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兴,五胡十六国时期后秦第二位国主,相较于大体同一时期后燕慕容垂,北魏拓跋珪,南朝宋刘裕等能人,姚兴名声很小,知道他的人少之又少,甚至说还不如凶残的赫连勃勃知名度高。
北魏道武皇帝
但姚兴可以称得上五胡十六国时期一位较有作为的君主,尤其是他统治前期,一度让后秦与东晋、北魏呈现“三足鼎立”之势。那今天就用一篇文字给姚兴小小的正一下名。
姚兴像
好叔叔的作用,不只是家丑不外扬姚兴生于366年,父亲是弑杀前秦苻坚大帝的姚苌,苻坚对姚苌可谓是恩重如山,但背信弃义的姚苌却在苻坚兵败淝水后将其缢杀,自立后秦。声名狼藉的姚苌,也许也是导致姚兴“籍籍无名”的一个原因。
394年,与前秦苻登拉锯战斗多年的姚苌病死,长子姚兴继位。手握重兵的姚硕德公开支持侄子姚兴,这使得后秦在皇帝新死之际,并未发生大规模动乱,为日后强大奠定了坚实基础(姚硕德此举在那个动乱血腥的时代十分难得,看看司马家的八王之乱,南朝宋齐梁陈皇族血腥杀戮)。
此时对于后秦来说,苻坚族孙苻登的前秦仍是其威胁,于是姚兴刚刚上任就着手制定迎战苻登的战略。而后前后秦大打出手战于废桥,小看了姚兴的苻登大败而逃,而后苻登整顿人马,又与姚兴在山南大战,苻登再败,战死沙场。
经此,姚兴的威望大升。而后几年,姚兴分兵派将,攻占周边各地,先后战败西燕,攻破东晋洛阳,降服西秦、后凉、南凉等地,一时间后秦风头无两。
与姚兴武功相匹配的还有他的文治。姚兴勤于政事,任用贤能,整顿吏治,提倡儒学,兴办学校,后秦在姚兴的励精图治之下国势日盛,成为仅次于北魏的一个霸主。
姚兴作为一个皇帝还被称为佛学家,这又是为什么呢?原来姚兴其人非常尊崇佛学。401年姚兴兵破后凉,将汉传佛教翻译家,得道高僧鸠摩罗什迎至长安,以国师之礼善待,常亲率群臣听他讲经,并为其营建译经场外,有时亲自上阵翻译,可见姚兴本人也是个佛法大家。
鸠摩罗什译经,在中国佛教史上非常重要,大大助推了佛教在我国的传播。
鸠摩罗什像
两雄争霸定乾坤此时,中国版图上的北方正卧着两只猛虎——北魏、后秦,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气氛都烘托到这了,那就打吧。
402年,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兵分数路直取后秦重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后秦举国震动。姚兴也不是吃软饭长大的,于是以弟弟姚平为前锋,出兵四万进攻北魏并州(今山西),姚兴也亲率四万大军御驾亲征。
双方大战于柴壁(今山西襄汾南),姚平身陷重围,弹尽粮绝,突围不成,率众投河自杀,数万将士束手待毙!面对此种败亡,姚兴被迫低下高傲的头颅向拓跋珪求和,但被一心统一北方的拓跋珪断然遭到拒绝。
而后北方柔然突然骚扰北魏边境,拓跋珪被迫撤军。柴壁之战,沉重打击了后秦与姚兴,此后后秦再也无东出与北魏一争雌雄之力。
406年,后秦的河西地区丢失于南凉主秃发傉(nù)檀之手;同年,东晋刘裕遣使要求姚兴归还之前占领的南乡诸郡,姚兴迫于西面战事吃紧,不得已将所占十二郡全部归还。
宋武帝刘裕
407年,一直深受姚兴宠爱的匈奴赫连勃勃叛秦自立,建立大夏政权。当初赫连勃勃来投,姚兴多次拒绝属下将其除掉的提议,反而对其宠信厚待。
恩将仇报的赫连勃勃,不顾北魏拓跋珪与其有杀父之仇(也许他不敢),将蚕食骚扰姚兴的后秦作为国策,不断出兵后秦边境,烧杀抢掠,多年间杀死姚兴数十万军民,姚兴被扰的疲惫不堪。
此时后秦,由于多年战争不断,已然是强弩之末。后秦国力空虚,姚兴为了应对多方战事,被迫加大税收。苛捐杂税陡增,百姓生活困苦不堪,阶级矛盾迅速激化,后秦大厦将倾。
414年四十九岁的姚兴突患重病,三子姚弼谋划杀死太子姚泓夺嫡。416年发展到武装作乱,一时间皇城内外砍杀不止。姚兴强撑身子下令逮捕处死姚弼,动乱至此平息。转天,文桓皇帝姚兴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