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号还坚持清零,7号就全面放开,这半个月里,究竟发生了什么?

麓风轩 2023-01-04 19:42:36

口罩三年,国内对病毒可谓是严防死守。世界各国对待病毒的政策各有不同,国内民众也分为了“躺平派”与“封控派”两种。两派在网络上你来我往,争论不休,闹出了许多舆论场上的骂战。

随着“新十条”的发布,两大派的争论也落下帷幕。但令许多人不解的是,11月20号中央还坚持把“动态清零”作为一切防控工作的目标,但到了12月7号,“新十条”就出台,宣告全国解封。中间不过一个月的时间,政策就发生了天差地别的转变,究竟是为什么呢?

一、 从“动态清零”到“全面放开”

在低毒性与高传播力的加持下,奥密克戎已然成为全世界最流行的毒株变种,超过90%的感染病例都属于奥密克戎感染。在欧盟、世界卫生组织WHO、美国FDA以及各国药监局等多方的监测下,基本可以确定,奥密克戎变种的致住院率与致死率相较于德尔塔大幅下降,保持在2%左右。

然而,即使是经过了三年的研究,我们依然不能信誓旦旦的说对病毒的特性了如指掌。面对变化多端的病毒,人们还是保持着警惕心理,想着能不感染就不感染。再者,即使是低于2%的死亡率,若是人口基数够大,还是会造成许多死亡例数。这也是为什么“封控派”坚持要继续封控。

但口罩三年,人民的正常生活已经受到了重创,学生无法去学校正常上课,企业也因为时不时的封控而损害利润,有些打工人甚至连饭碗都保不住。人民为了清零付出了太多,国家的财政也负担了太多,但只要病毒一日不灭绝,它所造成的威胁就不会消散。

比起躲进隔离罩里,“新十条”的出台代表了我们的第一次主动突围,也代表了全国态度的彻底转变。短短的半个月内,从“动态清零”到“全面放开”,看似转变决绝,但中间并不是没有过渡的历程。

中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很难保证政策在上传下达的实施过程中变了味。封控的三年里,不少城市都出现了一刀切、过度反应等现象,也造成了许多乱象。因此早在11月上旬,国家就有了松动防控的趋势。

在“新十条”正式发布前,还发布了一套“新二十条“。仔细研读这“新二十条“,我们不难发现,国家早已未雨绸缪,为日后的全面放开埋下了伏笔。

二、 全面放开早已有迹可循

“新二十条”的出台是为了缓解防控过度的乱象,整体整体对待病毒的态度依旧是坚持防控。虽然并没有提到放开的问题,但“新二十条”却透露出了一些放开的风向。

“新二十条”先是针对一些极端防控的问题进行了回应。针对一刀切、层层加码、隔离混乱等乱象,国家给出了明确的回答,将整治极端防控的行为,并且缩小全民核酸的范围,不再判定次密接者。一套操作下来,其实已经是在减小防控的力度。

同时,“新二十条”中还提到,各个地区加强医疗资源的建设,加大投入设立医疗床位,做好病毒相关药物的储备工作。用政策来督促医疗资源的建设,从这几条不难看出,国家当时已经在考虑全面放开了。毕竟对于中国这个人口众多的国家来说,人均医疗资源的分配是最大的难题,若是全面放开,首先就要考虑医疗资源挤兑的问题。

此外,在“新二十条”发布的几天里,石家庄、广州、深圳等地纷纷被选为放开的试点城市,打响了解封的第一枪。只是在感染人数骤增的情况下,这些城市又选择了全面防控。一直到12月上旬,全国宣布全面解封。

综上,“新十条”的发布也许是略显突然,但绝不是没有经过深思熟虑的。利用“新二十条”提前部署医疗资源,又在几个城市里试了水,到了元旦前,也该到放开的时间了。口罩肆虐下,国家与人民都失去了太多,为了让生活步入正轨,我们必然需要经历阵痛。

结语

从紧张的防控步入全面放开,中间的缓冲期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这一波可以说是快刀斩乱麻,干净利落的来迎接奥密克戎的第一波冲击。“防控派”的担忧情有可原,但只要病毒存在于这个世界上,就总有需要我们去直面的一天。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放平心态,做足准备,迎接挑战。

14 阅读:9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