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国产剧市场佳作频出,黑马迭现。
备受期待、由张国立、梅婷、佟大为等实力派演员主演的《我的后半生》却遭遇滑铁卢,首播收视夺冠后口碑却急转直下。
这究竟是为何?
这部剧究竟出了什么问题,让观众如此不满?
不少观众吐槽该剧剧情设定脱离现实,如同偶像剧的生搬硬套。
例如,在沈卓然妻子葬礼上,好友老苟不合时宜地劝他再婚,这种处理方式显得突兀且缺乏对逝者的尊重。
此外,沈卓然前期的深情人设与他快速展开新恋情的行为也自相矛盾,情感转变缺乏合理的铺垫。
更令人费解的是,剧中似乎将老年男性丧偶后再婚视为理所当然,这种“男频视角”的设定引发了观众的强烈不满。
年龄差距过大的情感描绘也是该剧饱受诟病的一点。
沈卓然与四十多岁的连亦怜的感情线显得牵强,难以引发观众共鸣。
剧中,连亦怜因为沈卓然其他相亲对象优秀而感到自卑,这种设定在现实生活中也缺乏合理性。
此外,相亲角为四十五岁的刘丽娜匹配六十五岁老头的桥段,以及剧中普遍存在的“老牛吃嫩草”现象,都体现了该剧在价值观导向上的偏差,引发了观众的质疑。
人物设定前后矛盾进一步加剧了观众的负面评价。
沈卓然原本在家中需要家人照顾,但在连亦怜出现后,他突然变得生活自理,甚至主动为对方剥虾。
这种前后不一的刻画削弱了人物的可信度,也让剧情显得更加荒诞。
《我的后半生》的剧情梗概其实很简单:老年丧妻的沈卓然在亲友的劝说下开始相亲,并经历了多段感情。
正是这样简单的故事,却因为种种不合理的设定而引发了观众的强烈不满。
与同期热播的《雁回时》、《棋士》、《沙尘暴》等剧相比,《我的后半生》的口碑可谓是天壤之别。
这些剧集凭借精彩的剧情和精良的制作赢得了观众的认可,也凸显了《我的后半生》在创作上的不足。
这部剧原本的定位是轻喜剧,题材也聚焦于“黄昏恋”和家庭生活,拥有广泛的受众基础,再加上一众老戏骨的加持,本应成为一部治愈人心的佳作。
不合理的剧情和落后的观念却让这部剧变成了披着家庭剧外衣的“男频爽剧”老年版。
剧中,除了恋爱结婚,似乎没有其他值得探讨的话题。
人物的情感变化缺乏合理的转折,剧情也完全脱离现实,给人一种悬浮感。
如果后续剧情依然如此,恐怕即使是实力派演员也难以力挽狂澜。
那么,问题来了,在如今的社会环境下,如何才能创作出更贴近现实、更能引发观众共鸣的老年题材作品?
仅仅关注恋爱婚姻是否足够?
如何避免刻板印象和落后观念?
老年人的精神世界和情感需求又该如何被更好地展现?
这些都是值得创作者深思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