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析:古代嫡长子继承制的两大核心,存在即合理,显示古人管理能力

星火历史 2020-12-11 23:24:23

想必大家都很清楚古代的“嫡长子继承制度”,父辈在离世之前总要选取一个最能干的儿子来继承自己的遗产,但是这种方式往往也存在着弊端。如果一个人只剩下了没担当没本领的儿子,那么他的家产就很难分配了。这个时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古人如果遇到才能不出色的大儿子,他们的遗产是如何分配的呢?

想解答这个问题并不难,所谓的嫡长子就在于两个字:“嫡”和“长”。

这第一个字,代表的就是拥有庞大家族势力支持的人。在古代的大户人家当中,一般都是进行政治联姻的,而在中国漫长的母系社会发展过程当中,那些有着强大家族势力的女性嫁到南方以后,她们生下的孩子就可以称之为嫡子。这些嫡子在历史上大多都有着出色的个人能力,他们对家族遗产和父辈家业的继承最大化的实现了家族利益。但是在历史上也不乏一些败家子,这些人没有出色的能力打理家族事务,反而让身边的无数人感到反感,这种情况之下,古人就可以进行废长立幼,从而确保家族事业的长久发展。

第二个字在于“长”,所谓的“长”表示的就是在心智以及其他方面远远超过幼子的男性,他们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确保了家族的长盛不衰。

为了维护家族的长久发展并确保家族事业长期的兴盛,这些长子往往都是要站出来主持大局的。在中国古代的发展过程当中,朱元璋的儿子就是一个典型代表,身为长子出来打理朝政,让明朝不断向好发展。但是也不乏一些没能力的长子,就比如汉景帝的长子,能力远不如自己的弟弟刘彻,所以最后被汉武帝废掉,这才确保了朝代的稳定。

写在最后:

可以看得出来,对于古代嫡长子的继承制古人也是应用了好长时间的,虽然它在一定程度上有一些弊端,但是久久没有退出历史舞台,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古代的嫡长子继承制度的合理性。从客观方面来说,其实古人的一些家国治理方式,对我们现代人还是有一定的借鉴之处的。

0 阅读: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