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6首诗词,秋天合适咀嚼寂寞、合适思念

荔枝姑娘诗词人 2024-09-12 06:06:57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桐已秋声。”“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年龄越长,越渴望过简单安静的生活,就像季节到了秋,渐渐收敛了锋芒,多了几分娴静。

“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秋天的夜晚格外宁静,山中松子簌簌落,月下草虫切切鸣。

秋天的风,更容易吹进人的心灵,露出生命的柔软与哀伤,在这样的季节适合适咀嚼寂寞,更合适思念。

【01】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唐·刘禹锡《秋风引》

秋风,穿越千山万水,携带着萧萧落叶的细语与一群群南归大雁的哀鸣,轻轻拂过大地。它不急不缓,却以独有的方式,在每一寸土地上留下痕迹。

清晨,当第一缕秋风轻拂过庭院中的树木,那细微的声音唤醒了沉睡的世界。惊扰了那个独自漂泊在异乡的旅人,他最先捕捉到了这份秋意。他心,如同那敏感的琴弦,被秋风的指尖轻轻拨动,泛起了层层涟漪。

刘禹锡,这位曾在朗州、连州等偏远之地度过漫长贬谪岁月的诗人,在这么一个清晨,最先感受到了秋风带来的不仅仅是季节的更迭,更是内心深处那份难以言喻的孤寂与思乡之情。

他的《秋风引》,以秋风为引,巧妙地勾勒出一幅幅动人的画面,从秋空中的雁群到地面上的庭树,再到那独在异乡、心怀归思的“孤客”,层层递进,步步深入。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秋风虽无形,却通过庭树的摇曳、木叶的萧萧,让“孤客”感受到了它的存在。

而“孤客”之所以“最先闻”,是因为他对这个世界有着更加细腻和深刻的感知,他的心中充满了对家乡的无限思念和对未来的深深忧虑。

全诗以秋风为线索,借景抒情,将羁旅之情和思归之心表达得淋漓尽致。

它让我们感受到,即使身处异乡,即使面对秋风萧瑟的凄凉景象,那份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生活的热爱却永远不会改变。

正如诗中所言,秋风虽无形,却附着于万物之中,无处不在;而那份深深的思乡之情,也如同这秋风一般,永远萦绕在心头,无法割舍。

《秋风引》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情感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让我们在品味秋风的同时,也感受到了诗人那颗敏感而真挚的心。

【02】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唐·张籍《秋思》

洛阳城的深秋,秋风轻起,带着几分凉意,也悄然唤醒了诗人张籍心中那份沉甸甸的乡愁。

他立于窗前,望着远方,思绪万千,如同落叶般纷飞,最终汇聚成一股强烈的愿望——写一封家书,以慰远方亲人的思念。

笔尖轻触纸面,千言万语却不知从何说起,只因心中的情感太过复杂,太过深沉。他细细斟酌,生怕遗漏了任何一句能传达他深切关怀与无尽思念的话语。

然而,即便是在这字字斟酌之中,他仍感忧虑,担心那匆匆落笔之下,未能尽述胸中之意。

就在送信人即将踏上归途的前夕,张籍的手不由自主地再次伸向了那封已封好的家书。

他轻轻拆开信封,目光再次掠过那熟悉的字迹,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冲动——似乎总觉得还有未尽之言,还有未抒之情。

这一“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的瞬间,不仅是对家书内容的反复斟酌,更是他内心深处思乡情感的极致体现。

张籍,这位远离故土、客居洛阳的游子,以他那平易近人却又深情款款的笔触,将这份细腻入微的思乡之情描绘得淋漓尽致。

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刻意的渲染,只有那份质朴无华的真实,却足以触动每一个漂泊异乡人的心弦。

它让我们感受到,在那个交通不便、信息难通的年代,一封家书所承载的不仅仅是文字,更是游子对家的深深眷恋与无尽思念。

而张籍,正是以这样一首诗,跨越时空的界限,将这份情感传递给了千百年后的我们,让我们在品读之余,也能感受到那份跨越时空的共鸣与感动。

【03】

零落桐叶雨,萧条槿花风。

悠悠早秋意,生此幽闲中。

况与故人别,中怀正无悰。

勿云不相送,心到青门东。

相知岂在多,但问同不同。

同心一人去,坐觉长安空。

——白居易〔唐代〕《别元九后咏所怀》

细雨绵绵的初秋时分,梧桐叶零落轻舞,与细雨交织成一首无声的离歌,而木槿花也在风中缓缓凋零,这份闲适中的凉意,悄然勾勒出心底那份难以言喻的秋意与寂寥。

白居易的笔下,不仅是景,更是情。他与挚友元稹的离别,如同这秋日里的寒风,吹散了往昔的欢笑,留下一片空旷与不舍。

白乐天,并未直言离别的苦涩,却以“况与故人别,中怀正无悰”轻轻一带,将那份深藏的孤独与思念展露无遗。

他未曾亲至青门送行,但心已跨越千山万水,紧紧相随,一句“勿云不相送,心到青门东”,道出了世间最真挚的情谊——不在于形式的陪伴,而在于心灵的相依。

诗人深知,知己难求,唯有心灵相通,方能跨越时空的界限,成为彼此生命中最温暖的慰藉。

因此,当元稹离去,繁华的长安城在白居易眼中,也失去了往日的色彩,变得空旷而寂寥。

他感慨:“相知岂在多,但问同不同。同心一人去,坐觉长安空。”这不仅仅是对友情的颂歌,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领悟——真正的陪伴,不在于人数的多少,而在于心灵的契合与共鸣。

《别元九后咏所怀》这首诗,如同一幅细腻的情感长卷,将写景、叙事与抒情巧妙地融为一体。

它不仅仅是白居易对元稹的深切怀念,更是对人间真情的一次深情吟唱。诗中的每一字每一句,都蕴含着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与对人生的深刻感悟,让人在品味之余,不禁为那份跨越时空的纯真情谊而动容。

全诗如行云流水,情感真挚而深邃,让人在感受秋日凄清的同时,也能体会到那份温暖人心的力量。

【04】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

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故攲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

——欧阳修〔宋代〕《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

自离别那日,你的身影渐行渐远,直至消失在茫茫人海,留下的唯有无尽的牵挂与苦涩。

我望着这满目凄凉的景象,心中翻涌着说不尽的愁绪,却无处投递。你越走越远,直至书信断绝,音讯全无,我的世界仿佛失去了色彩,只余下一片苍茫与孤寂。我欲问讯,却四顾茫然,不知该向何方寻觅你的踪迹。

夜深人静之时,风穿竹林,萧萧之声不绝于耳,每一声都似在诉说着离别的哀愁,每一片竹叶的摇曳都如同我内心的颤抖。

我斜倚孤枕,渴望在梦中与你重逢,以解这相思之苦。然而,梦终究未能成行,唯余一盏孤灯,在寂静的夜里缓缓燃烧,直至灯芯燃尽。

欧阳修此词,未着一字于女子之容颜,却以其深邃的笔触,细腻地勾勒出了思妇内心的波澜壮阔。

从别后的孤寂,到远别的无奈,再到音信全无的绝望,直至夜深风竹的凄清,寻梦不成的凄楚,直至灯烬的终结,每一层情感都如同剥笋抽茧,层层深入,将那份深沉而婉约的离愁别恨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不仅仅是一首词,更是一幅动人心魄的情感画卷,让人在品味中感受到那份跨越时空的深情与哀怨。

【05】

山色横侵蘸晕霞,湘川风静吐寒花。远林屋散尚啼鸦。

梦到故园多少路,酒醒南望隔天涯。月明千里照平沙。

——苏轼〔宋代〕《浣溪沙·山色横侵蘸晕霞》

暮色四合的时分,山色被晚霞温柔地浸染,湘江水悠悠,波澜不惊,岸边秋花竞相绽放,绚烂中带着几分静谧。

远处,树林边缘隐约可见几缕炊烟袅袅升起,几户人家散落其间,而晚鸦的啼鸣,穿林越水,似乎在为归巢寻觅着最后的路径,这画面于不经意间触动了游子心中最柔软的思乡之弦。

苏轼,这位才华横溢的文人,于宋仁宗嘉祐四年的深秋,自故乡眉山沿长江逆流而上,行至荆州前夕,目睹此番景致,心中涌动的不仅是眼前的美景,更有对远方故土的深切怀念。

他醉卧舟中,梦回故里,那些熟悉的小径、亲切的乡音,在梦中一一浮现,仿佛触手可及,却又在酒醒时分,化作南天边一抹遥不可及的云烟。

全词以“望”为引,从山色到晚霞,从寒花到村舍,再到那遥不可及的故园,视线由远及近,再由近及远,如同思绪的起伏,绵延不绝。从傍晚的宁静到深夜的寂寥,时间悄然流逝,而那份思乡之情,却如同江水般,愈加深沉,愈发浓烈。

苏轼以自然质朴的语言,将这份情感表达得委婉曲折,含而不露,却又直击人心,让人在品味之余,不禁为之一叹。

苏轼睡后清醒之余书写一首深秋词,它超越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将游子的思乡之情与自然的秋景完美融合,展现出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精神追求,与苏轼淡泊名利、追求心灵自由的人生态度不谋而合。

在这如诗如画的意境中,我们仿佛能听见苏轼内心深处的低吟浅唱,感受到那份跨越千年的思乡情怀,依旧温暖而动人。

【06】

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

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

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李清照〔宋代〕《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

深秋时分,一抹惨淡的阳光缓缓穿透云层,温柔地拂过雕花窗棂,仿佛连梧桐叶都在轻声叹息,怨恨着寒霜夜袭的无情。

酒意微醺间,我偏爱那团茶深邃的苦,它如同生活的滋味,在舌尖缓缓化开,引人沉醉。梦回时分,一缕瑞脑的幽香悠然入鼻,清新而深邃,仿佛是心灵深处的一抹慰藉,让人忘却尘世的纷扰。

岁月匆匆,秋意渐浓,白昼虽长,却难掩心中的寂寥与凄清。此情此景,不禁让我想起王粲《登楼赋》中的那份远望故土的深切哀愁,而我的思绪,比这秋风中的落叶还要飘零,更加难以名状的凄凉。

在这无尽的忧思之中,我选择了一条自我救赎之路——不如效仿陶渊明,以酒为伴,醉卧东篱之下,让那盛开的菊花成为我心灵的归宿,不再让忧愁吞噬我的灵魂。

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心灵的低语,作于南渡之后,赵明诚镇守江宁之际。它不仅仅是一幅深秋图景的描绘,更是词人内心世界的深刻剖析。

从凄凉秋景到酒后茶香,再到梦醒香浓,每一笔都蕴含着词人深深的情感与哲思。她借古喻今,以王粲之愁抒发自己的思乡之苦,最终却以陶渊明的豁达为镜,寻求心灵的解脱与自由。

全词情感丰富,意境深远,既有对过往的追忆与感伤,又有对未来的期许与自我慰藉,展现了李清照作为一代才女的独特魅力与深邃情怀。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不妥,联系我立即删除



4 阅读:54

荔枝姑娘诗词人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