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他深入贫困县,5年间不仅将87位贪官和不法投资人送进监狱,还帮助百姓摘掉贫穷的帽子。
回老家扫墓时,又被报复,断了两根肋骨四根手指,但他初心不改。
入围“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成为自治州下一届领导班子的强势候选人,深受百姓爱戴。
他却在关键时刻,选择辞职,转而全身心投入公益事业。
这就是陈行甲,当年湖北省恩施州巴东县的县委书记。
(全国优秀县委书记——陈行甲)
那么,他为何会从一名实干型的县委书记,变成一个“空口求人捐钱做公益”的“小职员”,在巴东的这些年他都经历了什么?
对于此,他在后来接受采访的时候坦言:
“我在巴东那些年的经历,比你们看过的任何小说、电影、电视剧里写得都精彩!”
雷厉风行的县委书记巴东县是湖北省最贫困县之一,拥有50多万人口,而人均GDP只有1万出头。
可即便如此,依然不影响当地贪官与黑恶势力勾结。这些人每年从巴东百姓身上贪污金额数以千万计,将政府对巴东县百姓的补贴款都装进自己的口袋。
2011年10月15日,陈行甲孤身踏上这片陌生却又贫瘠的土地。
起初,当地居民对陈行甲的到来并不抱有期望。
“甭管谁来了,都摘不掉巴东县的穷帽子!”
“可不嘛!我看就是跟着上头那帮人一起来贪钱的。”
“当官的都一个样儿!谁知道他有多大能耐能让我们富起来。”
村民们说的话,陈行甲并没有亲耳听到,但他依然知道这里的人民苦于贫穷已久,他们需要一个真正能带领他们摆脱贫穷的“公仆”。
于是,陈行甲在来到巴东县的第一天就召开了动员大会。
他在会议上强调:
“我是来帮助巴东县摘掉贫穷县帽子的,我要让老百姓真正地富起来!
在此,我要向所有昧着良心私吞公款的宣战!
也希望巴东人民可以相信我,我会公布自己的邮箱和电话,希望你们踊跃举报!”
此外,陈行甲还开通了政府论坛,为了方便大家公开讨论,收集证据。
(陈行甲经常走访巴东县特困乡村)
做完这些之后,陈行甲日日守在办公室里。邮箱中满满的举报邮件,永远接不完的举报电话。
他深知,巴东县的人民已经遭受了多年的不公和欺压,一封封邮件的背后是巴东县百姓对他无条件的信任,所以他无论如何不会辜负这份信任。
很快,他经过多方秘密调查,在掌握了贪官足够的犯罪证据后,将他们送入监狱。
据陈行甲描述,他第一次将5名贪官送入监狱的消息传入巴东县时,一名老妇人带着孙子孙女,即使坐了4个小时的长途客车,也要来当面感谢陈行甲。
原来,这位老妇人的儿子就是被其中一位所害,政府补贴给贫困家庭的最低保障被他装进了自己的口袋。
老妇人的儿子因为没钱买药,导致病情恶化,最后只能含恨而终。
(望着这片“饱受风霜”的土地,他扛起了肩上的责任)
陈行甲听着老妇人声泪俱下的控诉,忽然明白了自己身上的责任比想象中的还要大。
他值得歌颂的上半场人生从此以后,陈行甲更是一刻也不敢懈怠,凭借明察暗访的证据。陈行甲任职5年来,累计将87名贪官和不法投资商送入监狱。
其中各路投资商借着为巴东县投资的名义,背地里与贪官勾结,诱骗百姓称政府补贴都将会用于城市建设。
实则暗通款曲,毫无作为,不过是将政府的补贴款都装入自己的荷包里。
百姓举报无果,这么多年只能默默忍受,或许这也是巴东县经济落后的主要原因。
陈行甲上任后,打击腐败的这条路走得有多艰辛,只有他自己知道。
曾经有干部,在看到自己的同伙被陈行甲送进监狱后,清楚地知道,下一个就会轮到自己。
于是,在某天深夜,秘密约见陈行甲,和他一起来的是两箱人民币。他妄想用钱来贿赂陈行甲,企图让自己免除牢狱之灾。
但他没想到的是,陈行甲当即将这两箱人民币作为证据扣押,他气急败坏却碍于陈行甲的身份不敢对他动手。
人们都说陈行甲的方式太直接,容易被走投无路的小人报复。
对此,他只是笑笑:“这是我能找到的最快最有效的方式,我不想让巴东人民继续过苦日子了。”
(在黑恶势力的诱惑下,他保持初心,坚守正义)
陈行甲在“反污除恶”这条路上,不光要面临金钱的诱惑,还有生命的威胁。
一次,在陈行甲回老家扫墓的时候,一伙戴着头套的歹徒对陈行甲实行了长达20分钟的殴打,致使身上多处擦伤,肋骨断了2根,手指断了4根。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是“那群人”给陈行甲的“警告”,但他初心不改,依然选择正义的道路,坚持要为老百姓讨回公道!
就这样,在一次又一次的斗争和胜利后,他彻底铲除了盘旋在巴东县多年的黑恶势力,并且培养了一批“一心只为造福百姓”的年轻人。
陈行甲清楚要让巴东县彻底摆脱贫穷的帽子,就要让巴东县通过自身发展带动经济增长。
所以在之后的几年,陈行甲通过对巴东县的具体分析,他制定了一个属于巴东县的脱贫致富政策。
他先是修建两条沿山公路,然后大力发展种植业和畜牧业,将巴东县打造成一个风景优美的“小景点”。
(陈行甲被称作“网红书记”,亲自上阵带动巴东发展)
为了让更多人知道巴东县,陈行甲亲自上阵,演唱了巴东县旅游文化宣传主题曲,还通过蹦极,跳伞等极限运动,来为巴东县增加曝光度。
好在陈行甲的付出是值得的,经过他多年的努力,巴东县的人均GDP从最开始的1.36万元,增长到2.26万元,实打实地为每个居民每年增加了9000元的收入。
2015年,陈行甲被评为“全国优秀县委书记。”
在所有人都以为陈行甲会参加下一届恩施州领导班子选拔时,他却交出了一份“毕业论文”——《再见,我的巴东》,正式告别这片土地。
(媒体称:陈行甲的离开,是巴东县的不幸,也是全国人民的巨大损失)
辞职后的陈行甲面对领导的强烈挽留,也没有多做解释,只是表明了自己离开这份岗位的决心。
辞职原因逐渐明朗那年的陈行甲不过45岁,正是在政界大展身手的年纪,为什么他会在升职前突然选择离职,转而投身去做公益呢?
这一切要从陈行甲儿时经历说起。
1971年陈行甲出生在湖北省兴山县的一个小山村里,家境贫寒的他却在母亲的教导下拥有一个精神富足的童年。
那时,村子里有一家不太体面的人家,总会向别家借口粮,但从不归还,每次陈母都是笑盈盈地借给他们。
小小的陈行甲充满了疑惑,问母亲:“明明咱们家粮食也不多了,为什么还要借给他们啊?而且他们从来都不还!”
母亲告诉他:“人家要不是真的有困难,怎么会伸手向别人借?咱们虽然也穷,能帮多少就帮多少吧,人家还得上肯定会还的。”
陈行甲在母亲的教导下成了一个非常热心肠的人,看到在地里干农活的人们口渴,他会提前在缸里准备好凉开水;在自己家地头放上几个小板凳,方便人们休息。
1992年,陈行甲大学毕业后进入兴山县燃气局工作,由于出色的工作能力和负责的态度,他两年后正式调入政府部门工作,成为了人民的“父母官”。
(照片暗示陈行甲的为官之路,两袖清风)
他先后担任过兴山县经协委副科长、外贸局副局长,后又先后被任命为兴山县水月寺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不论在哪个岗位上,陈行甲都不敢懈怠,不遗余力地发挥着他的光和热,只为了能造福百姓,让百姓的生活好起来!
正是由于他长在农村,从小看着农民们劳作的辛苦,所以长大为官后,他一心为百姓们着想,不论官职大小,他都尽心尽责地为人民服务。
陈行甲最高担任过宜都市市长,宜都市是湖北省人均GDP最高的城市,可他却在仕途最辉煌时,选择到巴东县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这份难能可贵的品质离不开母亲从小的教诲。
可随着巴东县打击贪官的行动不断深入,陈行甲发现经济落后的主要原因。
“在巴东,我看清楚了贫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那便是因病致贫,我想要探索解决因病致贫的规律性办法,这就是我最初的想法。”
于是,辞职后的陈行甲全身心投入到公益事业当中,他想通过自己的力量,无偿地帮助更多人。
2017年,陈行甲创办了深圳市恒晖公益基金会,并且在“因病致贫公益项目”中,陈行甲和基金会成员们一起为数百名患有白血病的儿童提供义务服务和一部分的治疗费用。
(陈行甲带领公益组织其他成员帮助贫困县的患病老人)
陈行甲本人也从一名“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变成了“到处拉人捐钱”的“小职员”。
虽然两种身份不同,带来的落差感是巨大的,他却说:“基金会给我带来的意义,远比它本身的价值更重要。”
陈行甲及其基金会在2021年发起的为新冠疫情期间牺牲的卫士子女,提供直到大学毕业的教育费用和生活费用的“传薪计划公益项目”,让更多人知道了这个曾经挽留一方水土的县委书记。
随着陈行甲的公益事业越做越红火,不少人开始询问他为何突然辞职,他笑眯眯地回答是身体原因。
许多年过去了,当陈行甲再次被问到这个问题时,他说:
“我的初心是为社会做点贡献,从前觉得做官是一条路,但我发现官场的现象,不是凭我一己之力就可以改变的;
后来我发现公益这条更好的路,于是我就这么做了。”
(无论哪种身份,陈行甲一直在路上)
无论真相如何,陈行甲依然在尽自己所能帮助更多人,只是换了一种身份,换了一种方式。
他说:回首这一路,我不敢说自己不负苍生,但我敢说自己不负本心,这样就够了。
-END-
【文|江晨】
【编辑|长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