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考研生与其家长对保研制度的怨声载道,真不如取消保研制度,大家一起考研。

其实,保研比例逐年增加是因为最终走上科研之路的人才大部分出自保研生,这些学生聪明而且自律,追求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而考研生则是突击学习,基础薄弱但是擅长拿时间强行短暂记忆应对考试。我说的是整体不讨论个例。考研生大部分会拿到文凭后去找工作。

如果一起考研,取消保研生,就要调整考研方式了,否则人人只死啃考研的那几门,根本挑选不出适合科研的人才。不调整就会出现科研人员断档的情况。怎么调整呢,其实很好办。不再划出考研英语的题纲和范围,也不再有考研题库让考研生练习。英语考研成绩直接用英语六级成绩代替。

政治考试也不再划范围出题纲,也不再有题库和复习题集,考试都是结合当下新闻热点的灵活题,包括我国军队新装备。数学考试也不再是一张卷子,而是根据报考专业设定至少三门数学考试,比如报考生物研究生的要考概率论、线性代数和高等数学。而想考流体或者空气动学方面的则要增加偏微分方程。

至于专业课,则要随机选择五门加一门实验。比如,生物科学专业本科阶段有近20门专业课,包括生物类和化学类的,还有数门实验课。考试是从这20门专业课中抽取5门考试,每年都不一样,实验课也一样,随机抽取。而且五门专业课之中有一门是全英文考试,也就同时测试了专业英语水平。这样就可以保证每个研究生基础扎实了,短期突击的就是熬夜熬死也复习不了20门课程啊,就更别提做实验了。只有平时学懂学透的学生才能应对这样的考试。

然后取消各院校自己出题的做法,而是改为由统一出题统一考试,像高考那样,避免漏题。大学自己出题怎么都不保险。然后,报考也采用高考那样的平行志愿,谁分数高谁上好大学得研究生。

这样改革绝对不会有任何猫腻存在,也可以让真正有实力的学生进入到研究生阶段学习。就这模式,一战不上岸的10战也没戏了。死记硬背的学生面对这样的考研方式只有放弃一条路可以走了。如果成绩相同者,看谁的竞赛奖项更多,优先录取有竞赛奖牌的学生。

如果这样考研,大家一起考,您认为是保研生有优势还是考研生有优势?
这样的话,大学四年变成了新的应试教育的四年,谁还去学其他功课和其他技能,天天搞那几门功课就行了,然后全民族搞废四年!然后考研题目越来越难,大家都全身心投入搞应试,同样大概率那些差学校本科的人照样只能上差的大学研究生!现在那些拿考研当主要业务的师范大学为啥考研分数高,不就是因为他们投入时间长,真要是大家都卷,试试看结果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