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读书到底是为了啥?
有人说,为了找个好工作,赚大钱,光宗耀祖。
但也有人说,读书是为了提升自己,开阔眼界,实现自我价值。
更有甚者,觉得读书就是浪费时间,不如早点出去打工挣钱。
要我说,读书这事儿,还真没个标准答案。
最近,36岁的唐尚珺,用他的行动,给出了一个不一样的答案。
16年高考,图啥?
唐尚珺的故事,很多人都听过。
他从2007年开始参加高考,一直考到2022年,整整16年,堪称“高考钉子户”。
为啥要这么执着?
有人说他想考个清华北大,实现人生逆袭;也有人说他就是为了那点奖金,把高考当成了生意。
但真相可能比我们想的更简单。
唐尚珺出生在广西农村,从小接受的教育资源有限。
在他眼里,高考是改变命运的唯一出路。
他想通过读书,摆脱贫困,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
所以,他一次又一次地参加高考,即使考上了大学,也选择放弃,重新来过。
有人觉得他傻,浪费时间,但他却乐在其中。
因为他知道,自己不仅仅是为了自己而考,更是为了家人,为了改变整个家庭的命运而考。
2022年,36岁的唐尚珺终于选择了接受现实,进入了一所普通的大学。
这在外人看来,似乎是一个妥协,一个失败。
但对于唐尚珺来说,这却是一个新的开始。
这一笑,值了!
上了大学之后,唐尚珺并没有像其他人一样,沉迷于游戏或者恋爱。
他开始努力学习,积极生活,尝试直播带货,想要靠自己的双手,为家人创造更好的生活。
前段时间,他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一段视频,记录了自己带母亲和姐姐去四川旅游的经历。
视频里,母亲第一次看到了雪山,姐姐第一次坐上了飞机。
尤其是姐姐在机场回眸一笑的瞬间,让无数网友泪奔。
这一笑,包含了太多的情感:有对弟弟的感激,有对未来的憧憬,也有对命运的释怀。
有人说,这一笑,胜过人间无数。
也有人说,唐尚珺活成了我们想活成的样子。
还有人说,自己读了这么多年书,却从未为家人做过什么,深感惭愧。
是啊,我们总是习惯性地把“等等再说”挂在嘴边。
等我有钱了,就带爸妈去旅游;等我升职了,就给他们买更好的东西;等我结婚了,就让他们过上更好的生活……
但现实往往是,我们越等越忙,越等越没时间。
等到我们终于有钱有时间的时候,父母却已经老了,甚至不在了。
唐尚珺的故事告诉我们,孝顺不是等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
只要心中有爱,即使身处逆境,也能为家人创造幸福。
“等等”最害人!
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话:“等我以后有钱了,就……”或者“等我以后有时间了,就……”似乎所有的美好都寄托在遥远的未来。
但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子欲养而亲不待”。
时间不等人,父母的青春也经不起等待。
别等到失去了,才追悔莫及。
想想看,我们有多久没有好好陪父母吃顿饭了?
有多久没有和他们聊聊天,听听他们的心声了?
有多久没有给他们一个拥抱,表达自己的爱意了?
我们总是把最好的脾气留给陌生人,却把最坏的情绪留给最亲近的人。
我们总是对父母的要求视而不见,却对朋友的请求有求必应。
我们总是觉得父母唠叨,嫌他们跟不上时代,却忘了他们也曾年轻过,也曾为我们付出过一切。
所以,放下手机,关掉电脑,抽出一点时间,好好陪陪父母吧。
也许只是简单地陪他们聊聊天,散散步,也能让他们感到无比的幸福。
36岁,新开始!
36岁,对于很多人来说,意味着青春的逝去,梦想的破灭。
但对于唐尚珺来说,这只是一个新的开始。
他正在努力学习,积极生活,尝试直播带货,想要靠自己的双手,为家人创造更好的生活。
他还有很多梦想,比如转专业,娶妻生子,帮母亲盖一栋房子……
这些梦想,或许看起来有些遥远,但只要他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够实现。
因为,他已经用自己的行动证明,只要心中有爱,人生就有无限可能。
唐尚珺的故事,或许无法复制,但他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愿我们都能像他一样,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用自己的努力,为家人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读书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改变自己的命运,更在于改变家人的命运。
读书不是为了成为人上人,而是为了更好地爱家人,更好地回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