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农民逮住奇怪偷菜贼,“扭送”派出所后:这不是西藏的网红吗?

小月调侃 2023-11-24 11:14:47

11月7日,两名农户急匆匆走进了江苏常州市西林派出所,他们手里提着一个网兜,兜里一个毛茸茸的东西不停抖动,显然是个活物,个头还不小。

农户说这是他们在自家菜地发现的“偷菜贼”,发现它的时候还在埋头苦吃,被两人一网兜抓起来,“扭送”派出所。

民警一看就发现,这“偷菜贼”可眼熟得很,就是表情包里那个大叫的土拨鼠,还会在青藏高原找游客讨要旺旺雪饼吃。

青藏高原?那里的网红土拨鼠,怎么会跑到江苏来呢?是跑丢了还是有人放生的?难不成已经偷偷在这里“成家立业”了?

万幸的是,派出所一番联系后确认,这只土拨鼠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在当晚7点将土拨鼠交到淹城野生动物园的饲养员手中。

在移交之前,工作人员千叮咛万嘱咐,千万别用手去碰这东西,胖归胖,人家战斗力可不低,尤其是野生的,根本不像网上说的那么可爱亲人,反而很可能是“杀人于无形”的“危险分子”!

看起来憨憨的网红土拨鼠,到底有什么危险的呢?

旱獭的穴居生活

土拨鼠学名旱獭(tǎ),是松鼠科中体型最大的一种陆生和穴居的草食性、冬眠性野生动物。全世界有14个亚种,我国有4种。

旱獭主要分布于俄罗斯西伯利亚、蒙古和我国的青藏高原、内蒙古等地。栖息在气候寒冷的丘陵地区、各种草原和高山草甸,温带草原和半荒漠地区。

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网红旱獭,是喜马拉雅亚种,又叫喜马拉雅旱獭,它们体型比较肥胖,脖子较短,头宽耳朵小,四肢短粗。

喜马拉雅旱獭别名“哈拉”、“雪猪”。吃的食物主要为草本植物,有时候也会捕捉一些昆虫开荤。一些与人类作邻居的喜马拉雅旱獭,会偷偷跑去人类的地方偷吃青稞、燕麦、油菜、洋芋等作物的茎叶。

与人类混熟的喜马拉雅旱獭,也会得到好邻居或者游客赠送的薯片、雪饼和饼干等食物。

初春季节,野草还没有发芽,没草可吃的旱獭们会挖草根来充饥。即使生活艰难,它们也不会吃窝边草,即便是人类放在窝边的食物,它们也十分有原则地不碰一下。

旱獭的爪子发达,擅长挖洞,挖出来的洞分为临时洞和栖居洞,栖居洞又分为冬洞和夏洞两种类型。情报室、托儿所、休息室各种洞穴设施齐全。

冬洞的洞口有几个,洞口又分为外洞口与内洞口,外洞口大,内洞口小。越过土丘才能看见洞口,沿着洞口进入,是一条半圆形的洞道。

洞道从洞口开始向下倾斜,然后与地面平行。继续往前就到了它们居住的洞穴。

洞穴中垫着厚厚的干草,这样就不怕冬洞冻。洞内温度四季都稳定在0℃-10℃。

冬洞与夏洞都是住宅区,用来繁殖和休息。临时洞穴则是用来躲避天敌,分布在住宅区周围。

临时洞穴结构比较简单,只是简单挖了一个洞室没有窝巢,就是个没有装修的土坯房。

它们的洞穴是一个家族住在一起,有时也会出现数个家族聚居的情况。一个家族由一对父母和一两岁的幼崽组成。幼崽性成熟后会离开家族,到外面组建新的家庭。

几个家族拼房的时候,洞穴内居住的个体就是十几只,人们发现最多的有24只。当然还会有更多的,冬天时候几个毛茸茸的个体挤在一起一定暖和。

它们冬季窝在一起冬眠,夏季有时会出现一个洞只住一只旱獭的情况。

喜马拉雅旱獭的活动时间为白天,活动的区域以住宅区为中心,活动半径一般不超过500米,活动的路线固定。

它们能坐在树桩上远眺瞭望,听觉灵敏,一旦有外敌入侵就发声提醒同伴,外敌接近时立即钻到洞里。

初春的时候,喜马拉雅旱獭要等到地面气温升高,才出洞活动,先晒够太阳再去寻找食物,中午时候也会继续趴着地上晒太阳。

到了夏天,它们又嫌天气太热,大多只在比较凉爽的晨曦和黄昏出洞。白天则在洞中避暑。

到了冬季,囤够过冬脂肪的喜马拉雅旱獭将洞口堵塞,准备进入冬眠了。

冬眠结束后不久就到了繁殖期,首先是经历1个月左右的交配期,成功交配以后怀孕35天产仔。一年繁殖一胎,每胎2-9只幼崽。

这些幼崽们还没出生就注定一路坎坷,在妊娠期里可能孕育死胎,好不容易熬过怀孕期出生,还会死于哺乳时期。

活下来的幼崽生长到6月底可以出洞活动,与父母生活到第二年的7月份后分家,开始独自生活。

独特的语言天赋

对于曾经在网络上的突然爆红,土拨鼠表示,当时只是站起来那么一叫,没想到就火了。

多年后,当它重温当时画面时,看着视频上还是当年的山与树,还是当年的网红鼠,只是看到自己嘴张开的那一刻,它吓傻了!

那浑厚的一声“啊——”差点没给它送走。回忆了好久,最后土拨鼠确定,它们的叫声不是这么粗狂,而是十分尖锐的。

好在它只是听到了网友配的一声“啊——”,还没有听到其他网友整活的鬼畜配音,不然估计要再次站起身,气得人话都给说出来。

藏狐和旱獭两大表情包,这还是曾经获奖的摄影作品

土拨鼠一直以为能爆红网络是因为自己的声音。当看到网上的视频不是自己的原声,反而靠着搞怪配音取悦众人时,才知道之所以火,是因为自己蠢萌的外表。

它表示很不服气,自己引以为傲的声音,那可是一种“土拨鼠专用语”!在土拨鼠的语言系统中,不同的叫声,包含着不同的意思。

遇到天敌时,会通过叫声给自己的同伴发出警报,出现不同的敌人,它们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

科学家对土拨鼠面对鹰、狼、狗、人等发出的声音进行分析,发现它们叫声中不仅包含了出现的是什么物种,还会加上修饰前缀,比如对方的体型、外形、性别等外貌性的描述。

有科学家做过试验,让同一名志愿者身穿不同颜色的衣服靠近土拨鼠,然后将收集到的土拨鼠对其反应的叫声声波进行比对。

最后的结果是,声波中反应物种和体型的波长是一样的,区别在后面,大概是对于颜色的区分。

目前科学家只能通过不同物种靠近来分析土拨鼠警报的意思,至于平时它们在一起闲聊些什么,如今的科学技术手段很难破译。

据推测,草原土拨鼠的词汇量能达到一百多个,除了作为警报,日常坐在洞口唠嗑是没问题的。

更神奇的是,土拨鼠竟然也有方言。通过对比不同地域的草原土拨鼠的叫声,发现它们在口音上会有细微差距。

旅行旱獭

每当气温低于10℃,土拨鼠就进入冬眠,到天气回暖时再出来,这期间一般为3-8个月。

也有一些会中途出来溜达,在冬季温暖时候,它们会结束冬眠出来活动。如今气候渐渐变暖,有可能导致土拨鼠冬天失眠。

除了气候变暖,人类给它们带去的影响还有更大的。

喜马拉雅旱獭被当地人叫做“雪猪”,浑身是宝,肉可以作为食物,“雪猪油”治烧伤极好,还可以加工成高级化妆品,具有润肤、护肤的作用。毛皮坚实耐磨,绒毛色染性能极好,用来加工成裘,工艺价值高。

因其具备如此大的经济价值,所以土拨鼠的人工养殖很多,在经济利益诱惑下,有人也会冒着违法的风险去猎捕野外的土拨鼠。

而现在,土拨鼠作为被人熟知的网红动物,将它们作为宠物饲养成为一种新式潮流。家养的土拨鼠成为流浪动物也是它们出现在菜地的一种可能。还有可能是从动物园溜出来的。

无论是从何而来,当我们面对这样一只来历不明的土拨鼠时,最先想到的应该是远离。它们虽然看起来萌萌的,但身上携带着致病病毒,病毒一点也不萌。

带“鼠”字的土拨鼠身上也会携带鼠疫病毒,名为耶尔森菌。人接触这种病毒后,如果手上有伤口,或者不洗手,就很容易感染这种病毒。

耶尔森菌对人类的肝脏、肠道、大脑神经等部位都会造成很大伤害,甚至危机生命。

历史上的黑死病以及我国的许多瘟疫,都与鼠疫有关。许多国家都禁止捕猎和食用土拨鼠。

野生的土拨鼠不仅携带病毒,而且还会咬人。网上看到野生土拨鼠很乖巧的吃东西,那是没发生意外,野生动物毕竟是野生动物,它们的一切行为都是不可控的。

我们在野外遇见土拨鼠时,一定不要尝试去撸它们。不要冒险去吃野生土拨鼠的肉,不要购买非法的野生土拨鼠制品。

网上的土拨鼠可可爱爱, 现实的土拨鼠悄悄偷菜,当距离产生美时,你看它们,才是是蠢萌的。

0 阅读:1

小月调侃

简介:每天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