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关键信息透露:全国的“紧日子”或会开始,大家提前做好准备

静月骄阳 2023-02-18 16:19:55

全国要开始过紧日子了?这或许很难让人相信,虽然放开管理确实导致病毒的扩散增加。

但与此同步的是人们的生活回归日常,经济压力的降低,难道不能让人们度过相对宽松的日子么?

准确讲,这三个关键的消息实际上是客观条件的阐述,虽然并不会直接影响到民众,但是如果客观失衡,以我国的策略向导经济的形式来推断,能够不受到更多客观影响的人实际上是少之又少的。

01

三个关键消息决定了紧日子开始

首先就是疫情。准确的讲,虽然第一轮的爆发已经结束,但外部输入风险依然存在。

民众方面虽然不会存在过多的恐慌因素,为什么在当下依然被提及呢?

原因或是在推测的第二轮周期,也就是5月份~6月份的感染高峰周期或将到来,虽然距离现在仍然有两个月的时间。

但是病毒的持续扩散,且XBB具有的超前免疫逃逸能力,也会导致无症状感染者的数据上升,并且在开放管理中,由于场所核验的制度取消,人们并不能准确的判断周围人群的健康状态如何。

同时,在春节之后,整体社会人群中已经出现了复阳的患者,这也说明公共卫生事件依然在继续。

只不过从整体去看,现在依然是达到了下半场,虽然现阶段的病毒还没有开始正式的入局,但我国的医疗手段以及相关药物已经产出。

或许在下半年中,人们只要按照要求进行社会活动,便可以保障一定程度的个人安全。

其次就是两个经济方面,也就是产业与物价。不同的经济体系会出现不同的问题,但是,无论是何种问题,其实产生或是消失都需要一个周期,才能使得效果明显。

从产业去看,2010年以后,虽然全国产业的GDP处于高增长,高增速的状态,但是在2022年中的凤凰网财经峰会中,我国经济专家江小娟就表示过,其实在2010年之后,全国的经济增速就已经从10%下降到了6%。

并且整体GDP增长率,在此后一直保持着持续的下降态势,虽然幅度方面并没有呈现过多的直线下降,但是总体去看,我国在疫情期间所谓的GDP保持高水平,实际上是变相的损失了增速而达到的结果。

仅是头部企业在承担着经济重担的现象,也表明了我们经济急需新的增长动力,如果没有办法保持5%的经济增速,那么我国将在现在的世界竞争环境中出局。

而在物价方面,或许与增速的下降,存在着一定的关系,此前的高增速状态,虽然使得民众收入结果上升,并且开始大量的产生消费行为,收入转支出再转收入的行为,也使得市场的情况转好。

但是在经济增速逐渐下滑后,企业的利润不断被摊薄,民众收入自然下降,但是早前的消费水平已经使得物价有所上升,且如果市场为了保持相对的平稳,那么物价也并不能随着收入的改变而改变,这就导致了CPI数据的上升。

虽然专家表示,我们的物价水平相比欧美发达国家,以及一部分新富裕国家的CPI,依然保持着较大的差距,但是在收入无法持平的前提下,如此的说法并不能使得民众买单。

而疫情,产业,物价,也就成了我国民众迎接紧日子的说法成立点。

但是如果往最坏的情况去看,那么或许还有第四点是紧日子的依据,也就是因为疫情导致部分产业的收入以及用工状况改变,产生了更多的失业人群。

失业人群在高物价的影响下,生活成本增加,继而导致产生贷款的更多可能性,但是产业的行情并没有过多的改变,收入的不稳定致使坏账的风险增加,继而进一步影响了全国经济环境的恶化。

而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如何将增速保持在5%,或许也就成为了疫情过后最主要的社会问题。

而如果总体没有办法保持5%,那么大部分的普通民众或在问题解决前,需要度过一段相当长的紧日子了。

虽然现实的确残酷,但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需要产生一个信仰,那就是问题一定会在社会群体的全面努力下得到解决,但注意解决的前提是,社会民众愿意为了公义做出更多的奉献。

1 阅读: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