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896年李鸿章前往美国进行访问,看到街头上的景象与国内千差万别,到处都是高楼大厦和汽车自行车,而我国国内仍然是不折不扣的农业社会。
尽管李鸿章在美国受到了非常隆重的待遇,但是这并没有让他有着丝毫的开心。看到美国科技的发达,他的内心感到很不是滋味,说了一句非常心酸的话。
李鸿章到底说了什么?看到美国如此景象,回国后的他又做出了什么行动吗?
1821年,李鸿章出生在安徽一带,殷切的家庭条件让他从小就接受了非常先进的教育,他的父母都是官员,这为他的科举路埋下了伏笔。
李鸿章从小就深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再加上在翰林院进行了为期几年的学习,他的思想也已经发生了固化,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并不强。
然而此时并非太平盛世,时代无法允许他思维固化。
在翰林院的时候,李鸿章怂恿工部侍郎给皇上写信,想要带领士兵前往南京一带攻打太平天国。
这名工部侍郎原本想着假推荐,在皇上面前增加存在感,却没曾想皇帝想都没想直接同意。
这名工部侍郎平时只是负责一些杂活,根本没有带兵打仗的经验,这让他感到又恐惧又生气,他一味地指责李鸿章怂恿自己。
无奈之下,李鸿章只好陪同一起率兵打仗。
随着局势的变化,曾国藩命令他带人前往上海一带救援。在这里,李鸿章看到了当时我国最大的通商口岸,见识到了洋人的新器具。
在这里,李鸿章花钱雇了一支洋人的队伍,这支队伍装备了洋枪,战斗力强大。在这支队伍的帮助下,李鸿章成功打败了太平天国的李秀成。
胜利后,李鸿章并没有沾沾自喜,而是开始思考起一个问题。上海在当时已经变成一座孤城,之所以没有沦陷,几乎全都依靠洋人的保护。
再加上洋枪队有着强大的战斗力,甚至可以帮助自己接连赢得胜利,为什么强大的清朝没能培养出这种队伍?是不是长久以来坚持的东西是错误的?
这是李鸿章第一次对我国封建传统提出质疑。
上海是我国最大的通商口岸,这也意味着这里会有大量洋人做生意,李鸿章也就免不了和这些人打交道,这让他尝试用英文说话,还收获了许多友谊。
这个成就在今天看来平平无奇,毕竟只是与人打交道,许多人都可以做到。
但是在当时,哪怕是曾国藩这种开明的洋务派都难以做到与洋人平等交流,李鸿章无疑是当时的一股清流。
洋人的交往方式与当时清朝官员之间的交往方式完全不同,官员之间官僚主义严重,说起话来也是非常含蓄,必须进行多番猜测才能理解对方的意思。
很显然,这段经历让李鸿章成为了当时清朝不可多得的外交人才,也为他后来走上外交道路埋下了伏笔。
那么李鸿章为什么要前往美国进行访问?他又是否真的学到了什么东西呢?
1895年,李鸿章的家底消散殆尽,因为他的主要心血是北洋舰队,而这支舰队在甲午中日海战之中被敌方全部歼灭。
作为一个主张改革的官员,李鸿章组建北洋舰队本身就耗费了大量财富,在当时属于较为前卫的行为,而舰队的全军覆没也意味着改革已经失败。
改革失败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但是这次组建舰队可谓花费了大量真金白银,如今这些钱全部打水漂,这让大家非常痛恨他,他在国内的政治生涯陡然间变得艰难,甚至还有许多人说他是汉奸。
慈禧太后明白,李鸿章此人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尽管他的改革并没有让我们击败日本,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需要结束自己的生命来谢罪。
很快,慈溪安排他出访欧洲各国。一方面让他躲躲风头,另一方面让他尽可能地周旋与西方各国的关系,好尽可能地避免战争。
经过几十年的出色工作,西方许多国家都知道李鸿章是一个非常厉害的东方外交家,每当他前往一个地方,附近的百姓必然抢着前来观瞻,大家都好奇这个东方外交家到底长什么样子。
为了凸显东方大国的威信,李鸿章特意穿上了慈溪赐予自己的衣服。
只见他脚上穿着朝靴,身穿贵族顶戴,外面再搭一条皇家马褂,一米八的身高更是让整个人开起来非常有气质。
最重要的是,李鸿章常年负责我国的外交工作,其身上自然有一种非常大气的感觉,让人看了以后感到十分贵气。
李鸿章也明白,自己作为一个刚刚战败的国家外交官,理论上不应该有如此容光,但是他还是尽可能地保持自己的气度,与一众西方外交官交谈甚欢。
但是当他走在西方列强的土地上时,偶尔可见的高楼大厦让他感到十分惶恐,难道西方已经强大到如此地步?
在一阵内心的折磨中,李鸿章终于来到了最后一站,也就是美国。当他花费了半年时间漂洋过海最后登陆的时候,脸上的笑容非常僵硬。
在美国这里,欢迎李鸿章的仪式是空前的,不仅有仪仗队鸣炮,还有社会上各个阶层的精英人物堆在码头上,大家都要见一见这个著名的外交家。
当时的美国总统正在度假,都舍弃掉自己的老婆孩子前来找李鸿章。
李鸿章看到这一幕后感到十分感动,因为他感觉自己几十年来的工作非常值得,因为大家都非常尊重自己,尊重一个国家的外交官就约等于尊重这个国家,但是毕竟自己是战败国,这让他感到有些尴尬。
可是走着走着,李鸿章却完全笑不出来了,因为他看到了一栋足足二十层高的摩天大楼。
尽管在今天这种大楼并不罕见,但是在当时的时代,尤其是在当时的中国,根本没有人见过这种高楼。
李鸿章哪见过这些东西?当下就辛酸的流下了眼泪。
不管是二十层的高楼大厦还是遍地的汽车都让他感到十分惊讶,对比国内后,他说了一句非常心酸的话。
李鸿章究竟说了什么?当时的清朝又是什么状态呢?
看着眼前的二十层高楼,李鸿章苦涩地对美国记者说出了真实的感想。
他表示,贵国的摩天大楼让我惊讶,在我们国家不能够建造这样的高楼,说完了还抹了下眼泪。
实际上,就我国当时的国力,想要建造几栋几层高的建筑并不难,但是因为顽固派的阻挠,我们并没有引入西方洋楼设计,更不要说二十层的高楼。
按理说,李鸿章已经去过西方列国,当时的美国虽然经济非常发达,但是并没有比欧洲各国在科技上实现领先,美国有的高楼西方列国必然也有。
他之所以在美国这么伤心,是因为他所感叹的对象并不是一栋高楼那么简单,而是对自己这辈子心血的怀疑。
19世纪40年代,英国发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大幅度领先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就连为数不多的大国都受到了英国的打压。
60年代,我国与几个大国一起,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改革,也就是李鸿章所领导的洋务运动。
可是在这么多国家之中,只有自己是明显失败的,这让李鸿章非常不是滋味。
不仅如此,在美国,他还见识到了极大的社会包容度。
在采访中李鸿章表示,自己国内并不是所有人都有接受教育的可能,只有那些达官贵人的孩子才舍得让自己的孩子去上学,而穷人家的孩子只能早早帮父母干农活。
他还表示,就算在国内的富裕家庭,也只有男孩子才能够被送入学堂读书,女生生来就要嫁人,无才便是德。
这番言论让美国人十分震惊,因为在他们的社会中不管是男女都有着接受教育的可能性,老师会一视同仁。
至于富贵人家自然有着更好的教育渠道,而穷人家的孩子如果真想学习,也可以接受小学教育。
听完这番话,李鸿章最开始无论如何都不相信,直到美国人带他参观了当地的学校,确实有着男女学生在一起上课,这让李鸿章感到十分震惊。
别说男女在一起授课,女生根本没有受教育的权力,但是美国的国力明显强于清朝,这意味着我们的教育方式很可能并不适合时代发展的潮流。
李鸿章心里也明白,清朝已经将唐朝等时期留下来的家底败光,整个清朝摇摇欲坠。
但是他也并没有什么办法,因为掌权者并不想改革,他们只关注自己吃的好不好,过得舒不舒服,国家的未来与他们无关。
当然,现如今,我国已经全面消除了贫困,人民的日子越过越好。
今天的我们必须大力发展属于自己的技术和科技,这样才不会重蹈清朝的覆辙。
最后,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