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天花期避雨管理,可拆卸雨棚,浙闽沿海台风带,红豆防灾稳产技术
在种植红豆的过程中,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头疼事儿?当红豆迎来关键的15天花期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倾盆而下,那豆大般的雨点噼里啪啦地打在红豆植株上,很多豆荚都被打得歪歪扭扭,甚至破损。就像之前有位网友分享的,他自己在乡下的自留地种了点红豆,那片地靠近山边,排水还算好,可这雨下起来没个头,没几天,原本长得好好的红豆就有了病虫害的迹象。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却不知道该怎么应对这种情况。
在浙闽沿海的台风带地区,这个问题就更加突出了。那边的地形以丘陵和平原为主,台风一来,那种强大的风力裹挟着雨水,简直就是红豆生长的大灾难。像在福建的一个小村子里,有不少农户都种红豆。有一年,台风在快要到红豆花期的时候来袭了,农户们眼睁睁看着地里的红豆被台风摧残得不成样子。这里的农户大多都是靠着种地讨生活,在他们的田园里,红豆原本是寄托着丰收希望的作物。那15天的关键花期就像是一场赌博,赌天气会不会帮忙。
这红豆呀,和其他农作物相比,有自己的特点。比如说和绿豆相比,绿豆比较耐旱,绿豆在地里就算几天不下雨,只要有一定的湿气也能勉强生长。可红豆就不一样了,红豆对水分的要求比较挑剔,水分多了不行,少了也不行。还有和黑豆比起来,黑豆比较耐热,在炎热的华北平原,黑豆可以茁壮成长。但是红豆的适应能力相对较弱,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容易生病。像华北地区种植的黑豆,在夏天的时候只要做好适当的灌溉和排水,基本不会出现大面积的病害。但是在浙闽沿海种植的红豆,这种湿热的气候加上台风的影响,就需要特别注意了。
那我们该怎么解决红豆在15天花期的避雨问题呢?现在有一种可拆卸雨棚就很巧妙。这种雨棚安装起来也不难,农民朋友们在农场的地头上就可以操作。它的主要材料是一些质量比较好的塑料和金属支架。这些塑料是那种厚实又透光的,在不遮挡阳光太多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地挡住雨水。金属支架一般是钢管或者是经过特殊处理的木材,比较坚固,可以抵抗一定的风力。
有个浙江的红豆种植户李大哥给我们分享了他的经验。他说,以前他种红豆的时候,对15天花期的管理那叫一个头疼。他种的面积有好几亩呢,在台风雨季来临之前,他看到隔壁种草莓的王师傅在草莓园搭了好几种不同类型的防雨棚。有那种简易的塑料膜棚,成本比较低,但是在大风的时候容易被刮坏;还有那种全钢结构的大棚,特别牢固,但是成本太高了。李大哥就琢磨着给自己种的红豆也搞个合适的避雨措施。他就选用了这种可拆卸雨棚。从准备材料到搭建好,大概只用了3天的时间。这3天里,他每天都在地里忙活着,但是心里特别踏实,因为这个雨棚就像给红豆穿上了一件保护衣。
那这个雨棚要搭多高多宽呢?一般来说,根据红豆种植的行的间距和地块的大小,雨棚的高度在1.5米到2米左右比较合适。这样的高度既可以保证红豆在下面的空间生长,又不会因为太高而在台风来的时候不够稳固。宽度呢,要能容纳下红豆的种植行,一般一米左右就可以。在搭建的时候,要注意雨棚的走向,最好是顺着当地风向搭建,这样在台风来的时候,雨棚能够更好地承受风力。
这15天的时间可太关键了,红豆在这个阶段就像是经历了大考的考生。在这期间,除了避雨,还得注意施肥。红豆在不同的地域施肥也有讲究。在南方的岭南地区,红壤土比较贫瘠,种红豆的时候就要多施一些有机肥来改善土壤的肥力。而在浙江、福建这样土壤肥力相对较好的地方,也要根据红豆的生长阶段合理施肥。比如说在花期之前,要多施一些磷钾肥,来促进红豆的花芽分化。在花期的时候,适当补充一些微量元素肥,可以让红豆的豆荚更加饱满。
还有啊,在台风过后,要及时检查红豆的生长情况。有一年在广东的一个村子里,台风过后,村里的赵大爷发现有不少红豆的叶子被打烂了。他就赶紧把那些被风吹断枝叶的红豆植株修剪了一下,把坏掉的叶子都摘掉,这样可以让红豆把更多的养分集中到健康的枝叶和豆荚上。这种及时的补救措施,就像给受伤的战士重新包扎伤口一样重要。
这里我们也可以把红豆和其他一些绿植做一下对比。除了前面提到的绿豆和黑豆,还有荞麦和苜蓿。荞麦这种作物,它的生命力特别顽强,对土壤的要求很低。在北方的黄土高原上,荞麦可以在一些较为贫瘠的土地上生长,而且它的生长期比较短。相比之下,红豆就比较娇弱,需要更加精细的管理。苜蓿主要是用来作为牧草的,它的根系非常发达,在水土保持方面有很大的作用。但是红豆主要用于食用和加工,对产量的要求比较高。
再看在海南种植红豆的情况,海南的气候比较炎热,雨水也比较充沛。虽然不像浙闽沿海有台风这么严重的灾害,但是也会有连绵的阴雨天气。在海南种植红豆的王大哥说,他就遇到过一段时间,连着下了快一个星期的雨,当时他就担心红豆会发霉。他除了搭建了那种简易的塑料雨棚外,还在红豆地里挖了一些排水沟,及时把多余的水分排出去。这种排水措施对于红豆在高湿的环境下生长是很有帮助的。
从这些身边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红豆的种植在不同地域、不同环境下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调整。在浙闽沿海台风带这样的特殊环境下,15天花期的避雨管理成为了红豆防灾稳产的关键环节。通过合理搭建可拆卸雨棚、科学施肥、及时应对灾害后的补救措施等等方法,可以让红豆在这15天关键时期更好地生长。
但是,我们在考虑红豆防灾稳产技术的时候,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思考。比如说,随着气候变化,未来台风的强度和频率可能会发生变化,那我们现有的这些避雨和管理技术是否还能够完全适应呢?大家觉得我们还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来进一步提高红豆在特殊环境下的产量和质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