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谁能想到我们身边随处可见的电动车竟如此“喜火”,堪称移动炸弹。

昆明一家商铺突发大火,一家八口命丧火海,起火原因直指电动自行车,平均半小时一起爆燃事故、曾一次致十几人死亡、不充电不骑行也会烧......种种事故让人触目惊心!
电动车为何频频爆燃起火?我们又该如何避免此类惨剧的发生?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及文内
“连环杀手”再取八条人命4月12日凌晨,昆明一家电动车修理店突然燃起大火,火焰从一楼开始迅速蔓延,很快吞没整栋建筑。

这是一家双层商铺,一层是修理电动车的工作场所,二楼则住着店主一家八口人。
当天白天一大家人正为家里的老人庆生,这本该是个喜气洋洋的时候,岂料深夜熟睡时却突发大火,爆燃的火焰完全失控,将逃生通道切断后又烧到二楼。

消防人员接到报警后迅速出动,经过近一个小时的扑救终于将明火扑灭,但恐怖的大火中,住在二楼的两位老人、一对夫妻、四个孩子已经全部葬身火海。
由于紧邻菜市场,平时来来往往的又都是些爱凑热闹的老人,为了防止造成太大影响,这栋商铺之后被绿色的防雨布遮住,但依然可以看出火灾后焦黑的痕迹。

警方和消防部门开始调查起火原因,但在官方调查结果出来之前,不少网友和周边市民就已经有了很多讨论,意外事故、蓄意纵火、鬼神作祟......一时间猜测不断。
而这之中最让人信服的一种猜想无疑是一层的电动车爆燃起火,几乎可以确定这就是事情真相。

电动车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一辆,可就这么个随处可见的东西却一直以来都可以是许多居民区火灾的幕后凶手。
由电动车突然燃烧造成的事故时不时就会曝出一起,让人感觉触目惊心。

2024年2月,南京发生了一起惨烈的高层住宅火灾,单元楼六楼违规停放的电动车发生爆燃,火焰和毒烟一路向上,将6层至34层外墙全部熏黑。
这场灾难夺去了15条人命,44人送医治疗,直接经济损失超三千万元,事后有10人被追责面临牢狱之灾。

同年12月,福州市一辆电动车燃烧造成火灾,大火扑灭后过火区域已经被烧的面目全非,3人在火灾中丧命。
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电动自行车什么时候竟成了连环杀手?

一般情况这种交通设施爆炸燃烧网友都更愿意关注“更大的东西”,比如哪个汽车碰撞后爆燃了、哪个飞机突然着火浓烟滚滚等等。
相比之下电动车起火就极少引起网络的广泛讨论。

似乎很多人都觉得电动车人人都能买、人人都能骑,几乎每家都有一辆,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也不存在什么出事故的风险。
更何况平时在自己身边和新闻媒体中也很少听说过哪个电动车突然着火,仿佛这种事相当少见。

但事实却出乎网友预料,我国电动车起火的数量已经多到了骇人的程度,而且随着越来越多人家里有电动自行车,起火事故也在跟着逐年增加。
2023年全国发生了两万多起电动车着火事故,平均下来每天都会有六十辆电动车着火。

2024年七月份,仅仅一个月时间全国就发生了一千四百起电动车起火,相当于每半个小时就有一辆电瓶车爆燃。
这庞大的基数如果放在人身上,就是每年不知道多少意外事故,有人骑在车上时就会有一人被烧伤,附近有易燃物就会有一处火灾。

绝大多数人可能都会下意识地觉得电动车燃烧是电瓶问题,充电过程中短路、或者骑行中发生碰撞造成起火,正常停放的电动车只会落满灰,不会有任何安全问题。
但让人震惊的是,这些出现问题燃烧的电动车中有近半数都是在未充电的停放状态燃烧的,车子就那样好好放着,结果突然烧起大火。

这一事实让人倍感疑惑,我们骑“小电驴”都这么多年了,理论上生产电动车也不是什么难事,为什么会最基本的安全问题都得不到保障呢?

如果排除电池本身的技术限制,造成电动车起火的最主要原因是电池生产质量问题,在国家抽检中,市面上的电动自行车电池有近两成无法达到国家标准。
而让这些电池进入普通电动车组装环节的关键则在于“非法改装”。

事实上国家和品牌商在电瓶车安全保障上称得上是煞费苦心。
国家出标准限制电动车最高车速,品牌商研究电池技术既保障续航又保障安全,甚至与电动车座椅都多长都有精确到毫米的讲究,就是为了避免带人超载。

可是这些安全措施却和许多用户需求是矛盾的,毕竟谁不希望一辆车能多载点人,谁不希望电动车能跑远一点,又有哪个商家不希望赚多一点?
于是“改装电动车”成了电动车销售行业人尽皆知的潜规则。

想载人多?那就不顾超载地延长电动车座椅长度。
想跑得久?那就不顾电池安全地把原装电池替换成容量更大的电池。
想多赚钱?那就把原厂电池替换成随便哪个小商小贩手里来的便宜货。

商家靠着改装电动车牺牲安全换来的“各种优势”为自己增加销售量,不少非连锁店甚至进货进来的就是改装后的车,一些直接从工厂进货的连锁店则附带“第三方修理店改装一条龙服务”。
这都会成为电动车的安全隐患。

而这些本身就存在问题的改装自行车如果遇到乱充电就很容易引发短路造成起火,如果正好又违规乱停就很容易引发火灾。
更可怕的是电动车电池起火极难扑灭,短时间内火源温度就能达到上千,无论是土埋还是水淹都无济于事。

而想要减少电动车起火问题则需要社会全体共同努力。
从科研工作者的技术突破,到有关部门的市场监管,再到个体商家的社会良知,最后是普通人的“找正规商家”、“杜绝乱停放”、“杜绝私自改装”等等......
只有这样自上而下参与才能彻底减少这种事故,让这一深入贴近我们生活的交通工具不再是易燃危险品。

屏幕前的你对此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信息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