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克尔再谈俄乌冲突,美前将领:让乌克兰人为美国利益而战很划算

范鹏说历史 2022-10-08 13:28:29

10月6日,默克尔再次就俄乌冲突发声。她在出席《南德意志报》创刊77周年纪念活动中提到,今年2月24日,普京对乌克兰发起特别军事行动,这是一个意义深远的转折点,西方非常震惊,并致力于帮助乌克兰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但不应该将普京的讲话视为虚张声势。

在她看来,俄罗斯对乌克兰用兵,并将乌东四地据为己有,这固然破坏了国际秩序,但欧洲的持久和平不能没有俄罗斯的参与,处理乌克兰危机必须着眼于现在和未来。

对于俄乌冲突,默克尔的立场坚定不移,她对俄罗斯出兵乌克兰提出批评与谴责,并不支持普京对乌克兰用兵,但也不赞成美国和北约为了对抗俄罗斯而让乌克兰当炮灰的做法。

可惜,目前反俄成为欧洲的政治正确,“众人皆醉我独醒”的默克尔是少数中的少数,她的肺腑之言在欧洲并不受人欢迎,反而被一些人嘲讽,认为她是普京的“说客”,把她打成亲俄派。

毕竟,默克尔会说一口流利的俄语,与普京的关系很不一般。她执掌德国期间,德俄关系非常稳定,也难怪有人会觉得默克尔的肺腑之言是在为俄罗斯“说好话”。

其实,默克尔既不挺俄,也不挺乌,她的立场相对中立,致力于构建欧洲的持久和平,避免欧洲大陆再次发生世界大战,甚至是核战争。

普京在上个月的讲话中暗示会使用核武器保家卫国,声称对俄罗斯“新领土”的攻击就是对俄罗斯本土的攻击,必将遭到强有力的反击。

对于普京的核警告,大部分欧洲政客不以为意,认为这是虚张声势,因为俄罗斯经常搬出核武器威慑对手,他们已经习以为常。

然而,默克尔却持相反观点,她认为应该严肃认真地对待普京的讲话。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那么冷战就不会真正结束。

按默克尔的说法,冷战确实并未真正结束,只不过以另一种形式继续上演,美国和北约的对手从苏联变成了俄罗斯,欧洲的持久和平任重道远。

尽管包括德国在内的欧洲大部分国家都参与了对俄罗斯的制裁,并大力军援乌克兰,但欧洲也有部分清醒者,他们反对不顾一切地军援乌克兰,呼吁立即停止俄乌冲突。

比如欧洲议会议员克莱尔·戴利在10月5日大声疾呼,认为欧洲工人阶级在这场冲突中一无所有,应该立即停止冲突,重建欧洲和平秩序。

她一针见血地指出,那些高喊为乌克兰提供武器对抗俄罗斯的人,他们从来没有呼吁为巴勒斯坦或也门人民提供武器,她自己反对继续支持乌克兰,并非亲俄罗斯反欧洲,而是反对一切战争,而且不惧被贴上标签,不惧成为替罪羊。

事实也确实如此,欧洲被美国绑架了,欧洲的政客们为了一己私利跟随美国制裁俄罗斯,但却害苦了普通民众,能源危机和持续高涨的生活成本让民众怨声载道。

欧洲多国爆发大规模抗议,反对政府掏空家底军援乌克兰,一些国家的抗议者还提出退出北约和欧盟。而英国情况更糟,不仅苏格兰和北爱尔兰要求举行“独立”公投,连威尔士也出现“独立”的苗头。

俄乌冲突本就是美国一手导演的“代理人战争”,目的之一就是树立俄罗斯这样一个敌人。让欧洲国家同仇敌忾,为寻求自保而紧紧“拥抱”美国,并最终牢牢控制欧洲,收割欧洲的财富,而乌克兰不过是美国手中的一枚棋子罢了。

对于这一点,丝毫不用怀疑,因为美国人自己已经“不打自招”了。

据参考消息称,美国前陆军副参谋长杰克·基恩在接受福克斯电视台采访时直言不讳地表示,自俄乌开战以来,美国已向乌克兰累计提供了660亿美元的援助,但这对美国来说并不算太大的开销,我们只花了660亿美元就让乌克兰人为了美国利益而送命,这很划算。

基恩补充说,我们的军费预算高达6万亿美元,甚至更多,而花在乌克兰的钱只占1.1%,只是零头而已,但我们得到的更多。支持乌克兰人对抗俄罗斯,本质是为了美国利益,送命的是乌克兰人而非美国人,这对美国而言非常划算。

对于基恩的“诚实”,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的评价称,“他是如此厚颜无耻,而且不加修饰。”

事实上,这就是真实的美国,明目张胆地干坏事,而且不怕被人知道,或者生怕别人不知道,还特意拿出来宣传。

美国在冷战后发起的“代理人战争”不计其数,乌克兰只是受害者之一,如果欧洲国家继续军援乌克兰对抗俄罗斯,将使欧洲持久和平成为梦幻泡影,正中美国下怀,成为美国利益的牺牲品。

希望欧洲政客们能够认真听取默克尔的肺腑之言,认真对待普京的讲话,不要被美国卖了还帮着数钱。如果他们一意孤行,那么欧洲民众的怒火,将会呈现燎原之势,席卷整个欧洲大陆,或许会让欧洲旧貌换新颜。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