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仅30岁的代理师长率领一支步兵师,在五次战役中一战成名

史事解码者 2025-04-12 11:50:01

五次战役19兵团突破临津江之战,63军187师在兵团9个步兵师中表现最为抢眼。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突破临津江之战,63军187师在19兵团9个步兵师中表现最为抢眼。作为63军先锋,该师在进攻临津江,突破雪马里的战斗中打得异常凶狠。这一战,19兵团通令嘉奖并授予187师“猛插分割”锦旗。彭德怀司令员通令表彰187师:“这种勇敢穿插分割的精神,值得各部学习,特予以通令表扬。”19兵团共辖9个步兵师(不含补训师),从历史、战绩、名气及影响等多方面衡量,187师都只能算二三流角色。

187师是由冀中游击部队发展起来的,在老5团(599团)编入后战斗力才有了很大的提升。188师战斗作风顽强,进攻、防御、野战、攻坚兼备,战斗力超强,是华野头等主力师。在解放石家庄中立下头功,著名的“野8旅”。189师是有红军基础的老部队,在兰州战役中,表现突出受到彭总好评。该师战斗作风过硬,骁勇善战,执行命令坚决,擅长山地进攻,战斗力超强,为华野头等主力师。190师号称“暴风雨”部队,后来在55年改编为我军第一机械化师,辖三个步兵团、两个坦克团、一个炮兵团,在当时阵容超级豪华。191师的前身是张云逸,在1929年广西左右江起义创建的红7军,所部有两个红军团。193师前身是大名鼎鼎的“红一师”,在兵团9个师从历史来说当属老大级别。屈指一算,187师在19兵团9个步兵师(187到195)中,无论是成立时间,国内战场战绩,还是名气或影响都只能是二三流角色。

五次战役我军进攻态势19兵团入朝,徐信由187师副师长升任代理师长,9个师长中他资历最浅。徐信,1921年出生于河北省灵寿县,1937年参加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他历任指导员、连长、队长、团长,参加了反扫荡、百团大战和扩大解放区的攻势作战。解放战争时期,他任副师长兼参谋长,参加了清风店、石家庄、平津、太原、宁夏等战役战斗。1951年随19兵团入朝参战,任187师(从序列上算是19兵团第一师)代师长。标准的老八路出身。而19兵团其他8个师师长清一色都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参加革命的,老红军出身,9个步兵师长中,徐信年龄最小,资历最浅。甚至于徐信的直接部下,187师主力团团长邓士均(1916,四川苍溪人,1932年参加红军,临津江战役牺牲)也是老红军。临津江战役之前,187师刚入朝,在四次战役后期阻击美军进攻达一个月,这场“热身”,对187师后面的作战意义重大。1952年2月,徐信提前入朝,就任187师代理师长,正赶上四次战役收尾阶段即由坚守防御转为运动防御阶段。奉兵团命令,187师在19兵团其他部队还在为后期作战做筹备的时候,率先投入前线。阻击英联邦第一师的进攻,掩护其他部队后撤,前后达一个多月。因没有多少思想准备,部队上阵很仓促,准备很不充分。不巧的是,徐信率团长们乘车看地形时,车子失控滑到山坡下面,虽未造成死亡,但不少干部受伤,以至于后来作战时,有的团只能让副团长指挥作战。

尽管如此,徐信和187师通过这场“热身”战也颇多收获,据徐信后来回忆:此战锻炼了部队,一、摸到了敌人的长处是什么?弱点是什么?二、了解了地形,三、战场上练了兵,从干部到战士,政工人员到后勤人员都经过了一次实战演练。国内练兵是练了,到底敌人怎么样,心中不清楚,经过实战,边打边总结经验,越打信心越强,四、作好了五次战役准备。所有这些,对187师后面在临津江战役中和“联合国”军交手意义重大。临津江战役之前,徐信做足了“功课”,正应验了那句老话:“机遇总是亲睐有准备的人”。1、采取超常规的行军方式,既能规避空袭又能确保行军速度按上级安排,187师预定的攻击地段为雪马里至绀岳山20余公里。因为前一段187师打得是机动防御,主力放在后面,前面只放少量部队。现在要把大部队开进到预定攻击区域就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因为没有制空权,部队行军只能在天黑以后进行,按部队原来所处的位置,如果天黑出发,到目的地就要到第二天早晨了,而19兵团发起的攻击时间是22日晚9点,按常规做法怎么也来不及。没有办法,为了赶时间,187师只能白天出发。

但敌人空袭怎么办?一是摸淸敌机活动规律,及时采取规避措施,掌握敌机来袭规律。二是三个团分三条线路行军,完全走森林,走小路,确保部队在规定时间到达预定区域。187师入朝前改装了一个炮兵团,装备了日本“三八”式野炮。炮兵采用六匹骡马牵引一门炮,跃进式前进即把炮兵分成若干个梯队,梯队之间间隔3到5公里,前面先放好警戒线,警戒线发出安全信号后,炮兵从隐蔽地拼命鞭打骡马,全速跑到下一个隐蔽地,如此这般,一直开到炮兵阵地。2、从师长到战斗小组长都走了一趟临津江,测试水情,掌握第一手资料,并进行了标记。先找当地朝鲜向导了解临津江水情,对方说:“这段水域,水比较浅,最深处也就一米多一点,望上去浪不小,水并不深。”徐信在请示了军长后,还是带各团长及参谋长亲自下到江里,前后左右走了很大一个区域,持续了一个多小时,证明朝鲜向导没说错,从一颗老槐树到一个山豁口这几百米范围内部队完全可以徒涉过去。回到岸上,徐信又指示,争取在总攻前,所有连排级指挥员及战斗小组长都实地趟一遍,了解地形和水情;再者,徐信还从向导那里了解到后半夜江水会涨,江面要宽出好几倍,因此他命令部队一旦发起进攻后,要不惜一切代价,快速突破,抢占滩头阵地。3、在头天夜里将突击团(559团)悄悄地埋伏在江边,潜伏一个白天,第二天晚上突然发起攻击。

为缩短冲击距离,保持进攻的突然性,徐信在请示军部同意后,在头一天夜里将突击团(559团)运动到临津江北岸潜伏下来,隐蔽一个白天,到第二天晚上按预定时间突然对敌放起攻击,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此举大胆又出人意料。总之,徐信在战前未雨绸缪,精心策划,把各种因素统筹考虑,做足了“功课”。战斗的结果应验了那句老话:“机遇总是亲睐有准备的人”徐信在临津江突破之役的指挥堪称典范,一战成名;187师在兵团9个师中穿插最远,战果最大。炮火准备后,559团率先徒涉过江,官兵们在齐及腰身冰冷的江水中勇猛冲杀,由于187师训练严格,准备充足,敌前隐蔽做得极好,部队渡江动作极快,利用敌军措手不及的短暂时间,过河后即全力向前面穿插。559团向敌人纵深发展,一开始很顺利,这时天快亮了,该团遇到英29旅的顽强阻击,部队反复攻击进展不大,形成僵局。

187师渡过临津江后,抢占制高点—绀岳山好在战前制定作战计划时,徐信要求559、560团各以一个连组织一个先遣支队利用敌人的防御空隙向敌纵深猛插。先遣支队坚决执行命令,以无坚不摧的战斗精神,在崎岖山路上排除万难一口气走了15公里,终于占领临津江南岸纵深第一个制高点—绀岳山。但由于兵力太少,阻敌作用有限。559团进展不利,穿插敌纵深力量太小,战斗逞胶着状,这令志愿军高层焦急万分,如果不迅速突破,摆脱英军纠缠,就无法深度穿插,大量成建制歼灭美韩军队的预想只能落空。危急时刻,徐信当机立断,变更主攻方向,变助攻为主攻,自己亲率560团进入561团阵地,迅速过江向前推进,连夜登上绀岳山,割断了美三师与英29旅的联系。接着,560团在前,561团在后,向绀岳山西南沙器幕方向滲透,截断了雪马里之敌的退路。此役,561团战士刘光子凭借巧妙的战术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创造了一个人活捉63名英军官兵的奇迹,获“二级孤胆英雄”光荣称号。

刘光子随后,徐信命令560团派一个营沿公路向回(雪马里)打,配合正面进攻的559团,力图歼灭英29旅格洛斯特营。徐信率剩下的五个营直插议政府,议政府是汉城北面的一个重镇,而议政府北面有个道乐山,位置极为重要,占领此山就可以控制附近的几条公路。徐信率部马不停蹄于夜间占领了道乐山,卡住了敌人咽喉。第二天敌机12架疯狂轰炸道乐山,地上又有30多辆坦克向我军阵地攻击,徐信一面命令山上守军死守不退,一面命令其他部队堵住从前面撤退的敌人,绝不动摇。560团从北面绕过去,出其不意地向道乐山以北的敌人一个炮兵阵地和坦克群发起进攻,使这部分敌人遭到毁灭性打击。同时,560团插到议政府以南,切断了敌人的两条公路。最后,559团和560团一个营全歼了英29旅格洛斯特营,187师此役共毙俘英军1300多人,战果辉煌。战后,徐信对此役进行了总结:一、指挥靠前,根据形势变化及时调整部署;二、重视通讯,保持联络通畅;三、研究敌人,了解对手。

徐信的老部下评价他的作战风格:刁钻,攻也行,守也行,猛如虎,狡如狐。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在指挥上有一个法宝——不论是进攻还是防御,都将指挥所靠前安排。他解释说:“战场上的情况千变万化,指挥所靠前,才能准确掌握战场上的情况,否则通信一断,就什么情况也不知道了。而且,敌人根本想不到你的指挥所在离他那么近的地方,越靠前越安全。如果指挥所不远不近,敌人的炮弹就会猛攻你。”虽然187师付出很大代价,但在这场与英军的较量中取得了最终胜利。自鸦片战争到这时,100多年来,中国人第一次在英国人面前打出了民族的威风和军队的尊严,著名的英国元帅蒙哥马利后来说:“我奉劝自由世界千万不要跟他们打仗。”这显然与那场较量不无关系。

蒙哥马利元帅徐信因此战表现,获得彭德怀点名表扬,战后被保送苏联军校,此后就任副军长,军长,直至解放军副总参谋长。88年我军恢复军衔,徐信成为新授予的17位上将之一。有趣的是,格洛斯特营战俘中有一位叫霍利克的人后来释放后风头强劲,竟成为北约军队的总司令,正是他,说出了那段在西方世界影响甚广的话:“我当了一辈子步兵,同德国兵、中国兵打过仗,也看过美国兵、苏联兵打仗……但最优秀的我认为还是中国兵”。正因为进攻时穿插最远,撤退的时候187师比其他部队更加艰难。等到187师经过千难万险撤到北汉江南岸时,美军居然也在附近渡江北上,关键时刻,徐信做出惊人决定:甩掉伪装,大白天全师大摇大摆过江。5月21日,189师在洪川江断后掩护全军后撤,22日,187师在洪川江与北汉江之间的金珠里与敌突前部队交火,掩护疲惫的189师后撤。在189师撤离后,187师也开始向北汉江后撤。其后,一度被反攻的美军截断在敌后。但是,徐信临危不乱,果断指挥部队在敌人空隙中穿行,经过千难万险终于到达北汉江边。可是,等187师官兵到达江边时,一幕场景让大家大惊失色:美军部队凭着他们超强的机动能力率先到达了北汉江南岸,一支美军正在上游组织部队渡江,只是还没有发现新到的187师。而这时,美军的侦察机,就在江面上盘旋。接到侦察员报告,徐信的脑子在飞速地运转:按常规思维,必须等夜幕降临才能行动,但上万人的部队压在江边,距敌又如此之近,更何况天上敌人的侦察机飞来飞去,很难不被敌军发现,一旦被敌人发现,几个小时内,187师就可能遭到数倍于己的敌人合围。如果主动攻击美军,消灭这部分敌人再渡江,可敌军数量不少,又有装甲部队伴随,很可能就是相持不下,形成僵局,毕竟部队连日作战,后勤不继,粮弹具乏。千钧一发之下,徐信做出惊人的决定:部队卸下伪装,大摇大摆地渡江!

在师部统一指挥下,上万人缺粮少弹粮的部队,镇静地排成整齐的队伍,看不出有任何慌乱,有条不紊地在美军侦察机的注视下渡江!显然,无论空中还是地面的美军,都错把187师当成了南朝鲜友军。这个时候,美军各部奉命以最快的速度追击志愿军后卫部队,做梦也想不到他们眼皮底下和他们一并渡江居然是志愿军的一个主力师。两边相安无事,互不干扰,形成一道奇观。如果说徐信此举有冒险成分并不为过,但说187师纯粹是侥幸过关那就不妥了。实际上,徐信也准备了应变之策,渡江的时候,徐信将炮兵留在南岸,一旦有变,就打算把残留的炮弹全部倾泻到上游渡江的美军头上,趁乱掩护大部队过江。即便炮兵全军覆没,但能保证大部分步兵能脱离战场。作为一师之长的他也和炮兵一起留在南岸,密切关注敌人动向。幸而美军对此毫无觉察,有惊无险。入夜,美军不愿在善于夜战的志愿军面前行动,开始宿营。徐信乘机率领炮兵缓缓撤过北汉江。胆大包天又心细如发的徐信创造了他军事生涯中一段传奇,作为一名优秀的军事指挥员,他的大智大勇不能不让后人叹服。

0 阅读: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