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回农村老家,正碰上多年未见的发小阿强。
记忆里,阿强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城里打拼,虽说没混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名堂,却也衣着光鲜,收入稳定,是村里长辈们口中“有出息”的代表。
01
闲聊间,我得知他这次回来就不打算再走了,言语间满是对未来的憧憬与决绝。
我满心疑惑,曾经一心想扎根城市的他,怎么突然转了性?
阿强看出我的惊讶,拉着我在村头的老槐树下坐下,娓娓道来这些年的波折。
原来,这几年城市竞争愈发激烈,阿强所在的行业不断迭代,新涌入的年轻人又各个干劲十足,他逐渐没了优势,几次晋升无果后,还遭遇了裁员危机。
“大城市居,大不易”,阿强苦笑着摇头。
可阿强并未气馁,他敏锐地察觉到,如今农村正悄然发生巨变,政策扶持如春风化雨,电商物流逐步渗透,消费需求日益多元,这一切交织成一片充满潜力的创业沃土,于是毅然决定返乡创业。

02
起初,阿强把目光投向了村里漫山遍野的果林。
以往,果农们只会等着批发商上门收果,价格被压得极低,遇上丰收年,果子烂在地里都卖不出去。
阿强瞅准电商直播带货的风口,自学拍摄、剪辑、直播技巧,天天泡在果园里,帮着果农们把新鲜水果直接推向消费者。
一开始,直播间没几个人观看,订单寥寥无几,有人笑他放着城里的安稳日子不过,回来折腾这些“小钱”。
阿强却不为所动,他认真研究不同平台用户喜好,优化选品,根据顾客反馈改进包装。
慢慢地,直播间人气渐旺,订单像雪片般飞来,果农们的收入翻了几番,阿强也挖到了返乡后的第一桶金。
村里有条蜿蜒的小河,过去常被垃圾污染,水体浑浊不堪。
阿强又动起了脑筋,他四处奔走拉投资、找专家,想把这条小河打造成生态农庄旅游区。
村民们纷纷摇头,觉得这是异想天开,投入大、回报慢,还不如种地踏实。
阿强却坚信,随着城里人对乡村休闲游的热衷,这里迟早能成为“香饽饽”。
他带着施工队清理河道、修建步道、打造特色民宿,同时引入民俗文化体验项目,如传统农耕展示、乡村美食制作等。
开业初期,游客稀少,运营成本高,资金压力巨大,阿强咬着牙坚持,不断优化服务、拓展宣传渠道。
终于,农庄的口碑在游客间口口相传,每逢节假日,游客纷至沓来,曾经无人问津的小河沟,如今成了带动村民致富的“金腰带”。
在村里,还有大量废弃的农作物秸秆。
以前,村民们要么焚烧,要么随意丢弃,既污染环境,又浪费资源。
阿强从中看到商机,他调研发现,现在环保建筑材料市场火热,而秸秆经过处理能制成优质的板材原料。
当他提出这个想法时,家人都觉得他是瞎折腾,收秸秆又脏又累,还不知道能不能卖出去。
阿强不管不顾,一头扎进实验室研究秸秆处理技术,跑遍周边县市找合作厂家。
历经无数次失败,产品终于达标上市,订单供不应求,不仅解决了村里的环境难题,还开辟出一条高利润的产业链。

03
跟阿强相处的这段日子,我感慨万千。
曾几何时,大家都削尖脑袋往城里挤,认为只有高楼大厦间才有财富密码;如今,农村这片广阔天地,正孕育着无数被忽视的宝藏。
那些曾经被嫌弃的“土玩意儿”,在有心人手中,正变成闪闪发光的金子。
我们总抱怨好机会越来越少,大钱难挣、小钱看不上,却不知,时代的巨轮已悄然转向。
当城市赛道拥挤不堪,农村的广阔田野、山川河流、民俗文化,正等待着有胆识、有智慧的人去深耕、去挖掘。

就像雷军说的:“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
如今,农村创业的劲风正起,愿更多漂泊在外的游子,能如阿强一般,回归乡土,
俯身探寻,在别人瞧不上的“垃圾堆”里,翻出属于自己的财富金山,
绘就乡村振兴与个人梦想交织的壮美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