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系为何会从20世纪80年代的蜜月期变成现在这样

访枫看国际 2023-06-30 07:36:02

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长期封锁孤立中国,直到1972年尼克松访华才逐渐打破中美外交的坚冰。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建交。20世纪80年代是中美外交的蜜月期。那一时期中国从美国得到过陶式反坦克导弹、C-130大力神运输机、S-70C直升机等武器装备。当时美国也积极支持中国融入全球市场。在美国的影响下世界银行和其他一些经济机构也为中国提供了不少援助。

那么中美关系为何会从80年代的蜜月期变成现在这样呢?当时美国之所以积极发展对华关系主要是出于自身国家利益的考量。当时美国最大的对手是苏联,而当时苏联也在中苏边境陈兵百万。这就为中美之间的合作提供了现实的基础。美国积极支持中国融入全球市场的确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经济民生发展,但另一方面中国融入美国主导下的国际体系后也使美国有了更多可以牵制中国的手段。

以往中美之间不存在贸易往来的时候美国想制裁中国也没招,可等到中美经济高度融合相互依存的时候美国就有了更多牵制中国的手段。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采取的是一种封锁孤立的策略。美国在东亚地区与日本、韩国等建立了多个双边、多边军事同盟,甚至在中国周边发动朝鲜战争、越南战争。这时美国对中国采取的策略是武装封锁、政治孤立,但那时美国却无法对中国施展贸易制裁、文化意识形态渗透等手段。

那时中国与美国基本上不存在任何往来,所以美国即使想渗透中国也做不到。尼克松在他所著的《只争朝夕》一书开头就提到:中国的人口占全球1/5。中国注定会成为一个经济大国,中国的核武器及传统武力也足以跻身世界军事强国行列。尼克松认为要想把这样一个大国永远隔绝于国际体系之外是不现实的。因此尼克松主张应当接纳中国融入到国际体系当中。融入国际体系对中国后来的发展客观上是有利的。

可等中美经济高度融合相互依存的时候美国就有了更多牵制中国的手段,而且中国开放国门后随着外来文化的进入也为美国通过文化渗透进行和平演变创造了条件。由此可见即使在所谓的中美蜜月期美国就在为将来如何遏制中国布局了。只不过苏联还在时美国并没把中国视为最主要的对手,可等到苏联解体后中、美两国的共同对手就消失了。这时美国作为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最忌惮的就是自己的霸权地位受到威胁。

任何国家无论亲美还是反美只要实力强大到一定程度就势必会被美国视为威胁。这就像封建王朝的帝王看待大臣一样:你有没有造反的心思不重要,但只要你有造反的实力就是威胁。无论你向美国释放多少善意,无论你怎么强调自己绝不称霸,无论你有没有对美国造成实质上的伤害,可只要你的实力强大到足以挑战美国的地步就势必会遭到美国的遏制打击。遏制其他大国崛起就是美国一以贯之的既定战略目标。

二战后的日本在美国面前表现得够毕恭毕敬吧?可20世纪80年代美国打压日本经济时手软了吗?两伊战争时期的伊拉克可是美国的盟友,但美国在海湾战争中揍伊拉克也不讲客气啊。虽说中国奉行和平崛起的战略,可当中国强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实际上已对西方主导的既定秩序构成了挑战。长期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凭借自己对国际秩序的主导权收割着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财富资源。可中国的日渐强大使这种不公平的国际秩序受到越来越强烈的挑战。

1993年7月中国远洋运输总公司广州远洋运输公司所属的全集装箱货轮“银河号”被美国强行切断GPS。美方以怀疑“银河号”载有硫二甘醇和亚硫酰氯(违禁品)为由出动巡洋舰逼停“银河号”后在达曼港对其进行检查。现在回头来看银河号事件正是中美蜜月期结束的标志。美国在后冷战时代越来越把中国视为新的竞争对手。20世纪80年代美国曾在政治军事领域面临另一个超级大国苏联的分庭抗礼,在经济上则面对来自日本的越来越明显的挑战。

那时苏联军力强大,但经济乏善可陈;日本经济势头发展迅猛,但缺乏政治军事影响力。中国却是一个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各领域全面发展的新兴大国,所以美国仿佛就像看到了当年苏联和日本的合体升级版正在崛起一样。可想而知这会对致力于维护全球霸权的美国造成怎样的冲击。如果站在美国的立场上看中国的发展竟成了一种原罪,但站在中国的立场上看绝不可能以放弃民族发展复兴为代价来迎合美国。

中国要发展就需要打破以美国为首的少数发达国家在政治上的单边主义、经济上的垄断主义、军事上的霸权主义。站在美国的立场上会觉得中国有意打破国际秩序现状,可问题是目前的现状本身就有一些是不公正不合理的,那么随着时代的发展就理所应当有一定改变。这不光是中国自身利益诉求使然,也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使然。因此作为既得利益者的美国会很自然视中国为一个挑战者。

1999年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被炸事件、2001年的南海撞机事件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银河号事件、南联盟大使馆事件、南海撞机事件使中国人对美国霸权主义行径的痛恨达到无以复加的空前高度,而在美国这边也逐渐酝酿成熟了一整套打压对付中国的手段。其实早在尼克松的《只争朝夕》一书就提到了如何对付中国的问题。尼克松提到美国要对付中国可以在以下方面做文章:地缘包围、贸易制裁、文化渗透、台湾问题。

从美国后来的做法看实际上是把尼克松当年的设想付诸行动并日渐成熟的一个过程。早些年国防大学副教授戴旭大校就曾写过《C形包围》一书。早在2007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组织就开始为亚太地区的日、韩、澳等国军队提供训练。日、韩、澳等国虽没正式加入北约,但实际上早就是北约在亚太地区的准盟友了。2012年奥巴马政府正式提出重返亚太战略。近年来美国频频与日、韩、澳等国互动试图打造亚洲版小北约。

戴旭大校对我国所面临的C形包围有过充分详细的论述。这里我只在他的基础上补充一点。戴旭大校作为军人更多是从国防军事领域阐述C形包围的,那么我要说的是美国对我国的战略围堵是从军事、经济、科技、外交、文化意识形态各方面共同入手的。我国除了面临国防军事上的C形包围之外同样面临着西方国家在经济、科技、外交、文化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包围。近年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频频对中国商品发起反倾销调查。

2018年3月22日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的《总统备忘录》宣布将对总价值大约6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额外关税,随后中、美两国就此问题展开反复磋商却未能达成一致。此番加征关税标志着中美贸易战正式打响。美国在芯片等高科技领域也开始对我们进行封锁。通过文化渗透进行和平演变颜色革命也是美国打压对手的一大手段。1994年中国引进了第一部美国电影《亡命天涯》。从此以后中美之间的文化交流开始变得日益密切。

当然不能说所有文化交流都是和平演变,但美国在文化推广的同时的确是在有意识输出自己的价值观。久而久之中国就会出现一个认同美式价值观的庞大人群。人权问题向来是美国干预别国内政的最好托辞。美国在对付中国时当然也不会放弃这样一个工具。事实上美国曾屡屡以人权问题为由要求中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当然我们也不认为我国的制度已尽善尽美到无需改革的地步,但具体怎么改应当是根据我国客观实际决定的内政问题。

美国在这个问题上对中国的指责其实是别有用心。这与美国在其他国家煽动颜色革命的行为如出一辙。1979年美国总统卡特签署的《与台湾关系法》的内容涉及:美国协防台湾;防止中国以非和平方式决定台湾前途;在美国国内法体系上给予台湾类似“国家”的地位......近年来除了台湾问题之外美国又在香港、南海、新疆、西藏等涉及中国领土主权完整的内政问题上频频发难。对中国内政的粗暴干涉已成为美国打压中国的一种主要手段。

1 阅读:590
评论列表
  • 2023-07-06 13:03

    众所周知[笑着哭]

  • I 2
    2023-07-07 16:08

    无力掀桌子就好好的坐着。

访枫看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