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官宣!仅174亿生产歼20的军工厂就被收购,还是逃不过资本?

炎黄小刺史 2024-07-18 14:57:00

近日,中航电测以174亿元成功收购成飞集团100%股权。消息一出,立即在网上掀起了轩然大波。

要知道,成飞集团可是咱们国家军工领域的顶级玩家,像歼-20、运-20这些大国重器,都是出自成飞之手。

而中航电测呢?市值才60多亿,说白了就是个"小弟"。这怎么看都像是"蚂蚁吞大象"啊!

作为咱们的"国之重器",成飞集团怎就被"贱卖"了呢?这其中究竟有何猫腻?

说起成飞集团,那可真是响当当的大名。它的前身是1958年成立的"国营132厂",是我国重要的军用飞机制造基地之一。

60多年来,成飞集团为我国空军实力的提升立下了汗马功劳。

从歼-5到歼-7,再到歼-10、枭龙,一直到如今的"国之利刃"歼-20,成飞集团可以说是见证了我国军用航空工业的发展历程。

不仅如此,成飞集团还积极参与民用航空领域,在ARJ21、C919大型客机项目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可以说,成飞集团就是我国航空工业的一面旗帜。它不仅有着雄厚的技术实力,还拥有一支高素质的研发团队和先进的试验设备。

在飞机整机制造和航空产业链方面,成飞集团都是顶尖水平。那么问题来了,这么个"香饽饽",怎么就174亿就给卖了呢?

别急,咱们再来看看这个买主——中航电测。乍一看,中航电测确实像个"小弟",市值才60多亿。

但是,它可不是什么阿猫阿狗。中航电测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控股的机载设备骨干企业,主要从事航空电子测量设备和传感器的研发与制造。

虽然不像成飞集团那么"高大上",但中航电测在精密测量、传感技术等领域也是有真本事的。

它的产品涵盖了从简单的温度传感器到复杂的飞行数据记录仪,可以说是飞机的"神经系统"。

更关键的是,中航电测和成飞集团其实是"兄弟"关系——它们都隶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这么一说,是不是就有点明白了?这哪里是什么"蚂蚁吞大象",分明就是一家人内部的"资产重组"嘛!

那么,为什么要搞这么一出"家庭内部交易"呢?

首先,这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内部资源的优化调整。成飞集团专注于飞机整机制造,中航电测擅长航空电子设备。

两家企业在航空产业链中处于不同环节,优势互补。重组之后,有利于资源整合,提高整体竞争力。

其次,这是为了推动军工资产证券化。成飞集团一直是非上市的国有企业,而中航电测是上市公司。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成飞集团借壳上市,进入资本市场。这样一来,成飞集团就能直接从股市获得融资,为研发和生产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再者,这也是为了缓解成飞集团的资金压力。虽然成飞集团很"牛",但军工企业的利润率其实并不高。

很多军品项目能否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常常充满不确定性。

通过这次重组,成飞集团可以借助中航电测的上市公司平台,利用资本市场为未来的研发和扩张提供资金支持。

最后,这还可能是为了推动军民融合。成飞集团的技术主要应用于军用领域,而中航电测的产品覆盖军民两用市场。

重组后,双方的技术优势可能会产生新的"化学反应",催生出更多军民两用的创新成果。

说到这儿,有些人可能还会问:174亿这个价格是不是太低了?

其实,这个价格很可能只是基于特定的资产评估结果。

要知道,成飞集团毕竟是军工企业,里面有很多核心技术和军事机密。在评估时,可能有一些与国防安全直接相关的资产被排除在外了。

再加上,考虑到成飞集团的特殊性质,这次交易可能还涉及一些非公开的条款和约定。

更重要的是,174亿只是个"起点"。

别忘了,成飞集团一旦借壳上市成功,其市值绝对不止这个数。到时候,才是真正的"价值重估"呢!

当然,这笔交易也引发了一些担忧。有人担心,成飞集团被收购后,是否会影响到歼-20等重点型号飞机的研制生产?

对此,业内专家表示,这种担忧其实是多余的。首先,成飞集团的核心技术和军事机密并不会因为这次重组而外流。

其次,作为同属中航工业旗下的企业,中航电测和成飞集团在保密性和安全性方面都有严格的制度保障。

更重要的是,这次重组反而可能为成飞集团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通过与中航电测的整合,成飞集团可以获得更多资金支持,用于新型战机的研发和生产。

同时,中航电测的测量技术和电子设备也可能为飞机制造带来新的突破。

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这次重组是我国航空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国家一直在推动军工资产证券化,鼓励符合条件的军工企业进入资本市场。

这样做,不仅能为军工企业开辟新的融资渠道,还能提高企业的市场化运作水平,提升管理效率。同时,这也是推动军民融合的重要举措。

通过资本市场这个平台,可以让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到国防科技工业的建设中来,促进军用技术向民用领域的转化,推动军民两用技术的创新发展。

当然,这个过程肯定不会一帆风顺。军工企业的特殊性质决定了,在推进市场化改革的同时,还要特别注意保密工作,确保国家安全不受影响。

怎么在市场化和保密性之间找到平衡,是个不小的挑战。

不过,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的军工企业一定会变得更加充满活力。

到那时,像成飞集团这样的"国之重器",一定能够飞得更高、飞得更远!

最后,我们期待着,在不久的将来,能在A股市场上看到成飞集团的身影。到那时,我们普通老百姓,也能有机会参与到国防建设中来,为祖国的航空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这,或许就是这次"174亿收购案"最大的意义所在吧!

参考文献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