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交易截止日的电子钟走到最后一秒,活塞管理层终于将战术板上的第二持球手填上了答案——丹尼斯·施罗德。这个在24小时内辗转迈阿密、盐湖城最终空降汽车城的德国后卫,像极了真人版大富翁玩家,只不过这次他揣着活塞急需的战术手册而来。
自从杰登·艾维受伤后,活塞的战绩为11胜8负,勉强维持住了竞争力。但球队的进攻明显下滑。艾维健康时,主帅J.B.比克斯塔夫总能依靠他作为第二持球手和组织者来稳定局面。在他缺阵期间,这一角色落到了马库斯·萨瑟身上,虽然萨瑟表现尚可,但活塞的第二阵容缺乏一名经验丰富的老将。
坎宁安下场休息时,活塞的领先优势常常迅速消失。球队急需一名真正的控场大师来管理进攻并为队友创造机会,而这正是施罗德的强项。在12年的NBA生涯中,施罗德以可靠的得分和组织能力著称,场均贡献14.0分、2.9篮板和4.9助攻,投篮命中率43%,三分命中率34%,罚球命中率86%。本赛季,他在篮网和勇士的表现依然稳定,场均14.4分和5.6助攻。
施罗德的速度、突破能力和传球视野让他成为活塞第二阵容的完美补充。活塞需要一名老将控卫来为替补席带来稳定性和领导力,而施罗德正是这样的人选。
别忘了施罗德的隐藏属性:过去五年辗转6队却从未更衣室爆炸,这种"即插即用"的兼容性对年轻球队堪称完美。当比赛进入决胜时刻,比斯塔科夫甚至可以摆出坎宁安+艾维+施罗德的三持球点阵容。
想象这样的场景:当坎宁安下场喘气时,施罗德+比斯利的后场组合既能用挡拆调动大个子(杜伦的吃饼能力要笑了),又能摆出五外阵容给奥萨尔·汤普森腾出突击空间。更妙的是,德国人36.1%的底角三分命中率,恰好补上了活塞替补席最缺的空间点。
这笔操作的妙处在于精准卡位。虽然有些人可能期待活塞能引进更大牌的球员,但施罗德的加入是一笔务实且精打细算的操作。施罗德1303万的到期合同如同量身定制的试用品:打得好?明年中产续约不心疼;不合适?夏天薪资空间照样清爽。
他不仅填补了第二持球手的空缺,而且一年合同也让这笔交易风险极低。如果施罗德表现出色,他可能会赢得一份续约合同;如果表现不佳,活塞也可以在夏天轻松放手。
写在最后底特律的寒冬需要滚烫的引擎,施罗德的到来如同给活塞的替补席装了涡轮增压。这不是能改变分区格局的重磅交易,但就像汽车城最擅长的精密零件组装——有时候,一颗恰到好处的螺丝钉,就能让整台机器结束刺耳的异响。
当季后赛卡位战进入白热化阶段,这个德国老兵的每一次挡拆发起,或许都在为汽车城重启季后赛引擎积蓄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