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球范围内,除了全陆地的国家未曾有正式的海军以外,基本上沿海地区的国家都组建有自己的海军。
海军作为海陆空三军之一,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海军军官更是十分注重自己的言行与仪表。
然而每当我国海军军官露相的时候,总喜欢随身佩戴着一把汉剑,而不是戴唐横刀,大家知道是为什么吗?
中国海军以前并没有戴佩剑的习惯,在近几年才开始流行起来。
第一次海军进行授佩剑仪式是在2017年。当时在一艘已出海的国产驱逐舰上面,国家给十三位通过考验的舰长颁发佩剑,并且起名叫“深蓝之剑”,象征着崇高荣誉。
自从该仪式活动被曝光到网络上后,诸多网友便纷纷议论起来,接着延伸出一个问题,为什么舰长们授予的是佩剑而不是佩刀呢?
其实这要追溯到我们古老的中国传统文化,古代的剑与刀都是华夏民族人的常用兵器,特别是汉朝的汉剑,备受历代君皇与将军们喜欢。
佩剑的历史由来已久,秦始皇当年就随身配了一把宝剑,以彰显帝皇权威。
据说该习俗早在春秋战国就已经存在,当时七国君主常以佩剑护身,故又称君子之剑,既显得文雅又起到威慑作用。
而在古代官臣们入殿拜见君主是不准随身携带任何兵器的,这时君主就占据大优势,稍有不慎,就可以拔剑斩掉逆臣。
故此说,汉剑在中国传统历史中,具有重要的涵义与地位,相比唐横刀最先发源在隋唐两朝,之后皇帝、将军很少采用刀当随身佩戴兵器,原因是刀虽具备一定实战功能,但外表不美观,缺乏君子气质,形状看起来甚至有些拙劣。
古称“刀佩勇士、剑佩君子”,纵观中国传统文化,一般都是士大夫及以上的高贵阶层才能戴佩剑,刀多数是受衙门的官差和坊间山贼好汉们的青睬。
这个习惯传至今时今日,到了中国海军的时候,随身佩剑则能树立一个翩翩君子的良好形象。
如果戴唐横刀的话,难免会有种异样的感觉,特别是二战时期日本军官一向都喜欢佩戴日本刀,该类型的刀具有点像中国古代的唐刀,这对我国海军来讲根本不合适。
唐刀源于中国,在古代时被日本人带回自己国家,经过一些改良衍变成日本刀。
明清时代,这种刀又从日本传回中国,为此使得很多民间百姓很难分辨出其到底是唐刀还是日本刀。
相比汉剑则更容易让人认出来,其属于双面开刃,剑身刚直,不像唐刀般弯曲,还会自然散发一种君子风度,唐刀因为造型原因,佩拿起来会让男子显得更粗犷一些。
文献《汉书·隽不疑传》有记载:“门下欲使解剑,不疑曰“剑者,君子武备,所以卫身,不可解,请退”。
这里道出,古来佩剑者均是君子,此剑非用于杀戮,而是出于传统礼仪,彰显风度之兵器,将汉剑收入剑鞘则显示主人的谦让与低调,当宝剑锋芒毕露,则彰显君子先礼后兵,不可侵犯的权威。
据说,男儿佩戴汉剑是汉代的一种流行习惯,当时汉室朝廷的兵器制度相对宽松,使得民间人们个个都能自由佩剑于大街小巷中出出入入。
此情景又透露出,汉朝人十分喜欢舞剑。另外,在古代战争中,很多时候军队们用剑的概率都高于用刀,剑可削、刺、划、砍,而刀大多数时候只局限于砍,故此剑在古人眼里的地位比刀还要高。
那么中国海军军官佩戴汉剑,不仅能宣扬中华文化的伟大精髓,同时还象征着手握利剑,保家卫国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