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好到爆,但她长相真的一般?李幼斌、闫学晶都和她搭戏,内幕是啥?

明煜梵文 2025-02-28 16:41:08

娱乐圈里,总有人说颜值即正义,长得好看就能一路开挂。

但现实往往啪啪打脸,有些演员,你说她长相惊艳吧,真算不上,可资源就是好到让人眼红。

“剧抛脸”是啥?

啥叫“剧抛脸”?

就是你看她演这个角色觉得挺眼熟,换个剧,你压根认不出来是同一个人。

马藜就属于这种。

她在《亲爱的姐姐们》《灿烂的季节》里,演青春洋溢的小姑娘,眼神里都是戏。

等你再看《故乡的泥土》,直接变身成黑黝黝的村姑,土得掉渣,你还真得仔细辨认才能发现,这俩角色居然是一个人演的!

现在很多流量明星,恨不得把“美颜滤镜”焊在脸上,恨不得走到哪都带着十级磨皮。

但“剧抛脸”的演员不一样,她们得实打实地下功夫。

台词得背熟,形体得练到位,还得琢磨角色的内心世界。

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都得符合人物设定。

马藜最厉害的地方,就是她对剧本的理解能力。

央视的剧,大多都是现实题材,需要演员带着一股子“年代感”,得有生活阅历,得能吃苦。

像《陌上又花开》这种群像戏,角色多,线索复杂,她愣是能和一帮老戏骨对戏不露怯,还能在细节上把人物拿捏得特别准。

说白了,演戏这玩意儿,最怕的就是“假”。

你演得真情实感,观众才能入戏,大制作才能认可你。

凭啥央视总选她?

娱乐圈里,哪有什么“躺赢”?

你看那些表面风光的人,背地里指不定付出了多少努力。

马藜能和央视多次合作,这可不是天上掉馅饼。

这说明她的专业能力和稳定发挥,得到了主流平台的认可。

你想啊,央视的剧,那可是要上星的,面对的是全国观众。

选角肯定慎之又慎。

一个演员,如果演技不过关,或者三天两头出幺蛾子,谁敢用?

马藜能一次又一次被央视选中,说明她在圈内口碑不错。

导演、制片人,甚至灯光、服装,都愿意和她合作。

她的“隐形加分”?

剧组里的人评价马藜,最多的就是“台词功底扎实”、“配合度高”。

这可不是客套话。

你想啊,拍戏最怕啥?

就怕演员背不住台词,或者耍大牌,耽误拍摄进度。

马藜台词功底好,就能减少NG的次数,提高拍摄效率。

她配合度高,就能更好地完成导演的要求,减少不必要的摩擦。

这样一来,整个剧组的氛围都会变得更好。

哪个剧组不喜欢这样的演员?

这就像职场一样,你业务能力强,人又好相处,领导肯定喜欢你。

稳扎稳打的她!

现在娱乐圈,一夜爆红的人太多了。

但真正能红得长久的,又有几个?

很多明星,恨不得抓住一切机会炒作,恨不得每天都上热搜。

但马藜不一样,她选择了一条“踏实走戏、少作妖”的保守路线。

她不炒作、不张扬,把心思都放在了角色上。

这种低调的姿态,反而更容易得到主流媒体的青睐。

毕竟,谁也不喜欢一个天天搞事情的艺人。

而且,马藜的长相,虽然不是那种“一眼惊艳”的类型,但却很接地气。

这种形象,让她在农村戏、年代戏里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这些年,央视越来越重视现实题材的剧,要的就是那种没有明星包袱,但演技又特别好的演员。

马藜外形条件虽然不算突出,但她年龄跨度大,形象可塑性高,正好符合央视的需求。

再加上她的团队合作口碑一直在线,不火都难。

就像滚雪球一样,第一次合作成功了,后面自然会有第二次、第三次。

比如她在《灿烂的季节》里表现出色,央视团队对她印象很好,等到《故乡的泥土》开拍,自然而然就想到了她。

所以说,马藜能走到今天,靠的不是颜值,而是实力和人品。

娱乐圈看似遍地是机会,但最终只会留给那些持续深耕的人。

马藜用作品为自己“发声”,证明了演技和口碑,永远是演员走得最远的那条路。

0 阅读:4

明煜梵文

简介:查梓萱说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