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锡山逃往台湾,带几十箱金条压得飞机迫降,陈立夫:差点害死我

历史详说官 2025-01-09 23:06:16

在陈立夫的回忆录中,有一个非常有趣的“阎锡山与金条”故事。

说的是1949年,陈立夫陪阎锡山一起坐飞机逃跑,不料半路上飞机突然向下坠落了700尺,无法继续飞行,只能返航。

飞机飞回到成都上空后,陈立夫见下方城市灯火通明,以为飞机飞回了溪口,就从手提箱里拿出手枪,“准备自戕”(当时溪口已经被解放军解放,而成都尚在国民党手中)。过了一会儿,飞机上的机务人员告诉他们这是成都,陈立夫才长舒了一口气。

飞机为什么会在半空中突然下坠呢?一方面是因为飞行途中遇到了寒流,飞机的两翼结了厚厚的冰,另一个原因就是飞机上装了阎锡山所携带的“金条数十箱”。

虽然我们不知道阎锡山装金条的箱子有多大,但也可以大概推算,这“数十箱”金条应该也有好几个成年人的体重。

为了保证飞机能够安全地飞行,不再出意外,陈立夫于是与阎锡山商量,让他卸下一部分东西,但“阎宁可减少卫士数人,而金条非带不可”。为了保证带走全部金条,阎锡山让自己的几名贴身卫士下了飞机,这可以说是我军打响太原战役总攻前,阎锡山扔下亲信梁化之、孙楚、王靖国等留在太原,自己坐飞机逃往南京的再次重演。

阎锡山号称“民国不倒翁”,经营山西38年,最后所剩的,大概就是这几十箱金条了,所以他视若珍宝也能理解。陈立夫说,后来我才知道,跟随阎锡山从山西跑出来的人不少,均要靠阎锡山接济,所以这些金条对阎锡山十分重要。陈立夫表示了理解后也不忘吐槽一句:但如果我们一飞机人的生命,因此遇险了,那岂不是冤死了?

陈立夫和阎锡山之间还有一个故事,说的是1949年6月,阎锡山逃到广州后,被任命为“行政院长”兼“国防部长”,11月,阎锡山在重庆和蒋介石长谈,反思国民党一败涂地的原因,期间,阎锡山提议应该进行土地改革,结果在场的陈立夫当面痛斥阎锡山:“共产党还没有到,你就想赶在他们前面这么做了吗?”

从这段史料中,我们不难看出,阎锡山在政治上的眼光还是挺强的,他至少知道国民党的失败和他们始终没有去解决中国的农民的问题有很大关系,而陈立夫在这个问题上却冥顽不化,死硬到底。

同时我们也能看出,阎锡山这个“地头蛇”离开山西后,实际上已经有名无实,所以连陈立夫也敢当面指着他的鼻子训斥他。

阎锡山逃到台湾后不久,蒋介石宣布“复行视事”,阎锡山识趣地辞去职务,此后便定居在了阳明山,过起了“十年隐居,十年著作”的生活。期间,他的近50名忠心的部下也跟着他一起搬到了阳明山,负责打理阎锡山的住居生活。

阎锡山之所以选择隐居,一方面是因为他失去自己的军队后,实际上已经无法在国民党这颗鸡蛋上继续跳舞,与其不断受辱,不如及早隐退。另一方面则是他本人的心境变化:从1945年的上党战役开始,阎锡山看着自己的部队不断失败,最后大批亲信在太原战役中自尽,一生的基业化为乌有,如此巨大的人生转变,即使是饱经风霜的阎锡山也难免产生万念俱灰之感。

再者,阎锡山在逃离太原前,曾想他的部下许诺:“此去也许三天五天,也许十天八天,候和平商谈有了结果,我就回来。”后来他又让梁化之转告他的全体部下:“成功是国家人民的需要,成仁是自己的收获。所愧者不能与大家共同牺牲,唯我一定要对得起大家。”

这些话,阎锡山都没有做到,尽管政治和军事从来都是残酷的游戏,但可以想象,阎锡山也一定为此背上了很沉重的心理包袱。他在所谓“太原五百万人”的纪念建筑上题字“先我而死”,就是这一心理的体现。

现实中的失利,心理上的负担,让阎锡山摇身一变,从当年那位不可一世的军事强人变成了一位追求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儒学实践者。

阎锡山爱财,但他的生活并不奢靡,到了阳明山后尤其如此。当时阎锡山住在菁山,那是日据时代一处未完工的农场,没有公路和水电,无法过现代人的生活,但阎锡山在那种简陋的环境里却并不在意,反而感到怡然自得。

到菁山后不久,阎锡山就怀念起了家乡的窑洞,于是他就用石头盖了一处像是土窑洞的住所,还专门写文章向大家介绍窑洞的好处。他将这个窑洞命名为“种能洞”,因为“我向以种能观察宇宙,为配合我的宇宙观而名之。”所谓“种能”,就是“人之本能”的意思。

物质上的生活是清贫的,但精神上的生活却是多样的,阎锡山隐居10年笔耕不辍,写了很多文章著作,包括一本未完成的回忆录,他还把自己昔日的旧部都召集起来,成立了一个读书研讨会,仿佛有意效仿他的偶像孔子,带着自己的弟子参天悟道。

据称,阎锡山的生活清苦,他的部属也是如此,而且阎锡山规定他们每年只能休假一天,但那些从年轻时候就追随阎锡山的年轻人一直没有怨言。

离开政坛之后,阎锡山决心和政治彻底切割,他晚年生病之后,坚决不出国民党高官专属的荣民总医院,而是自掏腰包到台大的附属医院看病。

1960年5月23日,阎锡山突发心脏病去世于台大医院,时年78岁。2个月后,蒋介石发布褒扬令,其中这样描述阎锡山的一生:

早年追随国父,着籍同盟。

辛亥之役,倡举义旗,光复三晋。

民国肇建,即任山西都督、督军及省长,振饬庶政,训齐卒伍,军容吏治,焕然一新。北伐告成,历任国民政府委员、内政部长、蒙藏委员会委员长、陆海空军副总司令、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太原绥靖主任等职。外膺疆寄,内赞枢衡,硕划敷陈,并昭懋绩。

抗战军兴,任第二战区司令长官,兼山西省政府主席,创兴兵农合一之制,促进生产,增强战力,厥效弥彰……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