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英,这个名字曾经是华语乐坛的金字招牌,可最近,她却因为一场澳门演唱会频频登上热搜,成为网友茶余饭后的谈资,说实话,我看到那些评论的时候都忍不住笑出声来,但又觉得有点儿过了头。事情是这样的,在那场本该光彩夺目的表演中,她不仅冷场了几次,还把“五一”说成“国庆”,现场气氛就像大冬天里没开暖气一样冷飕飕的,让人直想抱条毯子御寒。最扎心的是,就在同一天,刀郎也举办了一场演唱会,人家可是座无虚席、掌声雷动,完全不给对比留情面。这么一来,那英被嘲讽得更厉害了,有人甚至开始用显微镜找她的问题。
你说吧,不就是一次口误吗?谁还没讲错过几句话呢?可网友们偏要拿放大镜看,把这事搞得像世界末日似的,好像一个歌手舞台上的失误,就能证明她整个职业生涯都是空白。我倒觉得这事挺有意思,我们是不是对公众人物要求太高了些?毕竟,无论是谁,都逃不过犯错误这一关啊,对吧?
其实,说到那英这个人,要真了解她的人都会知道,她可不是只有这些负面新闻而已。如果咱们退一步,把时间线往前拉长一点,会发现那姐还有很多让人捧腹大笑的时候。在综艺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里,那英简直活脱脱是一只“喜剧担当”的活宝,从不按常理出牌,一张嘴就是段子,比如啥“不想跳舞直接躺地上”、嫌服装难看干脆拆掉重穿,这种接地气又真实的不做作性格,让不少观众喜欢得不得了。有时候我就在想,她身上的这种傻乎乎的大姐范儿,其实特别迷人,你别看她老是在荧幕前闹腾,人家骨子里可是很坚韧的一位女性。
当然啦,也有人翻出了多年前关于刀郎音乐的一桩旧事,又给加了一把火。当年,那英曾公开表示自己欣赏不了刀郎歌曲,并且暗指他的作品缺乏艺术价值,现在回头再听听刀郎那些经典曲目,不少年轻朋友可能会感慨,“怎么回事,他明明这么好听啊!”于是矛盾就来了,有些网友开始站队刀郎,甚至连带着挖苦起当年的那英。但如果我们静下心来琢磨一下,会发现当时两人的立场和背景差异真的蛮大的。一边是以都市流行为代表的主流精英文化,一边则是草根化、平民化的乡土旋律,两者各自站在自己的阵营发声,本质上并没有绝对的是非之分,而只是时代造就的一种碰撞而已。你说,到底该怪谁呢?
不过现在问题来了,多数人在讨论这件事时,总爱忽略掉时代背景,只盯着结果猛打靶,好像过去发生的一切,都可以跨越几十年直接追责于今天,这是不是真的公平?比如说,如果你的同学小学四年级考试作弊,被老师抓包,现在三十岁再遇见他,你还能揪着这个小辫子骂他品行不好吗?道理其实差不多,用过去绑架现在,看似正义凛然,其实未免武断。
网络上的声音千奇百怪,有支持、有反思,但更多的是情绪化批判。我跟你讲,每次看到这种舆论狂欢,我总忍不住问一句:“大家图什么?”为了争个输赢还是博取关注度?好多网友拿起键盘,大肆宣泄所谓公正,却从未认真思考过事件背后的复杂性,更别提试图理解或宽容某个人。而这些铺天盖地、不分青红皂白的攻击,很可能已经远远超出了事件本身应有影响力。
所以问题到底在哪呢?归根结底,是我们习惯了跟风。不信的话,你随便刷几个社交平台看看,是不是每隔一段时间都有那么一个热点人物被群嘲,然后等热度消散,再换另一个目标继续开炮。这种现象让我想到小时候玩过的小霸王游戏机里的打鸭子游戏——屏幕上一排鸭子飞起来,小孩举着枪瞄准射击,仿佛生命中唯一重要任务,就是尽快击落眼前所有移动目标。这是不是太荒诞?
但我也不是替任何人洗白哈,该批评还是要批评,比如澳门演唱会上互动失败确实说明筹备工作不到位;至于“五一”和“国庆”那个乌龙嘛,可以算作低级失误。不过话又说回来,一个偶尔表现欠佳的人,并不能因此抹杀其整个人生或者事业贡献,对吧?
最后呀,我只希望大家以后能稍微收敛点,把视角调宽广一些。不要轻易陷入集体情绪化漩涡,更不要假借正义名号去伤害别人。从我们内心深处来说,每个人都应该努力做到公正客观,同时保留足够温柔去面对社会中的各种纷繁复杂,包括人与人的冲突,还有大众与明星之间永不停歇的话题战争。当然啦,如果你真闲得慌,那么建议喝杯奶茶坐下来慢慢分析事实,也许这样才能真正找到问题所在,而不是仅凭冲动掀起滔天巨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