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皇帝溥仪之死:死前回光返照,久久不愿断气,遗言令人叹息

梅梅评历史 2024-03-25 09:01:34

1962年1月31日,中南海颐年堂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

为了不使客人感到拘谨,毛主席还特意邀请了章士钊、程倩、王季范、仇鳌等几位社会名流作陪,“究竟是哪位客人有这么大的‘面子’?”大家都在心里泛起了嘀咕。

毛主席却故意打起了哑谜:“这位客人,你们都认识,也可以事先透露一点风,他是你们的顶头上司呢!”

顶头上司?难道是周恩来总理或者朱德总司令?

就在众人愈加迷惑之际,一个身穿蓝卡其布中山服、带着黑框眼镜的清瘦男子被引入了客厅,毛主席立即伸出手上前迎接,并将来人拉到自己身旁坐下。

直到这时,毛主席才笑着对众人解释道:“他是宣统皇帝嘛,我们都曾经是他的臣民,难道不是顶头上司?”

众人这才如梦初醒,原来毛主席要宴请的客人,竟是末代皇帝溥仪!

溥仪,是清朝的最后一位皇帝,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位皇帝,他三岁登基,六岁退位,被赶出紫禁城后,又成了日本人的走狗和傀儡,为了重现自己的“皇帝梦”,不惜将东三省拱手让给日本人,对这样一个恶贯满盈的“罪人”,毛主席为什么会高规格接待他?

二人一个是末代皇帝,一个是开国领袖,他们这次历史性的会面,又发生了哪些有意思的事情呢?

一、“末代皇帝”溥仪

1908年11月13日,听闻光绪皇帝病危的消息,年已73岁的慈禧为了继续把持朝政,力排众议,坚持要立年仅3岁的溥仪为嗣皇帝。

令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是,小溥仪被接进宫还不满一天,野心勃勃的慈禧就紧随光绪之后,驾崩了。

12月2日,懵懂无知的溥仪就这么被推上了皇帝的宝座。

这天天气很冷,面对一个个络绎不绝前来叩拜宣誓的大臣,溥仪只觉得烦闷、无聊透顶,他想从皇座上跳下来四处走走看看,可双腿被摄政王载沣按着,丝毫动弹不得。

溥仪见状,当即大哭了起来,他拼命叫着“我不挨这个,我要回家”,载沣虽为溥仪的生父,此时却因君臣有别,急得满头是汗,不得不跪着安慰道:“皇上别哭别哭,快完了,快完了!”

在场的人纷纷侧目,都觉得摄政王这话虽然是哄小孩子的,但在新皇登基大典上说出来,未免有些太不吉利了。

结果,载沣一语成谶,溥仪仅做了三年的皇帝,就被袁世凯赶下了台,建国275年的大清王朝也就此覆灭。

按照清帝退位时,签订的“清皇室优待条件”,溥仪虽然退位了,但他仍可以生活在紫禁城里,保持“皇帝”的尊号和待遇不变。

有钱有闲的日子差点毁了溥仪,他在《我的前半生》中回忆说:“我在童年,有许多古怪的嗜好,除了玩骆驼、喂蚂蚁、养蚯蚓、看狗打架之外,更大的乐趣是恶作剧”,譬如逼太监吃带铁砂的油糕、用铅弹打太监的窗户等等。

在此期间,还发生过一起闹剧。

1917年7月,“辫子军阀”张勋有意复辟清王朝,就又把12岁的溥仪扶上了皇位,还把年号改为了“宣统九年”,结果,张勋“开历史倒车”的行为,遭到了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溥仪这个皇帝仅当了12天,又被赶下台去了。

时间转眼到了1924年,此时溥仪已经娶了一后一妃,就在他以为日子可以一直这么“悠闲”的时候,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派警卫司令鹿钟麟将溥仪驱逐出紫禁城,并宣布废除了“清皇室优待条件”。

时年18岁的溥仪仓惶离宫,住进了摄政王府,但他的内心充满了野心和不甘,再加上,身边满清遗老遗少的鼓动,溥仪先从北京搬到天津,后又投靠了日本人,从天津搬到了东北。

1934年,在日本大举侵华之际,溥仪为了复辟自己的“皇帝梦”,竟和日本帝国主义勾结、成了伪满洲国的傀儡和代言人!

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溥仪不仅背弃了自己的祖国和人民,还背弃了自己的先祖,认日本天照大神为自己的祖先!

如此是非不分、认贼作父的“皇帝”,实在令人不齿!

很快,溥仪便尝到了身为日本人傀儡的种种苦果,日本人不仅时刻监视着他的一举一动,还为了警告,暗中处死了他最宠爱的“庆贵人”谭玉龄,溥仪为此惶惶不可终日,生怕有一天日本人也会暗中处决了自己。

后来,他想起那段日子,说自己每天紧张到只剩四件事可做——打骂、害怕、吃药和算卦。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伪满洲国也随之土崩瓦解,溥仪只得再次退位,他自知罪孽深重,便携带大量财物,准备乘飞机逃往日本,结果在候机时,被苏联红军抓获,并被带到了苏联。

在之后几年间,蒋介石曾多次给斯大林写信,希望斯大林能将溥仪送回国,“以便对他绳之以法”,溥仪也知道,自己若被引渡回国,等待他的只有死路一条,于是千方百计想留在苏联。

为此,他先后三次上书斯大林,“恳请贵国政府允许我在苏联长期居留,我将全心致力于对苏联社会主义及其它科学的研究……”,甚至还申请加入苏联共产党,结果均遭拒绝。

1949年12月16日,新中国成立后,应斯大林之邀,毛主席出访莫斯科,并提出了将1000多名伪满战犯和日本战犯移交至中国的要求,1950年8月,经苏方同意后,溥仪在离开五年后,以“战犯”的身份,又回到了他所熟悉的东北。

二、“战犯”溥仪

在回国的途中,溥仪忐忑万分,他熟读历史,知道中国历朝历代最后一个皇帝的下场都不好,比如南唐后主李煜、明朝亡国之君崇祯,再放眼世界,他心中更加不安了,像英国的国王查理一世、法国的路易十六、沙皇尼古拉斯二世,哪一个不是被送上了断头台?

飞机落地之后,就在溥仪做好了“必死”的准备时,一双温暖的大手伸了过来:“您好,我是公安部政治保卫处执行科长董玉峰,我是奉周总理的命令来做接收工作的。”

溥仪万万没有想到,前方等待他的不是“断头台”,而是日后被他自己称为“学校”加“医院“的抚顺战犯管理所。

按照毛主席和周总理的指示,被引渡回国的战犯要先在战犯管理所,进行统一的改造和学习。

至于为何这样安排,毛主席曾在一次开会时解释道:“对宣统皇帝 、康泽这样的人,不杀他们 ,不是没有可杀之 罪 , 而是杀了不利 … …光革掉一个皇帝是没有用处的, 与其从肉体上通通消灭他们,不如改造他们,用正确的方法把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把战争隐患转化为致力于和平和社会进步的一份力量……”

身为犯有“叛国罪”的末代皇帝,溥仪在战犯管理所并没有受到什么虐待,相反,他还得到了特别的关心和照顾。

在饮食上,溥仪的标准是四菜一汤,他的伙食比管理所的领导还要好;

在末代皇妃 “福贵人”来探监的时候,管理所的领导还专门腾出空房,让二人居住;

有人曾密报,溥仪在一个夹层皮包中,藏了大量的奇珍异宝,管理所的领导也从不指责他、逼迫他,而是耐心等待他自己的觉悟提高,终于有一天,溥仪主动交出了珍宝,管理所的干部作了登记,不仅以组织的名义替溥仪保管,后来还在溥仪特赦时又还给了他;

得知溥仪的思想有了很大进步,毛主席特别指示他的七叔载涛带着两个妹妹前去探望,并交代往返旅费全由国家承担……

渐渐地,溥仪的内心受到强烈的震撼,他从最初的恐惧、抗拒,慢慢转化为感动、醒悟和认罪,他也从一个连纽扣都不会系的剥削者,变成了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1959年国庆节前夕,毛主席提议特赦一批确实已经改恶从善的罪犯,其中第一个特赦的人员就是溥仪。

拿到特赦令时,溥仪激动地当场失声痛哭,过了许久,他还觉得不可置信:“我的罪恶严重,论表现我也不比别人强。我还不够特赦条件,有谁也不能有我”。

原本,溥仪的名字并不在第一批特赦名单中,还是毛主席特别批示道:“要赦,就先赦‘皇帝’,共产党有这个气魄!”

正因为这种非同一般的气魄,在末代皇帝“重生”成为新中国的公民之后,1965年7月20日,新中国又迎来了“末代总统”李宗仁,二人在见面后,李宗仁直言溥仪的经历对他启发很大。

从这一点上来说,溥仪可以称为“最幸运的末代皇帝”!

三、“普通公民”溥仪

溥仪被特赦回到北京后,经过深思熟虑,周总理将他安排在北京植物园工作,这个工作既不繁重,也不用跟人过多打交道,正好可以让他适应新身份和新生活。

一年后,考虑到溥仪的特长和经历,周总理又将他调入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让他成了一名文史工作者,对这份工作,溥仪更加珍惜,也做得更加得心应手。

不久后,溥仪又被选为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1962年1月31日,溥仪应毛主席之邀前往颐年堂,在所有被特赦的战犯中,他是唯一一位受到毛主席接见并宴请的人。

刚到宴会上时,溥仪显得很拘谨,不管介绍到谁,他都要站起来鞠躬致意,毛主席随和地说:“你不必客气,他们都是我的老朋友,常来常往的,不算客人,只有你才是真正的客人嘛! ”

一听这话,溥仪更加激动了:“我怎么也想不到有这样难得的机会与您相见!”

“我也早想见见你哩!”毛主席打开了话匣子,开始拉着溥仪坐下,并一一询问了他近期的生活和工作状况。

在得知溥仪55岁,已与“福贵人”离婚时,毛主席关切地说:“可以再结婚嘛,不过,你的婚姻问题要慎重考虑,不能马马虎虎。要找一个合适的,因为这是后半生的事,要成立一个家。”

紧接着,毛主席又好奇地问起了溥仪当皇帝时的情景,“你当皇帝的时候,怎样对待下面的大臣?”

溥仪不好意思地说:“清朝时我还小,由叔父载沣摄政。张勋复辟那年也还不懂事。往后到了伪满,实际上是傀儡……”

毛主席立即心领神会,溥仪虽然做过三次皇帝,但是从没有行使过做皇帝的实权,自然也没有管理过大臣。

之后,毛主席鼓励溥仪写回忆录,并提到了他在抚顺写的长篇自传:“我已看到你那部‘未定稿’ 了,我认为写得不怎么好。里边‘检查’好像太多了。看了一半就不想看了。……你过去是帝王,是压迫人民的,而今天不同了,是公民,是人民的一分子了,写前半生要客观真实地反映历史,不能成为检讨书,回忆录要写得细致一些。”

毛主席认为,过去所发生的一切,并不全是溥仪的责任,有一部分是时代和社会制度的产物,听到如此客观又暖心的评价,溥仪十分感动,不禁落下泪来。

饭后,毛主席提议大家在一起合张影,溥仪很自觉地站在最左边,毛主席见状,特意将他拉到自己的右侧:“客人应该站在右边嘛,右为上!”

这张珍贵的合影,溥仪不管走到哪里,一直像宝贝似地珍藏着。

1962年劳动节前夕,溥仪与护士李淑贤结了婚,“皇上”终于有了“娘娘”。

与此同时,溥仪也改好了《我的前半生》,并陆续出版,毛主席曾向政协的领导问起过溥仪的稿费,得知只有150元时,毛主席很是不满:“人家是皇帝,写了稿子,稿费要从优嘛,怎么就给了这点钱,可以多给点!”

这之后,毛主席便一直关心溥仪的生活和经济问题。

两年后,在一次座谈会上,毛主席听说溥仪的生活费只有180元,常常捉襟见肘时,便关切地说道:“对宣统,你们要好好团结他。他和光绪皇帝都是我们的顶头上司,我们做过他们的老百姓,听说他生活不太好,我想拿点稿费给他,改善改善生活”,说着,毛主席还引用了春秋时的一个典故,“不要使他‘长铗归来兮,食无鱼’,人家是皇帝嘛!”

会后,毛主席就从个人稿费中专门拨出两笔款项,请章士钊分别送给了溥仪和同样不富裕的溥仪的七叔载涛。

溥仪万分感动,刚开始说什么也不肯收下这笔钱,在章士钊的一再劝说下,他才把钱收了,并当即为毛主席写了一首感谢诗:“欣逢春雨获新生,倾海难尽党重恩”。

溥仪尽管当过三次皇帝,却从来没有饱览过祖国的大好河山,1964年3月10日,在周总理的亲自安排下,溥仪带着妻子与其他文史专员们,开始了长达51天的“江南之行”。

这次旅行途经江苏、浙江、江西、湖南等六个省市, 壮丽的景色,热情的人们,无一不让他感受着作为一个新中国公民的幸福和自由。

1967年10月,溥仪因突发尿毒症住院,周总理得知后,虽全力为他安排名医施救,但由于他曾先后两次被误诊,早就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一周后,溥仪的生命进入了倒计时。

临终前,他突然回光返照,望着门口久久不愿断气,大家都知道,他在等二弟溥杰。

直到看到溥杰匆匆赶来的身影,他才不舍的闭上双眼,临终前,他一直喃喃道:“我愿意永远做毛主席的好学生,为人民服务!”

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直到13年后,也就是1980年5月29日,溥仪的追悼会,才与王耀武、廖耀湘一起在全国政协礼堂隆重举行......

总结:

溥仪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在他的前半生,他是君临天下的一代帝王,也是一心复辟的卖国者,更是恶贯满盈的战犯。

在他的后半生,他是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也是兢兢业业的普通公民,更是对国家和人民有所作为的政协委员。

溥仪的身份变迁,既是我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是我们国家不断走向进步和民主的最好见证!

1 阅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