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正史吧?

我是历史其实挺有趣 2024-11-19 11:54:32

本文参考历史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相关文献来源。

(古代长安 概念图)

唐睿宗景云年间,也就是公元710年到712年之间,大唐长安,有怪事一件。

说就在这三年里的某两个月内,竟然接连不断下了整整六十天的雨。

连绵不绝的大雨仿佛自天际倾泻而下,无休无止的润湿了大唐帝都。

雨丝细密而绵长,如烟似雾,将巍峨的城垣,繁华的街巷,错落的宫阙,都笼罩在一片朦胧之中。

六十个日夜,雨声滴答,未曾间断,石板路上,积水成河,行人的脚步匆匆,不知去向何方。

这一下雨,很影响社会活动,商贩们摆不了摊了,店铺就算是能开张,可这刮风减半,下雨全无,生意也不好,连天的大雨,粮食被泡了,货物浸湿了,一些不太结实的民居甚至开始在风雨中摇摇欲坠。

这雨啊,一下就是两个月,白天下黑天下,一分钟都不带停的,势必会引起很多问题,河流湖泊的水位会上涨,慢慢的就会导致洪涝灾害,山体会滑坡,严重了就是泥石流。

农田会积水,农作物的生长会受到影响,主要是这个农作物吧,大多数都是根系植物,这根部长期泡在水里,病害就很容易发生,这么一来,农作物减产事小绝收事大,天下农民一天到头可就白忙活了。

剩下如道路交通受阻,居住环境恶化等等自不必提,反正汇总起来就是一句话,如果雨还是这么下,老百姓早晚没活路,揭竿而起那就是早晚的事情。

对于封建统治者来说,老百姓饿死病死没关系,但是不能造反,一旦威胁到朝廷的统治,他们就不得不重视起来,何况就照着这种架势下雨,皇宫早晚也得下塌了。

古人崇信天命,相信万物有灵,天人合一,认为在云层之上有主宰万事万物的神灵。

神灵虽然不语,但是却会通过各种各样的征兆来表达它的情绪。

(暴雨)

人们做得好,那一年四季就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时不时还会有点祥瑞出现,枯木逢春,铁树开花,神鸟飞翔,麒麟乍现。

可是如果人们做的不好,神灵发怒,各种自然灾害和不详的征召,那就来了,什么瘟疫,洪水,干旱,蝗灾诸如此类,反正这下雨下了两个月之久,也应算在其中。

当然这个神灵的主要矛头,还是会对准皇帝,因为古代的封建统治者总是鼓吹皇权神授,说自己是神的使者,执行的是神的意志,那么说白了皇帝办的就是神灵交代的差事,既如此,那肯定是你唐睿宗李旦差事办的不好,上天降罪,才会连绵大雨两个多月。

睿宗很着急啊,这雨是真不能这么下了,怎么办呢?皇帝就要想办法和上天沟通,比如要祈福啊,要祭祀啊,要举办一些仪式啊,或者下一道罪己诏之类的,反正要想方设法的表明自己的态度,并且寄希望于能和上天产生沟通和联系。

这睿宗当时采取的办法是什么呢?很有意思,他找了一个叫做宝严的僧人,据说这僧人啊,不一般,有神奇法术,干旱的时候能求雨,洪涝的时候能止雨,于是朝廷花了重金把宝严给请来,让他设道场,做法事,念经咒,一定要把这场大雨给止住了。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当时的这个事情,是朝廷牵头办的,所以规模那一定是很大的:

宝严身着一袭袈裟,袈裟上绣着奇异的图案,在雨中显得格外醒目。

他站在斥资搭建的高坛之上,坛场上摆满了各种法器,经卷和供品,空气中弥漫着焚香与雨水混合的气息。

宝严的面容肃穆,眼神专注,缓缓张开双臂,他低沉而悠长的诵经声开始在雨幕中回荡,数十名信徒或跪或立,他们手持香火,目光虔诚,复诵宝严的经咒,一时群声缭绕,似乎每一个音节都蕴含着不可言喻的力量,穿透了厚重的云层。

当然具体情况作者也没看见,史料也没记载,反正大概齐是那么个意思吧。

(做法止雨)

值得注意的一点事,宝严做法事的时候,正好赶上唐朝规定的“断屠日”。

《廿二史考异·唐书五·刑法志》:“凡斷屠日及正月、五月、九月不行刑。斷屠日謂每月一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三日、二十四日、二十八日、二十九日、三十日也。”

什么意思呢?就是在当时吧,因为一些民俗和宗教习惯,大唐朝廷规定了每年的某些月份的某些时间不允许杀生,而且范围还相当之宽,什么牛羊鸡鸭鹅狗猪一律不许宰杀 ,甚至就连各地官府要执行的死刑也要暂时停止。

但是,宝严做法止雨,就在断屠日里杀了二十只羊和两匹马,用以祭天,可见朝廷对于宝严止雨的这个事情,打破了原则还不算,还付出了相当之大的代价。

宝严止雨不是说一天就办完了,而是天天办,每天都办,一连办了五十天。

可是,他办法事这五十天里,雨一直在下,没停过,五十天过去了,宝严把法事办完了,雨还是没停,不仅没停,反而是越来越大。

那暴雨一阵强似一阵,如同天公倾泻而下的无尽洪流,带着雷霆万钧之势,猛烈的冲击着长安城的每一个角落。

雨势之大,仿佛天际裂开了一道口子,雨水如瀑布般倾泻而下,将万物都笼罩在一片朦胧的水雾之中。

街道上,雨水汇聚成河,奔腾不息,甚至都开始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声。

这几天,本来人就不多的街市,此刻已变得空无一人,只有雨水在肆意的冲刷着地面,宫殿与民居的屋顶上,雨水更如瀑布般飞流直下,形成一道道壮观的水帘,城墙外,护城河的水位急剧上涨,波涛汹涌,仿佛随时都有可能冲破堤岸,将帝都淹没。

睿宗一看,这宝严折腾来折腾去,排场整挺大,钱花了不少,朝廷为了配合他止雨,连断屠日都不顾了,给他宰杀牲畜,结果雨没止住,反而越来越大,皇帝一生气一发怒,直接把宝严给杀掉了。

上述的这个事件,它的史料记载主要来源于宋代的纪实小说《太平广记》,而《太平广记》则是引用了唐人张鷟的《朝野佥载》。

张鷟是高宗到玄宗时期的大臣,也就是说他自己经历了一整个睿宗的时代。

(史料)

他这本《朝野佥载》中的一些内容也多被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所采用,因此这本书的可信度,是有的。

那我们再来看一下关于这场大雨原始的史料:

景云中,西京霖雨六十余日。有一胡僧名宝严,自云有术法,能止雨。设坛场,诵经咒。其时禁屠宰,宝严用羊二十口、马两匹以祭。祈请经五十余日,其雨更盛...

景云,这是睿宗的年号,起止时间是公元710年的七月到公元712年的正月,时间其实并不能算很长。

一开始下雨下了两个月,宝严止雨又止了五十天,也就是说,在这有限的时间里,有将近四个月的时间,每天都在下雨,而且都是中雨大雨大暴雨。

而根据陕西省地方志办公室披露的资料显示,终唐一朝二百八十九年,发生于西安地区的特大雨涝灾害,一共有二十四起,平均十二年就会发生一起,而从春秋的秦武王时代一直到清朝灭亡,西安地区的特大雨涝灾害则共有九十八起,大概每二十年就会发生一次水灾,所以这个概率还是相当大的,有可能睿宗景云年间就摊上了这其中一次的雨水洪涝。

将近四个月的大雨,可以说是把唐睿宗李旦的心都给泡透了。

要知道,这位皇帝的一生,波折的很。

(唐睿宗李旦 形象)

唐朝开国是高祖李渊,二代是太宗李世民,三代是高宗李治,李治死了之后,李治的其中一个儿子李显成了四代皇帝,可是李显在位时武则天势大,武则天废黜了李显而改立了李治的另外一个儿子为帝,也就是李旦,因此李旦就是五代皇帝。

可是他这个五代皇帝也没做多长时间,也被撸下来了,因为武则天称帝了,女主临朝,成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千古女帝,后来还是武则天人到晚年她控制不了朝政了,大臣发动了政变,武则天这才退位,所以李旦同时是唐朝的第五位皇帝和第八位皇帝。

曾经失去,才知道拥有的滋味是多么美好。

景云元年七月李旦才重回帝位,也正是因为饱尝傀儡和废帝之痛,所以他才会取“景云”为年号,意思是“虎啸而谷风生,龙举而景云属”。

猛虎发出咆哮,东风渐起,而神龙探出头颅,祥云遍天。

谁成想祥云没有,反而是连月的乌云暴雨,自己费尽心机的请宝严来止雨,结果很显然宝严把他给骗了,雨越止越大,皇帝能不愤怒,能不把宝严杀之而后快么?

有意思的是,原本这暴雨越来越汹涌,势头越来越猛烈,可皇帝前脚杀完宝严,后脚就拨云见日,雨过天晴了。

只是松了一口气且沉浸在雨涝停止的喜悦中的唐睿宗意识不到,或许,这将会是他生命中为数不多的,甚至是最后一个晴天了...

参考资料:

《太平广记》、《朝野佥载》

《新唐书》、《资治通鉴》

孙延政.唐睿宗亲祀南、北郊背景探析.东岳论丛,2024

周其力.唐睿宗政治势力的消长研究.上海师范大学,2021

3 阅读: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