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人皆知,合成营乃军改后解放军战力核心。
何谓“合成”?即步兵、炮兵等诸兵种联手协同之术。
军改革旧布新,废师团两级编制,崛起合成旅、合成营。
将旧日“四级编制”浓缩为“三级框架”:军、合成旅、副团级合成营。
若昔日编制为“四则运算”,今则一“折”到位,简化至极,却实则更显精炼。
为什么要将步兵团改成没有战斗力的合成营?
“营”级编制
“营”,是军队战斗组织的基本单位。
既可在团或旅麾下协同作战,亦能独立担纲一方,堪称战斗单位中游刃有余的存在。
若直属师级以上编制,则称为独立营,专司战斗、勤务及后勤保障,职责多样,作用独到。
按任务分工与装备编成,营可划分多类:步兵营、坦克营、炮兵营、导弹营、空降兵营,甚至电子对抗营、通信营、防化营,样式丰富,各司其职。
其内设营部,部分军队更设司令部,配有参谋长及参谋,指挥架构清晰明了。
战斗营通常辖3至5个战斗连及若干勤务保障分队,全员规模数百不等,是战斗力的重要载体。
中国人民解放军自建军伊始,即确立营级组织。
当时以步兵营为核心,每营辖3至4个步兵连,另设重机枪排或连,规模多为四五百人。
《中国工农红军编制草案》中明定:步兵营辖3个步兵连、1个重机枪连,全营人数标准为582人。
但是那时候部队人数常难满编。
抗日战争中期,八路军步兵营缩编至482人,编制结构精简却高效。
贺龙在1941年晋西北军区会议中详陈此调整,步兵营仍保持3个步兵连和1个重机枪连的配置,但人数锐减百余,折射出资源紧张的战时困境。
战争的硝烟中,武器装备的迭代升级催生了新型兵种,部队编制随之焕然一新。
抗战期间,我军在步兵之外,陆续设立炮兵营、骑兵营、工兵营、辎重营以及警卫营、特务营等,为战场增添了更多专业力量。
新中国成立后,现代化建设如火如荼,随科技进步,营的种类进一步丰富。
坦克营、防化营、舟桥营、高炮营、导弹营、雷达营乃至电子对抗营相继成型,步兵营也逐步演化为摩托化、机械化编制,火力更强,机动更快,防御更全面。
冷战前,各国营级编制已展现不同特色。
苏军摩托化步兵营配置3个步兵连及火力支援、防坦克等分队,共编390人,结构精简却火力凶猛。
美军机械化步兵营则配备更多支援分队,辖3个机械化步兵连、1个战斗支援连、1个营部连,编890余人,以独立作战能力见长。
英军摩托化步兵营通常有4个步兵连和平战不同编制,战时达800余人。
21世纪初,随着技术进步,俄军步兵战车摩步营和美军机械化步兵营分别编510人和820人,各类反装甲、迫击炮分队大显身手,灵活多变的营级编制成为战场中的中坚力量。
科技的迅猛发展将军队推向更高的作战效能。
火力、机动力、信息化水平全线提升,部队合成化深入发展,从集团军到师、旅,再到营,层层优化。
然而,现代战争的高精度武器也加剧了战场杀伤力,迫使编制小型化、轻型化转型。
20世纪以来,“军—旅—营”成为主流编制,标志着军事革命背景下的新趋势。
中国军队亦步入这一潮流。
2015年,中国陆军由区域防卫型向全域机动型发展,加快小型化、多能化、模块化进程。
合成营应运而生。
作为新时代陆军最小独立作战单元,合成营集步兵、炮兵、装甲、侦察、通信、工兵等多个兵种于一体,兵种齐备,岗位众多,涵盖数十种武器装备。
从区域战斗到全域机动,合成营正以模块化和高效化,成为新时代陆军的核心力量。
传统的营级单位,其指挥体制简单且局限。
平日里,营部不过是营长、教导员、副营长等几人,几乎不设作战参谋,战略规划与指挥重任皆归于团一级。
营长虽身负战斗之名,却多半扮演执行者角色。
然而,合成营的出现彻底改写了这一局面。
为适应现代战争需求,我军为合成营配备了更完善的指挥架构——新增营机关,设立参谋长,编配4名营参谋,辅以副营长与士官长,形成独立而高效的指挥班子。
在信息化浪潮下,合成营脱胎换骨,多兵种协同作战能力大幅提升。
通过高效的指挥网络与先进的武器装备,它展现出快速反应、火力强大的特点。
虽然仍属营级编制,但其战斗力足以在独立任务中大显身手。
这种突破传统的作战单元,完美契合现代战争快节奏、高强度的特质。
经历数年的调整与磨合,合成营已稳步成长为陆军机动作战的核心力量。
全新的作战逻辑
1979年8月,我军某部在一个步兵营的基础上,增配坦克连、榴炮连、无后坐力炮连、高射机枪连、工兵排、通信排、防化班、喷火班以及相关后勤分队,组建了历史上第一支合成营。
当时的试训合成营仍属初创,仅囊括少量传统兵种与专业分队,编制较为简陋。
随着我军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合成营逐步迈入新的阶段。
如今,陆航、电子对抗、无人机等新型作战力量均可为其所用,赋予其前所未有的灵活性与打击能力。
然而,这种扩展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兵种、专业分队种类愈加繁多,却缺乏统一编组规范。
一旦编组混乱,要么“该编的没编”,使作战计划受挫;要么“多余的编了”,反而拖累行动速度,徒增负担。
作战需求决定兵力组合,战争规律自有其逻辑。
所以步兵团改编为合成营的另一个重要优势便是经济上的精打细算。
现代战争打的是科技,拼的是装备,而这一切的背后是庞大的财政支持。
大而散的传统步兵团,在装备更新与资源调配上消耗过大且效率低下。
合成营的出现,将有限的军费更集中地投入于核心战斗力的提升,避免资金被无谓消耗,大幅提高军队整体战斗力。
合成营的背后是一整套全新的作战逻辑。
打个比方,传统模式下,一个步兵师通常辖3个步兵团、1个炮兵团和1个坦克团,总兵力过万。
战时,师部通常指挥1个步兵团主攻,另2个步兵团掩护或支援,同时加强炮兵、坦克团火力,形成合力。
但这种作战方式繁琐且成本高昂,资源调配复杂,效率亟待提升。
为了降本增效,军改直指这一问题。
步兵团的9个步兵营直接削减一半,仅留4个营。
与此同时,将坦克团和炮兵团部分兵力拆散,直接编入步兵营,使步兵营不再是单一作战单元,而成为囊括坦克、火炮等要素的“合成营”。
调整后的合成旅仅5000余人,但火力与灵活性却堪比原先万余人的步兵师。
开战时,1个合成营负责主攻,1个支援,其余两营为预备,随时填补战场空缺。
这种合成结构具有显著优势。
每个合成营内常备坦克和火炮,即使某一营损失严重,其他营依然具备完整作战能力。
而在当今战争环境下,侦察设备的覆盖范围和精准度显著提高,各类新型装甲载具伴随步兵与坦克联合突击,使合成营能够快速发现敌军薄弱点,并集中火力予以打击。
与传统步兵营相比,合成营实现了陆军部队基础兵种的全面整合。
模块化、多能化的设计使其不只是兵力的简单组合,而是将诸兵种有机融合,形成高效运行的整体。
这种灵活多变的编制结构让合成营具备“即插即用”的特性,可根据战场态势迅速调整,组合出多种作战模式,在复杂战场环境中从容应对。
近年来,随着陆军转型步伐的加速,合成营已逐渐成为全新的基本作战单元,全面嵌入陆军作战体系。
无论是重型、轻型,还是空突、山地、两栖作战,合成营都展现出高度适配性。
借助模块化嵌入、体系化运作,其作战指挥实现多源感知,各要素深度融合,作战空间不断向多维扩展。
合成营的广泛应用,使陆军部队的机动能力和立体攻防能力迈上了全新台阶,成为我军现代化建设的中流砥柱。
为什么要合成化?
军队为何要推动合成化?
最重要的还是为了提升整体战斗力。
单一兵种如同单一兵器,总有力有未逮之处。
譬如弓箭,远战精准,但若被敌人近身,只能任人宰割;匕首虽利,若敌人远在十丈之外,也不过是徒具威势。
兵器如此,兵种亦然。
坦克兵在开阔平原上堪称无敌,钢铁洪流横扫一切;可一旦陷入城市街巷或崎岖山地,往往举步维艰。
而炮兵连,五公里外或许可以将敌军炸得溃不成军,但若敌人已经渗透到500米以内,且以散兵线掩护推进,炮兵的火力再强也很难处理。
这种种局限性,正是单一兵种难以适应复杂战场环境的缩影。
于是,我们开始琢磨如何将不同兵种整合为一。
坦克、步兵、炮兵各自的强项能否互为支撑、彼此补充?答案是肯定的。
这种思路催生了合成化部队。
通过兵种协同,部队整体的战斗效能远超单一作战单元的简单相加,真正做到“扬长避短”。
其实,古代战争中已有合成作战的雏形,无论是步兵、骑兵、弓箭手的协同,还是攻守器械的结合,都反映出这一理念的萌芽。
但现代合成作战绝非将多个兵种简单拼凑了事。
合成化的最低标准是独立作战能力。
这意味着部队不仅要有坦克、步兵、炮兵等兵种,还需配备完善的参谋机构,用以协调各兵种行动。
此外,侦察、通信、后勤等分队的独立运转也至关重要,确保部队在缺乏外部支援的情况下,依然能独当一面,完成战斗任务。
所以从表面上看,合成营似乎是缩编后的加强团,实质却是一次革命性的合成化升级。
它彻底颠覆了传统步兵团为主体的陆战体系,将多兵种协同作战理念嵌入最基层的营一级单位。
二战至冷战时期的陆战建军体系,团级单位一直是基本的战役战术单元。
步兵团作为核心,骑兵、炮兵、防空等专业分队则以营、团为单位隶属于师级建制,只有在作战任务中被“加强”给步兵团,才能实现一定程度的合成化,以遂行复杂战役。
即便是当时处于领先地位的装甲师或装甲旅,其核心仍是以坦克团为主体,辅以加强步兵和炮兵,组成临时性的团级战斗群进行作战。
而如今的合成营彻底改变了这种模式。
从建制上看,它直接将步兵、防空、炮兵等分队整合至营一级单位,使其具备完全独立的战术战役能力。
一个合成营在独立遂行作战任务时,其综合能力已接近甚至超过以往的加强团。
而在旅或军一级专业分队的进一步加强下,其战斗力更是远胜传统编制的加强团。
这背后,是陆军抛弃了延续数百年的“步兵主导”传统,真正转向多兵种合成作战的理念。
这种革新不仅优化了战斗力的分布,还极大地提升了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率。
在旧编制体系下,一个一万人的师仅能编成三个加强团,形成三个战术单元;而新编制中,一万人的部队则可以编成两个合成旅,共八个独立战术单元。
战场上的实际作战单元数量大幅增加,每个单元的独立作战能力也远超过去的加强团。
这种变化带来的优势显而易见。
合成营的战场灵活性、作战空间的覆盖范围、火力分布的均衡性,都已不可同日而语。
现代战争需要的不是简单的人海战术,而是更加灵活、高效且深度融合的兵种协同。
参考资料:井延坡工作室|什么是合成营?你了解军队中营的编制吗?中国军网解放军报:合成营成为陆军机动作战基本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