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后宫,多尔衮抱住孝庄就亲,六岁的顺治看个正着,母子的苦谁知

善艺人生 2024-12-17 15:04:45

孝庄12岁那年,嫁给了比她大20岁的皇太极。11年前,孝庄的姑姑已经是皇太极的福晋了。

这一年,孝庄嫁给了她的姑夫,开始了她长达63年的宫廷生活。

在皇太极驾崩前,她为人低调,没参与过任何的“宫斗”,是有名的漂亮乖乖“妃”。

虽然她谥号孝庄文皇后,事实上她从未做过皇后,她只是皇太极五位正妃中的最末一个妃嫔,史称“永福宫庄妃”。

直到顺治登基,她当上太后,才有了接触政治的机会。而顺治康熙两帝在位期间,她更多的是辅佐而非主政。更没有过“垂帘听政”。

这也是孝庄的过人之处!

孝庄在清朝历史上是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帮助年仅6岁的福临战胜多尔衮等强大对手登上帝位。

又一手带大无父无母的孙子玄烨,并帮助孙子消灭了权倾天下的鳌拜。撤掉了逐渐强大的“三藩”,内收台湾,外抗沙俄。用政治家的智慧和胆略,扶正孙子的“康熙”帝位。

想想那种刀光剑影,群狼环伺的杀伐与争斗,保住孙子的小命,保住大清的江山社稷,一个女人,得有何等的能量啊!

所以,康熙一生极为敬重孝庄祖母。然而,有一事却令许多清史学家大惑不解,就是孝庄于康熙二十六年去世,但康熙一直没有下葬他的祖母。

原因是:她的祖母死时有言,不能与其祖父皇太极同穴,因为她早已改嫁顺治叔父“多尔衮”。没有明白告诉自己的孙儿,那样有辱皇太极对她爱。

从这一点说明,她下嫁“多尔衮”,不是因为爱这个小叔子,而是为她那年幼的儿子,能坐稳大宝。

人生就是一座山,有能力,要爬,没有能力,“创造”能力也要爬。

下嫁多尔衮,就是孝庄创造的能力!

其实,下嫁“小叔子”在满清王朝来说是顺理成章的。就连父死儿妻后母的事都不足为奇,何况是弟娶嫂呢?本分的孝庄仍觉得对不起夫君皇太极。

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的第八个儿子,为人英俊威猛善战,尽管没有得到他的什么偏爱,和他在一起的日子却是孝庄心中最美的图腾,容不得任何的修改和亵渎。

女人呐!没有办法的办法就是“出卖”自己!

如同大秦朝的芈月为了儿子的大业,下嫁义渠王一样,孝庄要不惜一切代价,用自己的另一条命,筑起儿子福临的称帝长城——下嫁小叔子“多尔衮”!

皇太极时期一位最显赫的人物就是他的弟弟多尔衮。

多尔衮是努尔哈赤的第十四个儿子。最初封为贝勒。因在广渠门大败明将袁崇焕,并在蓟州全歼山海关援兵,一时声威大震。崇德元年,晋封睿亲王,其实力和声望几乎可以与太宗皇太极比肩。

崇德八年,太宗去世。宫中围绕着皇位继承展开了激烈的争斗,险些大打出手,兵戎相见。

最后,在多尔衮的提议下,达成妥协,共立太宗幼年儿子福临即位,是为清顺治皇帝,时年六岁。

孝庄很清楚,多尔衮之所以能让自己六岁的儿子当皇帝,完全是因为,她和儿子是真正的“孤儿寡母”,多尔衮知道母子俩没有帮手,凭他在朝中的势力,完全可以“驾驭”他这个皇帝小侄儿。

多尔衮最大的野心是:通过帮助顺治,降服他心中的白月光——孝庄皇太后。

当时的朝政,说是由多尔衮和济尔哈朗共同辅佐,但实际上,拥有两白旗雄厚实力的多尔衮渐次取得了统治地位,进而独有天下,俨然为一代皇帝,以至能自由地出入宫禁。

尽管当时的辅政誓词言之凿凿:有不秉公辅理,妄自尊大者,天地谴之。

天地是谁?是空白,谁也不能遣之,只有实力,只有拳头!

为了尽快得到孝庄,多尔衮故意设局:让阿达礼等人,密奏多尔衮废掉顺治,自立为帝。

然后,多尔衮再当众宣布阿达礼逆谋,下令将两人立即处死。

这样一来,多尔衮名望、实力双收,恩威并施。加上,他又让顺治特颁一道上谕,命此后一应事宜均先禀睿亲王多尔衮。

于是,多尔衮便权倾朝野。

顺治元年四月,福临从遥远的北疆进入山海关,来到北京成为坐上龙椅的第一任满清皇帝,多尔衮自通州接顺治入宫以后,一直坐镇北京,控制着整个政局。

多尔衮雄姿英发,心里很得意,这皇宫和天下,实际上不就是自己的?

顺治帝进入北京后的第一件大事便是晋封多尔衮为叔父摄政王。至此,多尔衮势焰熏人,权倾朝野,朝臣无不惶悚。

多尔衮入朝时,阁部大臣一见到这位无异于天子的摄政王,无一不双膝下跪,迎候大驾。

多尔衮行走在跪伏的夹道中,心中无限豪迈,品味着只有天子才有的一份自得。多尔衮不能只是心中品味,他要让大臣说出来。

于是,多尔衮走近大学士刚林问道:这是上朝,你们怎么跪迎?没等刚回话,就被

善于谄媚的御史赵开心接上了:大王以皇叔之亲,兼摄政王之尊,臣民怎能不跪迎?

赵见多尔衮高兴,进一步巴结说,皇上称王为叔父摄政王,王为皇上叔父;至于臣民,应于叔父前加皇字,这样才能上下有别,合乎体制。

多尔衮当然听得很顺耳,心中美滋滋的。当即命礼部众议。

众议的结果,不言而喻,多尔衮被尊为皇叔父摄政王。大权在握的多尔衮,俨然以天子自居,哪里会把小小的皇帝放在眼里?

多尔衮自由出入宫禁,结果在他威逼利诱下,皇嫂孝庄同意下嫁小叔。多尔衮如愿以尝。

当时孝庄尽管生育儿女,不过三十岁芳龄。风华正茂,楚楚动人。她的姿色和才华早就遐迩闻名,也正是渴求爱抚的年龄。

但是她决定下嫁皇叔多尔衮,并明诏天下,将一件本应藏于深宫的个人隐私公之于世,不是出于对爱的渴求和考虑,完全是出于保护她年幼的儿子﹣﹣顺治皇帝。

她要用“婚姻”栓住多尔衮的野心。

多尔衮也是正届壮年。他体格魁梧,仪容英伟,长于骑射。多尔衮对自己这位肌肤雪白如玉、美艳夺人、当时人称为大玉妃的皇嫂早就垂涎三尺。

他经常出入宫禁,在孝庄眼前恍来恍去,造成两人已有内情的假像,给盛年寡居的嫂子制造污点。目的是逼孝庄就范,成为自己的正式妻室。

多尔衮见孝庄对自己的挑逗没有排斥,就找心腹大臣帮助促成此事。

最后在心腹范文程的密谋下,终于达成所愿。

《清朝野史大观》甚至记载说,多尔衮还以顺治的名义向天下颁布诏书:皇叔摄政王现方鳏居,其身份容貌,皆为中国第一人,太后颇愿纡尊下嫁。

关于太后下嫁皇叔多尔衮,史学界一直众说纷纭。有的根本就否认此事。

在笔者看来,这事是真的。无风不起浪。做为母亲,在帮助儿子的道路上,这是她唯一能做的了。

要不是孝庄委身多尔衮,就凭六岁登基的福临,母亲再高的手段,也坐不稳江山的。

还有,康熙之所以,没有安葬祖母,也是有原因的。

《清圣祖实录》记载说,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孝庄文皇后病重。

孝庄对康熙说:太宗文皇帝梓宫,安奉已久,不可为我轻动。况我心恋汝皇父及汝,不忍远去,务于孝陵近地择吉安厝,则我心无憾矣。

满清讲究帝后合葬,显然,孝庄文皇后觉得下嫁皇叔多尔衮以后,愧对太宗,便托辞不忍远去,就近安葬。

孝庄文皇后的难言之隐不合情理,但作为孙子的康熙是面听遗命的,当然不能不加遵守,遂把孝庄的灵柩停放东陵。清雍正时才将灵柩葬入东陵地宫。

孝庄的牺牲和委屈一是得不到世人的认同:南明史料《建州宫词》中如此描述这件事:上寿称为合否樽,慈宁宫里烂盈门;春宫昨进新仪注,大礼恭逢太后婚。

二是多尔衮确实不是东西,他和孝庄同宫不久,就看上了亲侄子豪格的老婆。于是,以微罪为口实,将侄子肃亲王豪格监禁致死,并夺豪格的爱妻,纳为自己的妃子。

天狂终有雨,人狂终有祸!

顺治七年十二月初九日戍时,多尔衮突然暴死边外的喀喇城,终年38岁。随后,顺治帝亲政,时年14岁。

顺治帝亲政不久,追夺多尔衮封爵。六岁时看到的一幕,让他仇恨多尔衮,母亲下嫁是他永远的痛。

孝庄文皇太后,开掛似的,大显政治家的才能,帮助儿子治理朝政。顺治帝非常理解尊重母亲的选择和决断,顺治十三年二月,太后万寿节,顺治帝还御制诗三十首进呈,表达对母亲的感激和孝敬。

康熙帝即位,尊孝庄文太后为太皇太后。直到康熙二十六年去世,终年75岁。

史书评价,孝庄是一位伟大的母亲,是清朝皇家的功臣。

她用智慧大度和隐忍牺牲,稳住了清朝初期的政治局面。避免了宫廷权力之争造成的时局动荡和生灵涂炭!

所以,它告诉人们,为了出发,不计较出发过程,只要出发的目标!

0 阅读: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