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发现的最大宝藏,是成都市文化馆。
我猜你心里已经出现画面了,一栋墙壁斑驳的旧楼,大门里是一条暗暗的长通道,通道尽头可能传来咿咿呀呀的唱戏的调子。这是很多人记忆里的文化馆,小小的旧旧的,时间仿佛不在这里存在。
所以,当2022年的文化馆真实出现在你面前的时候,你会被结实地吓一跳。
现代的大楼,直播教室、美术展厅、黑匣子剧场、沉浸式体验厅、多功能演绎厅……看一眼楼层分布,数不清的新鲜玩意儿藏在这里面,上至80岁老人下至6岁儿童,仿佛每个人都能在文化馆修建起自己的精神家园,包括我。
这么说吧,如果我的自由时间变成24小时,文化馆就是我的家。
我第一次逛文化馆,就跟逛科技馆的小孩子一样,看什么都稀奇。
一楼大厅有一组由屏幕组成的数字化可视课程表,能查看本周的开课内容、教室,还能看报名的人数比例等等。我只在新闻上见过这些大屏幕,研究了一下实物觉得确实方便,有了它,找教室跟坐动车一样流畅方便。
二楼三楼是教室,数量多到完全可以在里面开一所艺术类大学。课程有你想得到的艺术形式,还有一些你绝对想不到会出现在文化馆里的东西:
美术,语言,电子琴,钢琴、艺术、武术、瑜伽、古筝、舞蹈、摄影、国学、声乐、乒乓球……这么说吧,这世界上有的艺术,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透过教室的窗户往里看一眼,就看了一眼,我就想活在这里了,居然有那么多乐器,吉他,提琴,古筝,电子琴……还有那么多上课机会。
市面上随便找一个音乐学习班几万块钱还一堆套路,文化馆免费场地免费教学免费使用,而你只需要带一午顿饭,这种对比无论是谁都会心动。
很遗憾我错过了课程的报名时间,只能眼睁睁地羡慕坐在教室里上课的学生。有一间在上音乐课,老师弹钢琴教大家演唱,有一间在上舞蹈课,一群人在舞蹈室排练队形。
我就像在上自习课的隔壁班,虽然身体一动不动,但内心已经在跟着音乐起舞。
四楼,一上去就到了“大家美术馆”,最近是《姚思敏的中国画精品展》,展出了姚思敏五十年艺术生涯里最具代表性的65幅作品,不少人来看画,我极其痴迷她在国画里使用的色彩。
我也喜欢逛个人的展出,因为是巨大的展示场地,对作者来说有充分的发挥空间,在每组画前都写了详尽的引言,这为各年龄段观众提供了方便。
观众逛起来自在,没有那么多熙熙攘攘和令人烦躁的东西,很多人不知不觉地沉浸在自己和画面构成的关系里,达到物我两忘的境地,这其实是逛美术馆非常难得的体验。
文化馆每一层楼面积都很大,我逛完美术馆往里走,居然还发现一间很大的馆中“城市书房”。
馆中“城市书房”分三个区,自习区、休闲沙龙区和沉浸式阅读区,书架旁边有地台,人们可以随意坐在一边阅读,没有拘束感。
两个阅读区走得越深越安静,有几位附近的学生写作业,我觉得这儿一定是他们的秘密基地,就是那种你发现之后不会轻易推荐给其他同学的地方,你只会把它告诉最好的朋友,和朋友一起来,然后对他说,你瞧这个地方有多好。
后来,我去文化馆是参加周末的活动。周末的文化馆比工作日热闹很多,有各种各样的活动,上班族没办法在工作日报名上课,在周末来玩一玩也是很好的选择。
文化馆的活动都是在“文化天府”公众号或者app报名,里面也能看到每周特色活动,报名有数量限制,抢课必须要快。
我报名了一堂研学课,《古蜀街巷·大石崇拜》,主要探究成都那些带“石”的街巷,解读它们的名字来历和故事。
课堂在五楼,是比较自由的交流空间,不是那我们小时候一个人一张课桌,老师在讲台上拿着粉笔写黑板的形式。学生有孩子,孩子家长,中年人和学生,陆陆续续地走进来,坐在地板上,氛围轻松。
这是一个精彩的选题。成都有一些以石头为名的街巷,石人坝、大石路、五块石、石羊场、天涯石、石板滩、青石桥、支矶石、石笋街、文翁石室……甚至还能在街边找到对应的石头。
为什么成都人会把石头看得这么重要呢?“是因为古蜀人有大石崇拜。”这就和金沙三星堆的金面具联系到了一起。
古蜀人有几种崇拜信仰,眼睛、蜀秀和石头。《华阳国志·蜀志》记载,古蜀王蚕丛“死,作石棺石椁,国人从之”,说的便是古代蜀人对石的崇拜。
正在模仿三星堆纵目面具
我觉得这堂课最珍贵的是,老师会教大家注意那些生活里有趣的细节,并将其与几千年前的古蜀文明联系在一起。如果没上过这堂课,我可能只会觉得成都人以石头命名街道,是因为性格撇脱。
上完课,我发现隔壁有一个舞台在彩排。叫“周末星市民”,每周都有。一些成都本地的表演者,拿着萨克斯、小号,穿着正式的礼服,表演有模有样,不知道他们在准备去哪里参加大型演出。
周日下午是“少儿合唱培训”,家长把孩子们带到剧场,有老师领进去,教大家练习吐字发音,家长守在门口,举着手机把孩子唱歌的画面拍下来。
我觉得打算给孩子报补习班的家长完全可以考虑一下文化馆,这里小朋友还蛮多的,如果我是小孩儿,我会愿意到文化馆边玩边学,没有压力,学到技能,又开心。
后来,还赶上一次文化馆评选街头艺人,一楼搭建了舞台,场面和快乐男生选拔赛一样,评选老师现场点评。可以感受到有些街头艺人的紧张,一首歌曲在门外苦练许多遍才敢进来。
我和路人们都不是专业的,听每一位歌手的歌都觉得好听。艺人在门口唱歌,很多人听到声音,就放慢了脚步,于是,悦耳的音符就这样进入了我们快节奏的生活。
听说这个周末,11月18号-20号,文化馆将带来“第四届公共文化服务超市”,川渝两地很多文创、节目、培训、展览都聚在这里,场面有点丰富。
投身体验才是对待文化的正确态度,期待周末能逛一场不一样的文化馆市集。
很愉快,因为有这样的文化馆存在,我们的生活多了很多与艺术接触的机会。更愉快的是,这些艺术没有与生活离得太远,也没有与现实离得太近,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个亲切的距离。
这份距离感带给人的感受,和我们记忆中的文化馆又出奇的一致,亲切,进而亲密,伸伸手,只需要预约一张门票,报名一场活动,就可以将艺术变成日常。
年龄和身份的门槛,在如今的文化馆变得很低,脱口秀、剧本杀、戏剧这类受年轻人喜欢的新形式也常在文化馆出现,有机会参与一次,应该会得到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体验。
文化馆是我今年发现的一个宝藏,相信它会让你也变成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