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仿佛被按下了一个加速键。科技日新月异,信息爆炸,我们沉浸在飞速发展的洪流中,然而千万别忘了身体健康。
人类与自然传染疾病的斗争,是一部血与泪、笑与痛交织的史诗,我们有过胜利,也曾付出过惨痛代价。
然而当一种由来已久却在中华大地蔓延扩散的传染病,最近大有“死灰复燃”的迹象时,我们不由得扪心自问:该疾病不见面也能传染,在没特效药和疫苗的情况下,我们该怎么办?
全球疫情图景:登革热的蔓延与肆虐登革热对人类来说并不陌生,却在2024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侵略性。它并非横空出世的新型病毒,而是一个古老的敌人,以寄生虫为媒介,通过伊蚊传播,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长期存在。
这种病毒性传染病,潜伏期短,传播速度快,令人防不胜防。更令人担忧的是,它没有特效药,也没有预防疫苗,这意味着,一旦感染,只能依靠自身的免疫力与病毒抗争。
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如同冰冷的现实,将登革热的肆虐展现在世人面前。
截至2024年8月,全球已有超过80个国家受到登革热的侵袭,累计感染人数超过1000万,死亡人数超过6000。
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个家庭的破碎,是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更是对全球公共卫生体系的严峻挑战。
拉丁美洲,成为了这场疫情的“震中”。巴西,这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在2024年记录了超过650万例登革热病例,死亡人数超过5000人。
阿根廷的疫情同样严峻,截至8月,确诊病例超过56万,死亡人数超过400人。更令人担忧的是,阿根廷的死亡病例中,女性比例高达55%,平均年龄在50岁左右。
种种数据提醒我们,登革热并非只威胁儿童和老人,而是对所有人群都构成潜在威胁,菲律宾部分城市甚至因为疫情失控,宣布进入灾难状态。
登革热的传播,与伊蚊这种小小的昆虫密不可分。伊蚊,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花蚊子”,身上带有黑白相间的条纹,喜欢在积水中繁殖。
它们吸食感染者的血液后,病毒会在其体内复制,再通过叮咬传播给健康人。这种传播方式,高效且隐蔽,使得登革热在人口密集、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迅速蔓延。
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地区,由于气候和环境因素,也成为了登革热的高发地区。这些地区,往往人口稠密,卫生条件相对落后,为登革热的传播提供了温床。
值得庆幸的是,并非所有地区都深陷疫情泥潭。特立尼达和多巴哥,这个位于加勒比海的岛国,截至9月,确诊病例仅1300余例,死亡人数13人,相对较轻的疫情,或许与其地理位置和防控措施有关。
而放眼国内,登革热在我们之间的传播更有过之而无不及,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要注意!
中国沿海:登革热的登陆与防控登革热,并非只在遥远的国度肆虐。2024年的夏天,它悄然登陆中国沿海,在广东掀起了一波波疫情浪潮。
广东,气候温暖湿润,人口流动频繁,为伊蚊的繁殖和登革热的传播提供了适宜的环境。
8月,广东报告的登革热病例数超过1200例,一个月后,这个数字翻了数倍。佛山、广州、中山等地成为了疫情的重灾区。
疫情的快速蔓延,敲响了警钟。广东省迅速启动应急预案,设立了多个登革热处理中心,加强疫情监测和防控工作。
深圳,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也未能幸免。9月下旬,一周内新增病例超过120例。
深圳市疾控中心迅速反应,截至10月2日,已设立29个登革热本地疫情处理中心,全力遏制疫情蔓延。
10月中旬,广东全省新增登革热病例2029例。尽管数字惊人,但值得庆幸的是,由于发现及时,医疗资源充足,广东目前尚未出现死亡病例。
这无疑是防控工作取得成效的体现,也给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专家指出,登革热病毒主要通过伊蚊传播,人与人之间不会直接传播。伊蚊叮咬感染者后,病毒会在其体内复制,再通过叮咬传播给健康人。
因此,控制伊蚊的数量,是预防登革热的关键,然而除此之外,难道就别无他法了吗?
登革热的症状与应对:痛苦的折磨与及时的干预登革热,不仅仅是一个冰冷的医学名词,更是无数患者切身经历的痛苦折磨。感染登革热,如同坠入一场噩梦。
起初,你可能只是感到轻微的头晕、乏力,如同普通的感冒。然而,很快,病情就会急转直下。高烧,是登革热的典型症状。
体温会迅速飙升至40摄氏度,伴随着剧烈的头痛、全身肌肉酸痛、关节疼痛,甚至让人感觉骨头都要断裂,因此也被称为“断骨热”。
除了高烧和疼痛,登革热还会引起一系列其他症状。患者会出现脸红、脖子粗、胸部发热等充血症状。
如果不及时治疗,皮肤上会出现可怕的血疹。此外,还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严重的登革热病例,甚至会导致休克、出血、器官衰竭,危及生命。
值得注意的是,登革热病毒分为四种类型。感染过一种类型的病毒后,并不会对其他类型的病毒产生免疫力。
这意味着,即使你曾经感染过登革热,仍然有可能再次感染,而且二次感染的风险更大,病情可能更严重。
面对登革热的威胁,我们要提高警惕,关注自身健康状况。一旦出现疑似症状,要及时就医,进行病毒检测。
切勿自行用药,因为登革热是病毒性传染病,与细菌感染引起的普通感冒不同,错误的用药可能会加重病情。
还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目前,尚无特效药可以治愈登革热,治疗主要以缓解症状、支持疗法为主。
患者需要卧床休息,多喝水,补充电解质。医生可能会根据病情使用退烧药、止痛药等药物。
然而俗话说“防大于治”,这句古老的箴言,在登革热的防控中显得尤为重要。
预防登革热:从源头阻断病毒传播由于没有特效药和疫苗,预防登革热,就显得尤为关键。
而预防的关键,在于控制伊蚊的滋生和传播。
最开始就要从环境卫生入手。清除积水,是控制伊蚊滋生的有效方法。
家中不要存放积水的容器,例如瓶瓶罐罐、花盆底盘等。要定期清理排水沟,保持环境干燥清洁。此外,还要保持室内通风,减少蚊虫滋生的机会。
做好个人防护。在登革热高发季节,外出时尽量穿着长袖长裤,减少皮肤暴露。
可以使用驱蚊水、蚊香等驱蚊产品。避免在树荫、草丛等蚊虫聚集的地方长时间停留。
除了环境卫生和个人防护,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也至关重要。要加强登革热的宣传教育,让公众了解登革热的症状、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一旦出现疑似症状,要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
专家指出,广东地区的登革热疫情,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且大多为轻症病例,经过一两周的治疗即可康复。这表明,疫情总体可控,不会大规模向内陆地区蔓延。
但我们仍不能掉以轻心,要继续加强防控措施,防止疫情反弹。
结语登革热的全球蔓延,再次提醒我们,传染病的威胁从未远离。在全球化的今天,任何一个地区的疫情,都可能迅速波及全球。
登革热疫情,是一场与病毒的赛跑,更是一场对人类智慧和韧性的考验。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团结一心,科学应对,病毒就不会无孔不入,我们的健康就会得到保障。
虽然和浩瀚的宇宙相比,人类文明显得微不足道,但纵观人类和病毒的战斗历程,我们有理由也有信心相信,登革热一定会在中华大地乃至世界范围内得到有效控制!
信源:
每日经济新闻《广东一周新增2029例,不见面也能传染,没特效药也没疫苗》
环球网——此地7天新增2029例!疾控专家:可入侵大脑,会二次感染
光明网——7天新增2029例!近期高发,不见面也能传染...-地疾控专家紧急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