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个比较特殊的日子,8月15日,在79年前的今天,小日子举白旗头像了。或许很多人已经记不得这一天,但不论怎样,我们都要了解,并且深刻记住。在这里要感谢先辈,他们用鲜血让我们过上了和平的美好生活。
话说回来,今天也正好是7月十二,再过3天就是一年一度的中元节了。对于民间老百姓来说,这中元节虽然是鬼节,可是其重要性一点都不亚于除夕、重阳节。这足以说明,中元节是多么重要的节日了。

中元节,又称为盂兰盆节或鬼节,是一个深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节日。它不仅是道教、佛教和民间信仰的共同节日,也是中国四大传统祭祀节日之一。
在道教中,中元节是三官大帝之一的地官大帝的诞辰,人们相信在这一天,地官会赦免亡魂的罪孽,给予他们超度的机会。而在佛教中,盂兰盆节则是为了纪念目犍连救母的故事,通过供养僧众来为亡者祈福。民间则将这一天视为鬼门开的日子,认为亡魂会回到人间,与亲人团聚。
中元节不仅是对祖先的敬仰和怀念,也是对生命和死亡的深刻思考。通过祭祀活动,人们得以表达对先人的感激之情,同时也是对生命无常的感悟。在这一天,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家家户户都会准备丰盛的祭品,点燃香烛,焚烧纸钱,以此来祭奠祖先和亡灵。

在古代,人们讲究“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这表明,无论是在生前的侍奉,还是死后的安葬和祭祀,都应该遵循一定的礼仪和规范。这种观念体现了中华民族深厚的礼仪文化和对先人的尊敬。
中元节上坟是纪念先祖的一个重要方式,在上坟的这个活动中,家家户户都会带上供品去给先人享用。这些供品当中就会包含很多种水果。老人说这上坟祭祀有讲究,“上坟不带 5 果,家中无灾无祸”,这里说的是哪5种水果呢?
在选择水果进行祭祀时,也有一些禁忌需要遵守。以下是五种不宜用于祭祀的水果:

1、寓意不好的水果
在中国文化中,语言的谐音往往与吉祥或不吉的寓意相关联。梨因其发音与“离”相近,常被认为象征着分离或离别,因此在祭祀中避免使用,以免带来不吉利的预兆。香蕉的发音与“散”相似,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分散或离散,因此在祭祀中也不宜使用。选择水果时,应避免这些可能带有不吉寓意的水果,以确保祭祀活动的吉祥和顺利。
还有桑葚果实,这个在清明时节比较常见,作为一种高端水果,其实桑葚也不适合带去上坟的。正所谓这“桑”跟“丧”就有谐音,寓意十分不好的。
2、成串的水果

葡萄和荔枝等成串的水果,在视觉上给人以丰富和丰收的印象。在祭祀的语境中,成串的特性可能会被误解为“束缚”或“纠缠”,这与祭祀活动中追求的自由和解脱的愿望相悖。因此,尽管它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被视为吉祥的象征,但在祭祀中则应避免使用,以免影响祭祀的纯洁性和诚意。
当下正是龙眼的季节,而龙眼也是成串的水果,也是不被认为是吉祥水果。以这种说法,也是不要带龙眼去上坟扫墓的。
3、空心的水果

在中元节的祭祀习俗中,选择合适的水果作为祭品是非常重要的。根据中国传统文化,空心的水果如哈密瓜和香瓜在祭祀中通常被认为是不适宜的,因为它们的内部空洞被视为缺乏诚意或“心不诚”。这种观念源于对祭祀活动的尊重和对祖先的敬意,人们相信只有用实心的、充实的供品,才能体现出祭祀者对先人的真心诚意。
空心的水果在某些文化中还可能预示着家族的不稳固或缺乏根基,这与祭祀时希望传达的家族团结和繁荣的愿望相违背。因此,在准备祭祀供品时,人们倾向于选择那些寓意吉祥、外形圆润的水果,如苹果、橘子、橙子等,这些水果不仅味道鲜美,还承载着对祖先的美好祝愿和对家族未来的期盼。
4、多籽的水果

石榴和百香果等多籽水果,虽然在日常生活中因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独特的风味而受到人们的喜爱,但在祭祀活动中,它们的寓意却可能发生变化。在中国文化中,多籽往往象征着繁衍和生育,寓意着“多子多福”。
在祭祀的语境中,这种特性可能被误解为带来不必要的复杂和纷扰。由于祭祀活动主要是为了表达对先人的怀念和敬意,以及祈求家族的平安和后代的昌盛,多籽水果在这种场合可能会被看作是不合适的,它们可能被认为象征着“多事”或“麻烦”,与祭祀活动追求的和谐、宁静氛围不符。
在一些地区,多籽水果在祭祀时被避免使用,因为它们可能被错误地关联到阴阳两界,暗示着先人在另一个世界也需要繁衍后代,这显然与祭祀的目的相悖。

5、腐烂的水果
腐烂的水果作为祭品,不仅无法传递对祖先的敬意,反而可能带来负面的含义和影响。在中国文化中,祭祀活动是一种庄重的仪式,它要求参与者以最诚挚的心态和最整洁的供品来缅怀先人。新鲜、清洁的水果象征着生命力和繁荣,而腐烂的水果则代表了衰败和死亡,这与祭祀的精神背道而驰。
在视觉上,腐烂的水果失去了其原有的色泽和形态,无法给人带来美的享受,反而会引起不快和厌恶。这种视觉上的不快,会削弱祭祀活动的庄重感和敬意。同时,腐烂的水果可能滋生细菌和有害物质,对参与祭祀活动的人的健康构成威胁。
中元节快到了,这些讲究可要清楚了。不知你们上坟都喜欢带什么水果呢?或者是会选择哪些供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