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小说:滴水之恩

继宁评小说 2024-04-08 00:14:59

原创 师玉尊 城市微小说 2022-10-19 17:58 发表于河北

滴水之恩

作者:汪伟来

1

1965年我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被荆州地区高中录取。谁知第二年文化大革命爆发,于是戴着红袖章,摇身一变成了一名红卫兵小将。

学校人心涣散,老师无法教课,写大字报成了我们学习汉语言文学的练兵场。

第二年学校停课了,很多学生外出串联。我生在农村,与母亲相依为命,毅然决然回家挣工分,以此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

当时我刚满十六岁,下田跟大人们一起劳动,大人们每天挣10分工,我算半劳力,干同样的活只记6分工。

劳动期间,我时刻盼着学校的复课通知,然而望穿双眼也没得到任何消息。

公社要筹办初中,因为小学毕业生太多,师资不足成了大问题,每个大队都有一所小学,教师大部分是初中生。

管教育的文组长跟公社领导汇报,提了一大堆困难,一旁的王文书多了一句嘴,说:红旗五大队有个汪新强是荆州高中的,教个初中应该没问题,何不去看看。

文组长一拍脑门,说:记起来了,是有这么个人,我怎么没想起来呢!

就这样,我被公社初中请去当代课老师。

我不用烤黄日头了,每月30个工分还有6块钱的生活补助,更重要的是我教学生的同时可加强自身的学习。

我带了一个学期的课,校长要我当班主任老师,两年后提拔我为学校的教导主任。

2

时间到了1977年,我有幸参加高考,在没有复习的情况下考分仍居榜首,被华中师范大学录取。

当我拿着录取通知书激动万分时,文组长对我说:要不是王文书一句话,哪有你的今天!

王文书命运多舛,他因富裕中农家庭出身,在公社当了三十多年文书,年轻时追求进步,努力工作想入党,多次递交入党申请书。

只因他是团结对象而不是依靠对象,需要组织上严格考验,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考验来考验去,因种种原因这一愿望落空,成了他的终生遗憾。

后来他年纪大了,从文书转任企管会会计退休。

王文书人缘极好,很少听到有人说他的坏话。这样一个心地善良的老干部,退休后老伴病故,儿子瘫痪,儿媳离婚,丢下三个孩子由王文书操劳,用他每月的三百多块钱勉强维持着家庭的开支。

我大学毕业分到县一中教书,从班主任到教导主任,再到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深感责任重大,不敢有丝毫懈怠。

几年后,我被调到县五中当校长。对王文书的滴水之恩,时常萦绕脑海,没齿难忘,几次起念去拜望,因工作太忙未能成行。

记得在五中当校长的第二年,我正在召开迎接新生入学的会议,讲话时看到窗外有个熟悉的身影晃了一下,等会议结束,我从办公室出来,一个老汉喊了我一声汪校长。

我循声望去,这人是谁?正纳闷,老汉走到我面前说:我是王义达,老了,你认不出来了哟!

原来是王文书。

3

我急忙握着他的手,说:稀客稀客,哪阵风把您老人家吹来啦!

我拉着王文书的手不放,把他拉到我的办公室,这时发现他身后跟着一个学生娃。

落座后,王文书指着学生娃对我说:这是我小孙子,考试没发挥好,离录取线差三分,一中差一分要一万,还难得进,三分就是三万,我承担不起。听说你们五中差一分收两千,虽然我一口气拿不出这多钱,我分次给,你是校长,为我担个保。

我没有马上答复。时至中午,我说:先去吃饭,吃了饭再说。王文书怕我破费,不肯动身。我说:您大老远地跑来,总不能饿着肚子回去吧。

王文书难为情地说:孙子读书的事交给你了,应该我请你。

我把王文书爷孙俩带到学校附近一家餐馆,老板认识我,对我的光临有点儿受宠若惊。

我点了四菜一汤,要了一瓶15年的白云边陈酿,因人少,菜没吃完,酒没喝完。席间,我恭恭敬敬敬了王文书一杯酒,我说:是您一句话改变了我的命运,谢谢您!

我决定行使手中的权力,哪怕是县领导,我的顶头上司写条子来,我坚持原则只减免一半,但对王文书的孙子,我大笔一挥,全免。

我在开学典礼上把这件事毫不忌讳讲了出来,没想全校师生报以雷鸣般的掌声。

我要告诉我的同学们,做人,要懂得感恩。

END。

0 阅读:2

继宁评小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