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为何执意赐死白起?是感性的使然,还是出于理性的思考?

小侠客笔记本 2025-01-26 02:53:50

秦王为何执意赐死白起?是感性的使然,还是出于理性的思考?

公元前257年,秦国名将白起被赐死,结束了他传奇而悲情的一生。尽管这一事件震惊朝野并引发民众极大同情,但更值得深思的是,白起的悖逆与忠诚为何最终没能保全他的性命?本文试图从多个角度剖析这一历史悲剧背后的复杂缘由。

在长平之战结束后,白起与秦王之间的裂痕日趋显著。当时秦王深感前方战事不利,打算重新任命正在养病的白起统帅大军。面对国君的旨意,白起却以身体抱恙为由坚决拒绝,并言明现阶段攻打赵国有诸多不利之处。无奈之下秦王改任王龢统军,结果依旧是惨败。白起闻讯后感叹了一句:“秦不听臣计,今如何矣!”纵使他的出发点是为国家着想,但直言不讳的态度无疑刺伤了秦王的自尊,这成为两人矛盾激化的导火索。

白起不断拖延出征时间,以病为辞不肯动身。尽管他可能真的年事已高,身体欠佳,但这种表现更加深了秦王对他不满和猜忌。随着前线接连失利,秦王的怒火已达到极点,最终下令让白起自刎。受命后白起称自己因诈杀降兵数十万人,理应受死。尽管这番话更像是自嘲,但终究无法挽回他的生命。

此外白起的性格和为人也是他最终惨死的重要因素。历史记载中白起不仅不擅长经营人际关系,甚至在朝中树敌无数。诸葛亮曾评价白起“长于攻取,不可以广众”,即他虽能征善战,却不通人情世故。在应侯范雎提议赐死白起时,朝中其他大臣无人敢出面相救,这不禁让人怀疑白起平日所结怨甚多。

应侯范雎也在其中扮演了推波助澜的角色。秦王杀白起之事上犹豫不决,然而应侯一番言辞点破“白起不服,有余言”,给了秦王下定决心的理由。白起与应侯的矛盾早已公开且刻骨,难免让人猜测应侯是趁机报私仇。

将白起处死的根本原因,还在于国家利益的考量。对内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严格推行法治,白起多次抗旨的行为若不加以惩戒,恐引发忠诚体系动摇,对大秦国体形成威胁。秦王斩杀白起,实为维护王权和法律的严肃性,避免国法失衡局面。

对白起的斩杀亦因外部战略需要。长平之战中,白起大肆屠杀赵降卒,令赵国上下对他怨恨,大大增加了秦国攻赵的难度。留白起性命,只会激起赵国人民的顽固抵抗,杀掉白起则可能缓和敌国仇恨,进而利于秦国的长远战略目标。

尽管白起在生前为秦国立下赫赫战功,终因种种复杂又不可调和的矛盾最终惨死。白起的死令后世反思,在功勋卓著的背后,是统治者无情的政治手段,还是名将过于自信的性格使然?信任与背叛间,个体历史命运在权力斗争中显得格外渺小。白起的悲剧不仅仅是个人的失败,也是时代洪流中的一朵浪花。#视界频道激励计划#

0 阅读:9

小侠客笔记本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