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 西方国家各种中国威胁论可以说是层出不穷,哈佛教授约瑟夫·奈曾经出言警告过,虽然美国在国际上一直呈现着衰败的状态,但他们仍然有五大优势,单凭这五大优势中国就还不足以对美国造成威胁。
那么这五大优势分别是什么?这位教授所说中国无法对美国造成威胁是真的吗?
美中竞争新纪元
当今世界,谁是C位?美国老牌霸主,经济、军事实力雄厚,依旧是世界警察的角色,中国后起之秀,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两者之间,既有合作,也有竞争,关系错综复杂,如同高手过招,你来我往,精彩纷呈。
“美国世纪”这个词,最早是《时代》杂志出版人卢斯在1941年提出的,巧的是,那年美国正式加入二战,开启了其在全球事务中的主导地位,二战结束后,美国成了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那会儿可真是风光得很。
冷战一结束,简直就是独领风骚,称霸群雄,好景不长,跨国恐怖主义、网络战争等新挑战接踵而至,当前中美关系挺紧张的,俄乌冲突还悬着,感觉世界局势又要大变样了,有人说,“美国世纪”已经终结了,奈教授却表示事实并非如此。
他觉得,美国最大的隐患不是被中国赶超,而是权力太分散,结果造成乱象和无所作为,他的观点,无疑给那些唱衰美国的人泼了一盆冷水,中国崛起的势头不容忽视,对美国构成的挑战也日益明显。
哈佛教授提出的“美国五大优势”,正是基于这种背景下对中国崛起速度的担忧,而自媒体的驳斥,则反映了中国舆论场对美国霸权主义的警惕和对自身实力的自信。
奈教授指出,美国在与我国较量中,凭借着至少五大持久优势,似乎稳操胜券,这些优势包括:地理位置、能源、金融、人口和科技,听起来确实牛逼,但仔细推敲,这些优势真的牢不可破吗?
先说地理位置,美国两面环海,邻居加拿大、墨西哥都比较友好,确实易守难攻,周边邻国多,边界线长,中国似乎更容易面临安全挑战,一些评论所指出的,中国与俄罗斯接壤,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如果美国与中国发生冲突,俄罗斯这个战斗民族可不是吃素的,搞不好会变成美中俄三方混战,鹿死谁手还真不好说。
再看能源,美国靠页岩油大爆发成了能源出口大国,中国能源主要得靠进口,感觉有点儿不那么占优势,能源市场变化快,国际油价起伏不定,美国也免不了受到影响,更何况中国也在积极发展新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并加强与其他国家的能源合作,多管齐下力求保障能源安全。
金融方面,美元是世界主要储备货币,美国拥有强大的金融机构,这是不争的事实,但美元霸权并非坚不可摧,近年来,新兴经济体崛起,去美元化呼声渐高,美元地位面临挑战,美国巨额国债也埋藏着巨大风险,一旦爆发,后果不堪设想。
人口方面,奈教授认为,尽管中国人口众多,但老龄化严重,劳动力短缺,而美国劳动力预计会增长,这将成为美国的优势,中国也在积极应对老龄化挑战,鼓励生育,发展养老产业,同时,庞大的人口基数也意味着巨大的消费市场,这是美国无法比拟的。
最后是科技,美国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在全球享有盛誉,科技创新始终处于领先地位,中国在加大力度发展科技,培育人才,特别是在5G、人工智能和新能源等前沿领域,已经取得不少成绩,对美国形成了不小的竞争压力。
美国对咱们科技人才的限制,意外地促成了咱们自主创新,加快了科技进步的节奏,奈教授的“五大优势论”,更像是给自己打气,也反映了美国精英层的某种焦虑,这些优势并非绝对的,甚至有些已经开始摇摇欲坠。
要保持领先,美国得直面自身挑战,更新策略,别老沉浸在过去的光辉里,尤其是在对华政策上,一味打压只会适得其反,合作共赢才是正道。
中国战略
中国发展过程中遇到不少困难和挑战,人口老龄化、环境污染、城乡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如同大山般横亘在前,西方媒体和一些学者,也经常抓住这些问题大做文章,唱衰中国,但很多人似乎没注意到,中国面对困难时既有决心也有能力应对。
人口问题,确实是个老大难,老龄化加剧,养老金压力山大,劳动力成本上升,这些都是现实存在的难题,但中国政府也在积极应对,鼓励生育,延迟退休,发展养老服务业,多管齐下,力求化解危机,以前,环境污染可真是阻碍我国发展的一个难题,雾霾锁城,河流污染,触目惊心。
但近年来,中国加大环保力度,铁腕治污,取得了显著成效,蓝天白云越来越多,绿水青山也回来了,我国城乡间的发展差异,一直是个持续的难题,农村地区发展滞后,公共服务不足,农民收入偏低,这些问题亟待解决。
我国正着力推进乡村发展,不断向农村增资,力图缩小城乡差距,让更多乡亲们能享受发展的好处,除了这些内部挑战,中国还面临着外部压力,一些西方国家对中国崛起心存疑虑,甚至采取遏制政策,贸易战、科技战轮番上演。
但这并没有阻挡中国前进的步伐,中国持续深化改革开放,不断增强国家能力,积极以开放的心态迎接全球挑战,中国的科技发展进步确实挺让人眼前一亮的,新能源汽车、无人机、芯片自主研发等领域的突破,展现了中国创新的活力和潜力。
这些成果增强了我国在全球的竞争力,同时也助力了全球科技进步,中国正从“跟跑者”转变为“并跑者”,甚至在一些领域成为“领跑者”。
美中竞争的未来走向
奈教授对美国未来看法是既保守又期待,他认为,美国虽然面临诸多挑战,但依然拥有强大的实力和韧性,能够克服困难,重塑自我,这番话,既是对美国民众的鼓舞,也反映了美国精英层的某种自信。
然而这种自信不应转化为傲慢和自满,美国如果想继续引领世界,必须正视自身问题,积极改革,而不是一味指责和打压其他国家,美中竞争,并非零和博弈,在全球化的今天,两个国家的经济紧密相连,彼此的利益紧密相连。
在气候变化、疫情防控、反恐等全球性问题上,两国更需要携手合作,共担责任,争斗无益,携手共赢才是硬道理,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大国竞争往往以冲突甚至战争告终,但21世纪的世界,早已不同于以往。
核武器让大国打全面战争的机会变得很小,经济全球化,也让各国利益紧密相连,任何单边主义行为都将付出沉重代价,中美两国在全球舞台上扮演着关键角色,两国间的友好与否,不仅关系到两国百姓的生活,还关系到全球的安宁和进步,与其陷入“修昔底德陷阱”,不如携手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探索合作共赢之路。
美中竞争,是一场长期的、复杂的博弈,双方都面临着机遇和挑战,都需要审时度势,调整战略,适应变化的国际环境,美国需要反思其霸权主义思维,放弃冷战,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态度与中国相处。
得不断强化自己,解决国内难题,增强国家魅力,这样才能在较量中持续领先,中国则需要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增强经济实力和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国际影响力,也要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构建更加广泛的伙伴关系,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信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