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感叹,每刷一次《甄嬛传》,都能给我们不一样的人生启迪。
比如,这次看大结局里“甄嬛在床上小憩,回忆杀里全是她与先帝果郡王的情感纠葛”这个最后片段;
方知,甄嬛的胜利法宝竟然是不忘初心。
01
大家看,甄嬛的初心是:
“若要嫁人一定要嫁这世上最好的男人,和他结成连理,白首到老”。
其实,博学多才的甄嬛和那个时代的大多女子一样,初衷就是找一个好男人,疼惜自己。
然后,“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相亲相爱携手一辈子。
那问题来了,甄嬛心中最好的男人是什么样的呢?
我觉得主要的条件这两个必不可少。
其一肯定是得她钟意的她心甘情愿的;
其二是懂她的,与她能聊得来的,能走进她心里的。
所以,甄嬛更看重的是心有灵犀的“默契感”, 相互吸引的“磁场感”, 无法割舍的“依赖感”。
甄嬛想和她的男人,首先不需要过多的言语,有时候一个无意的眼神,就足以传递彼此内心的想法和感受。
再是超越外貌、地位或者财富这些世俗的东西,不自觉地关注对方,想要靠近对方,有一种直抵心底的吸引力。
最后是有一种彼此珍惜无法割舍的依赖,当然不是那种要仰仗对方生活,而是精神层面上的需要和离不开。
02
甄嬛终其一生都在寻找这样的灵魂伴侣。
所以,初入宫时,她才故意抱病不争宠。
后来,和皇上在御花园相遇,品箫赏花谈论诗词歌赋,皇上慢慢走进了她的心中。
彼时,她是爱皇上的。且为了这份爱做了些许让步的。
比如,知道皇上为了天下为了皇嗣不可能只有一个女人,甄嬛是做了妥协的。
只要皇上心中有她即可。
谁知道皇上一直把她当成纯元替身。
“宛宛类卿”彻底伤到了甄嬛。
任凭你是天子,我甄嬛也不要不爱我的人。
就这样,甄嬛彻底地把对皇上的爱收了回来。
好了,已是知己的果郡王时代来了。
果郡王太懂甄嬛了。
你思念女儿胧月,我就把她画像带来给你;
你想尽尽娘亲的责任,我就带来布料让你为胧月做衣裳;
你挂念宁古塔的父母,好吧,我公干时,绕道也要去遥远的北方,捎来他们报平安的信件;
你顾忌身份不接受我的爱,那我就夜夜在门外守候和保护你……
一张机两张机,一直到十七张机,两人渐渐进入热恋,后来写了婚书。
甄嬛的初衷和愿望差一点就要实现了。
天公不作美,她和果郡王还是分开了。
03
甄嬛从始至终都只是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权利、富贵在她那啥也不算。
真正了解甄嬛的只有果郡王。
皇上不懂,皇上的儿子乾隆,也就是后来接皇位的四阿哥也不懂。
四阿哥和他皇阿玛一样多疑多思。
多次试探甄嬛对权力对皇位的态度。
尤其是四阿哥,皇帝驾崩,甄嬛都推他接位了,他仍然不放心。
又拿“郑佰克段于鄢”得故事试探,说郑国之祸皆因姜氏宠爱幼子,苛待长子而起;
说亲子尚且如此,若是养子又该如何?
甄嬛太明白皇家的顾虑,遂把六阿哥过继到果郡王门下,来了个真正的认祖归宗。
也让乾隆把心放到了肚子里。
但此刻的甄嬛很难过。
虽然甄嬛不屑皇位,一直在找机会让六阿哥认自己的亲爹--果郡王,接位的四阿哥给了她最好的时机,但甄嬛却看到了背后的“最是无情帝王家”之悲凉。
自己辛辛苦苦养大扶持的孩子,终究对自己还是不信任。
更不了解自己一生追寻的是什么?
“臣妾要这天下做什么?臣妾要的始终没有得到”。
甄嬛联想到先帝也曾怀疑她想要权利,处处提防着他;嫔妃们怕她独大,更是一个个想害她;
真是斗来斗去。斗完华妃斗皇后;斗完齐妃斗安陵容;斗曹贵人斗祺嫔斗富察贵人;
斗完了,以为从此可以和端妃敬妃欣嫔颐养天年,不想新皇帝又害怕自己根基没稳,甄嬛乘机夺权……
这,何时是个头啊。
这样的日子甄嬛觉得好累啊。
甄嬛苦涩地说:槿汐,我累了,扶我去睡会吧。
睡会,还能去梦中寻找些美好,去追忆那些懂自己的人。
睡会也好,醒来,又是一个艳阳天。
这就是甄嬛。
是的。
懂我的人,不必解释;不懂我的人,何须解释。
即使知道这个世界存在很多不美好的东西,但依然心怀善念,保持着一颗初心,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从容看待,才能历练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豁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