,而心理治疗则作为辅助手段。对于轻度的睡眠障碍或精神心理问题,可能可以单独采用心理治疗。但需要注意的是,心理治疗是一个系统规范的长期过程,通常需要连续两到三个月的治疗才能见效。对于中度和重度的问题,综合治疗是必要的,尤其是药物治疗。

治疗青少年的睡眠障碍需要大众对这些疾病和治疗手段有更科学的认识。了解疾病的发病率和特点,正确面对疾病,及早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魏黎刚

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

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精神心理科主任。

河南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第四届委员会委员。

南阳市健康科普专家。

南阳市心理学会青少年心理学分会副会长。

河南广播电视台优秀“金口碑”医生。

曾获河南省医学科技奖二等奖一项,发表精神科学术论文10余篇。

擅长各种睡眠障碍、青少年情绪问题、精神分裂症及各种精神心理相关疾病的识别、诊断、治疗。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