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秋播苗间别忘记,花生长得旺能高产,这关键要记牢

风栖月影 2025-02-13 17:05:08

东北秋播苗间别忘记,花生长得旺能高产,这关键要记牢

在东北那片广袤而肥沃的土地上,秋播是一年农事中极为关键的一环。尤其是对于花生的种植,这里面可藏着不少门道呢。每年到了秋播的时候,农民们就开始忙碌起来,精心地播下花生的种子,就像是在土地上种下一个个希望。可要是种得好,产量可就高啦,能给农户带来相当可观的收入呢。

咱们先来说说土壤准备这一块。东北的土壤大多肥沃,这是得天独厚的条件。不过啊,在秋播花生前,还是得好好整理一番。一般来说,土壤的疏松程度直接影响着花生根系的生长。如果土壤板结得很厉害,花生苗想要茁壮成长可就难喽。据相关数据显示,疏松且富含有机质的土壤,能够使花生根系的伸长长度比在板结土壤里多出百分之三十左右呢。那怎么能让土壤疏松呢?可以采用深耕的方法,深耕的深度最好在三十厘米左右,这样的深度能让土壤充分翻动,把底下的蚯蚓啊、小昆虫啊这些东西带到表层附近,它们可是土壤肥力的“小助手”。而且,深耕还能打破犁底层,促进土壤透气。同时,在耕地的时候,要保证每公顷施有机肥三千到五千千克,氮肥一百五十千克,磷酸二铵二百千克,氯化钾一百千克。这种合理的施肥配比能够让土壤肥力更加均衡,就像给花生准备了一桌丰盛又营养的大餐。

再说这播种的密度,这可是大有讲究。如果种得太密,花生苗之间争抢养分、水分和阳光,就会长得瘦瘦小小,结出来的果实也没多少。要是种得太稀呢,土地资源又得不到充分利用,产量也上不去。数据显示,在东北这片土地上,花生每公顷种植一万到一万二千株是比较适宜的密度范围。这样的话,每颗花生苗都能有足够的空间伸展,不会互相干扰。就像是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小房间,能自由自在地成长一样。

花生苗出土后,管理就很关键了。水分管理是个重点。花生是不耐旱也不耐涝的作物,对水分的要求就像个娇娇客。在花生苗期的时候,土壤含水量保持在百分之五十到百分之六十之间比较好。要是低于这个数值,花生苗就会像缺水的小花朵一样蔫儿了吧唧的。比如说,我曾看过一个地方,因为前一段时间雨下得很少,土壤含水量降到了百分之四十,结果花生苗生长迟缓,叶片发黄。后来赶紧灌溉了之后才慢慢恢复正常。而在花针期,土壤含水量要达到百分之七十左右,这就好比花生这个时间是需要大量水分来滋养,来孕育那些花针,要是水分不够,花针就不能很好地伸进土里,结成果实了。

施肥管理同样重要。除了播种前施的基肥,在生长期间还得根据花生不同的生长阶段来追肥。在开花下针期,每公顷可以追施氮肥三十千克左右,这个时候花生对氮的需求比较大,就像人在长身体的时候需要多吃点饭一样。到了结荚期,就要多补充一些磷钾肥,磷肥十五千克,钾肥二十千克,这时候这些肥料能帮助花生更好地结出饱满的果实。我对比了好几个种植区的数据,那些按照这个施肥规律管理的,花生的产量比随意施肥的要高出不少,差不多能达到百分之二十的增幅呢。

病虫害防治也是不容忽视的一环。东北的花生容易受到蛴螬、蚜虫等病虫害的侵袭。比如说蛴螬,这可是个危害很大的害虫,它一旦盯上花生苗,就会咬食花生根系,造成花生生长不良甚至死亡。据统计,虫口密度达到每平方米三十头的时候,就可能使花生减产百分之十五以上。所以要提前做好预防,可以采用药剂拌种的方法,在播种前用百分之五十的辛硫磷按种子重量的百分之零点三分拌种。同时,在生长期间要加强巡查,一旦发现有虫害迹象,就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病虫害防治就像是给花生苗穿上了一层防护服,让它们能健康地生长。而水分管理则像是给花生苗的生活环境湿度做调节,让它住在一个舒适的“房间”里。施肥管理则是提供它成长所需的“营养套餐”。

在东北的秋播中,只要我们把土壤准备做好了,播种密度把握好了,花生苗的管理也做好了,特别是遵循这些关键的数据和管理方式,就像掌握了一把打开丰收大门的钥匙,花生一定能长得旺,收获满满的果实,给农户带来高产的好收益。这背后可都是无数种植经验的总结,每一项都关乎着花生的生长命脉。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