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亓钦
编辑 | 亓钦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2016年,湖北巴东县的县委书记陈行甲突然辞职,震惊了整个政坛,就在外界普遍认为他即将升迁之际,他却选择急流勇退,转身投身公益,令许多人感到不解。
作为一位曾经的“全国优秀县委书记”,他在巴东执政期间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反腐风暴,打掉了87名贪官,深受百姓敬仰,这位有着“当代包青天”之称的官员,为何会在荣誉与升迁机会面前选择退出?
铁腕反腐
陈行甲的仕途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但他的正直与坚毅从未动摇,2011年,他被调任巴东县县委书记,承担起整顿这个贫困县的重任。
巴东,这座位于湖北省西部、人口约50万的县城,彼时正深陷官场腐败的泥淖,民众对政府失望透顶,社情复杂,矛盾频发。
巴东县的官场乱象,集中爆发在一起广为人知的“冉建新事件”中,2011年,一名涉嫌违法的嫌疑人在检察院羁押期间神秘死亡,引发了公众的强烈质疑,此事让陈行甲刚到任就面临巨大的舆论压力,巴东的腐败问题也因此暴露在阳光下。
他采取高压反腐措施,打出一记记重拳,陈行甲不仅亲自督查,还多次深入基层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铁腕手段让巴东官场中一批腐败分子纷纷落马。
五年时间,陈行甲共查处了87名官员,其中包括9名局长和4名县级干部,副县长邓明甲、县委副书记薛昌斗、县长刘冰等高官相继倒台。
这场反腐风暴不仅震慑了整个巴东官场,也让陈行甲赢得了“当代包青天”的美誉,但这场风暴带来的并不仅仅是荣誉。
精神压力
陈行甲的反腐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他曾坦言,反腐不仅是一场工作,更是一场生死较量,面对既得利益者的报复,他和家人多次遭遇威胁,甚至有人向他的家中投掷石块,他的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焦虑症和抑郁症不期而至。
尽管如此,陈行甲并未因此退缩,他一次次顶住压力,坚持净化巴东的政治生态,长年累月的精神折磨,最终让他的健康亮起了红灯。
除了反腐,陈行甲对地方发展与民生改善同样倾注了大量心血,他深知,光靠反腐无法彻底改变一个地方的面貌,唯有发展经济,才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在这方面,陈行甲也展示出了卓越的领导才能和创新思维。
巴东地处偏远,交通不便成为经济发展的最大掣肘,陈行甲上任后,将改善交通作为首要任务,通过积极争取资金,三年内他花费26亿元,打通了322个村庄的沥青路,极大改善了地方交通条件。
陈行甲常常深入山区,亲自察看修路进展,他知道,每一条路的贯通,都会为百姓带来新的希望,巴东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陈行甲决定大力发展旅游业,他不仅亲自参与宣传,还动用了许多创新手段。
例如,他录制了风景MV《美丽的神农溪》,利用网络传播吸引外界关注,此外,他甚至在一次高空跳伞直播中为巴东的旅游资源做宣传,这一颇具娱乐性的举动,不仅吸引了大量游客,也为贫困县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陈行甲的这些举措,使巴东逐渐摆脱了贫困的标签,地方经济得到了显著改善,老百姓的生活质量也有所提升,巨大的经济成就,并未让他松懈。他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始终走在刀尖上。
2015年,陈行甲因其卓越的工作成绩,被评为“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并获得了“12字评语”:“一身正气,一身杀气,一身朝气!”这是对他五年执政成绩的高度肯定。
令人意外的是,2016年换届选举临近,外界普遍认为陈行甲将会顺利升迁,继续为地方发展作出贡献,但就在这个关键时刻,他却选择了辞职。
身心俱疲的反思
陈行甲的辞职表面上是因为健康问题,长期的高压工作让他患上了严重的焦虑症和抑郁症,身心已难以支撑继续担任如此重任。
深层次的原因却比健康危机更为复杂,陈行甲在反腐过程中,经历了许多让他倍感绝望的事情,他曾在社交媒体上透露,自己在巴东期间的经历比任何小说或电视剧都要惊心动魄,面对那些“真坏”的人,他感到身心俱疲。
他逐渐意识到,反腐虽然必要,但也像走在悬崖边缘,稍有不慎便可能粉身碎骨,更为重要的是,他的家人也因此受到了牵连和威胁。
为了保护家人,陈行甲最终选择了离开政坛。在2016年,他通过社交媒体发布长文《再见,我的巴东》,正式宣布辞职。
在辞职声明中,陈行甲写道:“我已经拼尽全力,不负本心。”这句话道出了他内心的真实感受,他并非没有坚持,而是意识到自己无法继续承受身心的双重压力。
辞职后,陈行甲并没有远离社会,而是将自己的精力转向了公益事业,他创立了“恒辉公益基金会”,专注于为贫困地区的儿童提供医疗和教育上的帮助。
陈行甲的辞职事件,不仅是个人的抉择,也是对官场腐败、地方治理的深刻反思,五年间,他用铁腕反腐为巴东清理了腐败毒瘤,也通过经济改革让当地百姓摆脱了贫困。
陈行甲坚信,自己的人生“下半场”应该属于公益事业,他曾多次公开表示,服务草根群体才是他真正的理想。
通过公益事业,陈行甲继续为社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他知道,虽然离开了官场,但他的使命并没有结束,辞职后的陈行甲,依然在用另一种方式践行着自己的理想。
信息来源:陈行甲的辞职事件,不仅是个人的抉择,也是对官场腐败、地方治理的深刻反思,五年间,他用铁腕反腐为巴东清理了腐败毒瘤,也通过经济改革让当地百姓摆脱了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