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一人动画”有未来吗?

ACGx 2024-12-06 11:25:59

题图 /美人鱼的夏天

答案也在未来

近期互联网的动画“顶流”,是11月22日院线上映的《美人鱼的夏天》。

截至发稿时,电影累计票房28.6万元,真正进入电影院看过电影的人数极少,网络上却诸多锐评,有人模仿“自己吓自己”的配音,这部动画的海报、截图成了梗图模板。只看了网上发布的PV,年轻网友的态度已经清晰可见,认为其质量远未达到院线动画电影的标准。

随吐槽一同传开的,还有“这部动画电影两个人做了七年”的消息,沈晓阳、肖小月夫妻二人身兼导演、编剧、建模、美术、配音等数职,网友们则表示“不容易,但没必要”。其中不乏网友提出设想:如果两人只做一部独立短片,到网络上播放,大家的反馈应该是另一番景象。

看来,大家深知做动画的困难和辛苦,也了解过一些知名动画人的成长路径。那么在国内,这类单打独斗的动画人到底面临什么样的状况?

做动画,先找定位

做动画很难,难就难在人才、技术、资金缺一不可。需要事先声明的一点是,文章里提及的“一人动画”,并非绝对意义上的“一个人做动画”,也包括几人的小型团队,与几十或上百人各司其职的商业动画团队形成对比。

由于个人或者小型团队各项资源有限,往往需要主创深度权衡,希望未来产出的作品获得何种反馈。独立动画重视自我表达,受众却较为有限,商业动画偏向有目的性的创作,就得考虑资本、市场的需求,这是在动画开始制作之前,就需要明确的定位。

站在创作者的角度,独立动画相对自由,能够融入个人的所思所想,并将风格化发挥到最大程度。

了解相关领域的动画爱好者,应该都听说过刘健的名字。现任中国美术学院动画与游戏学院院长的刘健,创作的《大世界》于2017年2月17日在柏林电影节首映,拿下第54届金马奖最佳动画长片,入围第67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随后,这部个人制作三年的动画电影,获得了光线传媒旗下彩条屋的投资,在2018年登陆了内地院线。

比起彩条屋此前扶持的《大护法》,刘健的《大世界》显得更加有个性,可惜即便有黄渤、徐峥助力宣传,将其称为“动画版《疯狂的石头》”,也无法阻止作品观影门槛高的事实,甚至被一些观众称作“配音PPT”。

刘健的其余作品和《大世界》一样,具备鲜明的个人创作特色和独特艺术表达。这类艺术属性明显大于商业属性的作品能够与大众见面,与彼时正值动画内容市场蓬勃发展,重注动画电影的彩条屋正需要多元化的尝试来探索市场需求,同时巩固自己的地位不无关系。

然而对于那些想要将做动画当作主要收入来源的从业者而言,产出独立动画的优先级可能只能往后排一排。如果去拥抱商业动画市场,收获票房、收视等成绩,自然得遵循另一套规则,保证观感良好的同时,部分创作想法需要向资方、受众妥协,优势则是拿到资源支持,触及更广泛的市场。

单打独斗的动画人,很难从一开始就获得资方的关注。解决办法正如网友所言,国外许多知名动画人,都是从网络短篇起步的:新海诚曾于在2003年独自制作短片《星之声》;美籍亚裔创作者Monty Oum于2007年起发布的同人动画《Dead Fantasy》,凭借精彩的打斗和出色的镜头语言一举成名,后开启《RWBY》动画企划,任制片人和导演。

个人创作者上传的短片看似稚嫩,却已经显示得出创作者的能力与潜力。在国内,当然也不乏“大佬”级案例:

饺子花费三年时间制作了16分钟短片《打,打个大西瓜》,夺得几十个国内外奖项。近10年后,饺子任编剧和导演推出的《哪吒之魔童降世》,至今仍是国内票房最高的动画电影。作品里依旧饱含个人创作者的坚持,制作公司员工曾表示过“做一个(角色的头发)要返工五六次”,可见饺子对作品的高要求,然而外界却对这种在商业动画电影里追求极致的创作表达产生过质疑。

《雾山五行》的团队也不过六人,打造该作之前,导演林魂发布过《岁城璃心》的PV,吸引了大量国产动画爱好者的注意。

MTJJ及其工作室制作的《罗小黑战记》,也是从“年更动画短片”一步步实现IP化。

何小疯凭《伍六七》出名前,自编自导、自己配音的《小胖妞前传》已经能够看出其不按套路出牌的内容风格。

2016年的B站拜年祭上UP主DDF制作的《婕纶二重奏》,也成为了国产动画《风灵玉秀》的起点。

……

大约十年前,国产动画正蓬勃发展,投资者对此抱有信心。资本涌入,大量动画项目和创作者赢得支持,以上列举的仅仅是脱颖而出的代表。动画人展现自己的想法和能力,通过网络渠道获得关注和支持之后,组建起团队,成为一部作品的核心主创,再制作属于自己的作品。该条成长路径,放到现在依旧有效,可惜“做自己的动画”的机会,变得极为稀有。

网络大舞台,有才你就来

在B站搜索“个人动画”,得出的结果背后都是心怀热爱、有行动力的创作者。

虽然“潜力股”们的职业发展,和整个产业大环境息息相关,各大内容平台“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的今天,网络关注并不意味着投资,发布独立完成的作品可能只是为了分享成果,寻找业内学习机会,或承接商业项目合作,但在互联网发布作品依旧是不可或缺的环节。

因此我们会看到动画专业课的学生,将自己的结课作业、毕业设计上传到社交平台。“___viv___”为自己的原创角色制作了《维维鲁耶》OC动画,播放量高达670万,哪怕短片并没有呈现完整的剧情,博主还称其为“课余时间练习作”,但画面张力十足,点燃了评论区的解读欲望。又比如“花铭_”本记录自己的绘画过程,角色“小云兮”的相关插画被许多人用作壁纸,最近这位创作者也开始尝试更新短动画。

毕竟创作者只有收获各方反馈,才能持续进步。商业层面之外,大部分创作者希望自己用心的创作,被更多人看到、喜爱,得到坚持下去的动力。

有实力且有机会的创作者还能与时俱进,收获自己的IP形象生意。

根据采访报道,动画导演专业出身的“yogin幺了个菁”,在校期间就推出了表情包“神烦鸟”,还接到过皮克斯的合作邀请。“鲨猫”和“小狗蛇点点”让她进一步大火,如今幺菁及其团队负责推出漫画、动画短片,积累年轻粉丝和消费者,运营过吾皇万睡、胖虎等IP的苏桉可负责产品生产供应链对接、推广运营。去年1月,“幺菁的小店”淘宝店正式运营,开店不到半年,月销量已经稳定在十几万,后续多次登上淘宝国创衍生热卖榜前十。

因为网络,个人动画似乎有了多样化的选择。不过做动画的困境始终存在,大概唯有热爱能解释动画人的坚持。

尤其团队成员越少,就越需要创作者化身全能型选手。动画短片已是如此,遑论动画电影,随着时长增加,工作量和制作难度只会呈指数级增长,对创作者的身心健康、能力技术提出考验。

所以动画观众们都可以理解个人或小团队制作动画的难处。《四季童年》导演王宁发布过视频,讲述作品的送审经历以及需要花费的时间。去年影片上映期间,不仅排片少,也没有更多的资金用于宣传。

实际上,《美人鱼的夏天》主创沈晓阳并非没有尝试过网络平台的“自我推销”,2017年他一个人花费一年时间制作的3D动画《山神记》PV,其实收获了不少好评,他也公布了自己的合作联系方式。七年过去,不知为何主创夫妇二人选择推出另一部三渲二作品——《美人鱼的夏天》。

沈晓阳曾表示:“我尝试组团队,尝试谈投资,后来发现这些居然比我自己个人制作动画还麻烦。时机不成熟,但等待对我而言,不如自己不断奔跑,我也想看看我们两人能挑战的极限到哪里……我们每年用三个月左右的时间接定制动画项目来解决一年的生活开支,然后争取九个月左右的时间做原创动画。” 2022年该动画电影放出预告时,弹幕评论区的评价仍以鼓励居多。

可能让《美人鱼的夏天》上映是两位创作者的执念,但观众作为潜在消费者,也完全有权利去讨论、评价一部作品。现如今,动画行业从业者待遇、现状艰难等消息频频传出,难怪大家看到正片表现堪称“奇妙”的《美人鱼的夏天》,已经没有耐心再说出“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这句话了。

1 阅读: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