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爆型电气设备外壳材料的强度要求
一、金属外壳的强度设计原则
材质成分限制
轻金属含量控制:Ⅰ类设备(煤矿瓦斯环境)金属外壳中铝、镁、钛和锆的总含量不得超过15%,其中钛和镁总含量≤7.5%;Ⅱ类设备(化工等环境)镁含量≤6%。
禁用高风险材料:乙炔环境中禁止使用铜含量>60%的合金(避免生成爆炸性乙炔铜)。
厚度与结构强化
基础厚度要求:金属壳体厚度≥3mm,容积>4L时必须使用铸钢或钢板。
加强设计:
容积≤2L的铸铝壳体,壁厚需4-8mm,法兰厚度8-12mm;
容积>2L时采用加强筋结构,确保壳体承受5倍内部爆炸压力。
机械性能验证
外壳需通过1.5倍实际爆炸压力测试,铸钢外壳需满足抗拉强度≥150MPa,铸铁材质需≥HT250牌号。
二、非金属材料的特殊要求
适用范围限制
仅允许用于容积≤2L的外壳,且需通过抗冲击、耐高温测试(-20℃至+80℃环境保持结构完整)。
材质特性规范
阻燃性能:必须采用不燃或难燃材料(如阻燃工程塑料),燃烧指数≤30秒。
防静电处理:表面绝缘电阻≤1×10⁹Ω,避免静电积聚引发放电。
三、关键结构部件的强化措施
隔爆接合面参数
间隙控制:平面接合面间隙≤0.15mm,圆筒接合面间隙≤0.1mm。
表面处理:粗糙度Ra≤6.3μm,避免因表面缺陷导致密封失效。
透明件与观察窗
采用钢化玻璃或聚碳酸酯材料,厚度≥10mm,需承受1.5MPa水压测试。
四、不同设备类别的差异化标准
设备类别 典型应用场景 材料强度要求
Ⅰ类 煤矿井下 铸钢壳体厚度≥8mm,禁止使用铝合金
Ⅱ类 化工厂、炼油厂 316不锈钢壳体,接合面宽度≥25mm
Ⅲ类 粉尘环境 外壳防护等级IP6X,表面温度≤T90℃
五、材料选择的实践建议
腐蚀环境:沿海地区优先选用316L不锈钢,氯离子腐蚀环境下禁用铝合金。
经济性考量:小容积设备(<0.5L)可采用热固性塑料外壳,但需定期更换密封件。
验证标准:所有材料需符合GB 3836.2-2021的爆炸压力测试和机械冲击测试(6J冲击能量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