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位于南美洲东南部,和智利、巴西等国接壤,面积约278万平方公里,人口约4600万。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位于拉普拉塔河南岸,市区人口约300万,包括周围22个卫星城镇在内,整个大布宜诺斯艾利斯地区,人口达到了1300万。
布宜诺斯艾利斯有一座著名广场,名叫五月广场,前身是西班牙人建立的胜利广场。1810年5月,阿根廷爆发了脱离西班牙殖民统治的五月革命,为了纪念独立,阿根廷将胜利广场改名为五月广场。五月广场是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心脏,不仅见证了布宜诺斯艾利斯市的发展,也是阿根廷共和国独立的象征。
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五月广场悬挂着"马岛属于阿根廷"的标语,表达了阿根廷人希望收回马岛的梦想。现在的马岛依然被英国占据着,我国的香港曾经是英国殖民地,我国于1997年收回了香港。阿根廷前总统费尔南德斯曾经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香港模式"解决方案,试图借鉴1997年香港和平移交的成功经验,通过外交谈判从英国手中收回马岛。那么阿根廷想用“香港模式”,从英国手中收回马岛,可能成功吗?
第一,历史差异。香港历来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早在秦朝时期,就将岭南地区纳入了版图。到了汉朝时期,香港归属南海郡博罗县管辖,两晋时期,香港归属东官郡宝安县。隋朝时期,香港归属广州府南海郡宝安县,唐朝时期,将宝安县改名为东莞县,香港隶属东莞县。宋元时期,香港仍然隶属东莞县。明朝时期,将东莞县划出部分地方成立新安县,香港隶属新安县。清朝建立后,基本沿袭了明朝行政区划,香港仍然隶属新安县。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清朝战败,被迫和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清朝被迫和英国签订《北京条约》,将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割让给英国。1898年,英国强迫清朝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地区,以及200多个大小岛屿,租期99年。
马岛全称马尔维纳斯群岛,马岛历史和香港有着明显差异。阿根廷这片土地原本是印第安人的家园,1516年,西班牙殖民者抵达南美拉普拉塔河口,逐渐控制了这片土地。在西班牙统治时期,阿根廷属于西班牙的拉普拉塔总督区。而马岛并非西班牙人最早占据,1764年,法国人最早在马岛建立了定居点,1765年,英国人在马岛建立定居点。1767年,西班牙人买下了法国马岛定居点的全部产权,1770年,西班牙人武力驱逐英国人,控制了整个马岛。1771年,英国短暂在马岛建立定居点,又于1774年撤销,而西班牙一直占据马岛,直到1811年。
阿根廷脱离西班牙独立后,宣布继承西班牙对马岛的主权,在马岛建立了定居点。1831年美国渔船到马岛海域捕鱼,被阿根廷扣押,美国为了报复阿根廷,摧毁了阿根廷在马岛建立的定居点。美国的做法间接帮了英国,此后英国开始不断向马岛移民,一直控制马岛,到了1885年,马岛已经有1800名英国人。1892年,英国正式宣布马岛为英国殖民地。由此可见,马岛主权具有模糊性,而我国对香港拥有主权则非常清晰,《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形成了完整的法理链条,清晰的条约体系为中英谈判提供了明确的法律框架。
第二,国力差异。阿根廷是南美洲国力比较强的国家,拥有比较完善的工业门类,包括钢铁、汽车、石油、化工、纺织、机械等等。阿根廷面积广阔,自然环境优越,农业条件得天独厚。阿根廷东部和中部的潘帕斯草原是著名的农牧区,阿根廷种植业和畜牧业实力都非常强悍,是世界粮食和肉类重要生产和出口国,素有“世界粮仓和肉库”之称。
但阿根廷的综合国力还是无法和英国相比,英国虽然无法和历史上相比,但英国作为老牌殖民强国,仍然拥有很强实力。1982年4月,阿根廷出兵占领马岛,引发了马岛战争,英国派遣了一支海军特遣战斗队,前往南大西洋作战,最终击败了阿根廷。而我国的综合国力强于英国,早在中英谈判时,英国一度不想归还香港,我国就表示,如果英国拒不归还,中国就会用其他的方式收回香港,最终英国只能服软。因此可以说我国收回香港是建立在实力基础上的,而阿根廷的实力比不上英国。综合这些原因,阿根廷想用“香港模式”,从英国手中收回马岛,是无法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