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光环都掩盖不了他这堆破事儿了

我实在是太CJ了 2023-04-06 12:43:55

张继科的事儿已经被大家扒烂扒透了,连各种传媒学讲师也参与到其中,煞费苦心地分析到底我们在讨论时刻意隐去受害女明星的名字是不是一种保护、有没有意义。

从豆瓣小组的一则爆料发酵到中央政法委发文,到中国乒协和山东乒羽中心回应说张继科已经退役,到品牌方纷纷解除合约甚至连隔壁TBS都在跟进报道此次负面事件中日系企业做了什么快速反应……并不是因为这人滥赌、四处欠债,而是张继科涉嫌拍摄并传播女性私密视频,还用这些东西引导债主向受害者索要财务。

△到底退没退役现在有个明确说法了

△“帝国绝凶虎”什么的,现在已经变成“一看面向就不大对头的渣男”

我们都发现了张继科这个人“越扒越有”,因为赌博而闹出风波的旧账可以追溯到2004年。

2019年黄牛行程显示他曾多次飞往柬埔寨金边,这显然不是冲着旅游,也没有任何拍摄露出。去金边的私人行程只能让人想到赌。

2020年年初娱乐媒体爆料也说了张继科和当时的明星女友分手是因为他欠了巨额赌债不还。

传播女性私密图频这事儿在这次爆料中也有体现。投稿者说张继科是个习惯把和女明星恋爱当成交际圈炫耀谈资的人,和刚分手的前任在一起时就手滑发过另一位女艺人的床照。

但大家对体育明星总是比较宽容,因为都知道他们大部分时间都放在训练上面,学习的文化课知识有限。在长期高压的封闭式管理里长成,接受的是“只会记住第一不会记住第二”的夺冠目标教育,他们待人处事的方式、认识评价外界的角度也和普通学生有一定区别。

2014年张继科夺冠后飞踹广告牌被罚,大多媒体都在帮他说话,觉得这是一种个性体现。只有香港《大公报》就发表过评论文章,直指现有培养模式是把“本已在小学阶段就应完成的品德教育需要等到国家队再来补习”,反问国乒要改应该怎么改,“难道需要从小学一年级思想品德课的’不破坏公物’教起?”

△环球网当时的专题还拿李娜摔拍、摩西·马龙“Fo,Fo,Fo”以及福勒模仿吸食可卡因动作庆祝来类比

△大公报《人生舞台岂止在乒?》我个人很认同那句张继科26岁了还被人看作不懂事的孩子,“潜意识”有时候很能说明问题

我们习惯苦难叙事也崇尚强者,所以张继科成为奥运冠军后,他所有不合常理的行为都被光环美化了、掩盖了,连退队原因也变成轻飘飘的“历练和培养”。

2011年5月,刚刚拿下鹿特丹世锦赛冠军的张继科和刘国梁一起上了BTV科教频道的访谈节目《非常向上》,刘国梁说张继科当时犯的是一个不太严重的错误,之所以要让他退队是为了挫挫张继科的浮躁和锐气……

话事人都这么说了,媒体和球迷还能怎么掰扯?2012和2016两届奥运给张继科带来的巨大光环又掩盖了这些“历史尘埃”,大家都在嘻嘻哈哈快乐乒乓。各种有追星惯性的新入坑粉丝也因此有了充足底气去文驳斥多年前《体坛周报》,说那篇豆腐块大小的报道是“时间线对不上也罔顾事实的蓄意造谣”。

这样看来,张继科做什么不对的事都可以因为“满身伤痛了合理发泄没事”或者“张继科至少为国争光了,批评他的都是键盘侠都不敢自己上”而全身而退:

他参加竞技类综艺还得带个爸,这样节目里的“惩罚”或者张继科不愿意试的任务就有人代劳了。

自家父母心疼孩子可以理解,张继科也确实为了比赛伤病缠身。但看看他爸公开的理想儿媳标准,“医务人员最好,教师也可以”,所以是要把找个接力的全职保姆继续包办所有家务杂事继续把一个30多岁的大男人宠成巨婴?

张继科本人可能也习惯了被追逐。

《做家务的男人》里和素人“相亲”,还没开问就当着人家面就自我解答,“你最讨厌的异性类型?肯定不是我这种”,觉得女方对自己“不是满分也是九十九”。

《女儿们的恋爱》里跟金晨约会,既不准备行程也不考虑穿搭,连对方说的话也听不进去(就这还好意思找人家借钱,幸好美女姐姐没搭理……就这还会被粉丝骂,“来上节目都是为了蹭热度,某人没作品哥哥有实绩,张继科好惨。”

在全民有意无意男宝妈的这个大氛围里,那些“张继科欠钱不还”“张继科借前女友钱不还”“张继科还找田亮借了一千万”的爆料都被看客们有意无意漠视了,因为大家既不惊讶他豪赌欠债,又不意外他会找恋爱过或者合作过的明星借钱填窟窿,整件事甚至还没有“哟原来xxx也和他谈过”或者“xx和xx竟然也和他有交集”来得有话可聊。

△早期爆料里说女明星的大学学姐B曾经好心劝过她

因为B的大学室友C也曾和张继科交往过,也是被借了不少钱要不回来

△另一位女演员D说张继科到处借钱,找田亮借了又来找自己借,听说连前任都没放过

所以她来问当事人是不是真的

直到爆料提到了私密视频,话题突然和“性”联系到了一起。

你看这几天里那些“谈恋爱也不应该允许拍这些”的各打五十大板式评论,还有微信群里暗搓搓求资源或者拿“绝密图”玩梗的人都是被事件中的性元素挑逗起了兴趣,才终于加入讨论、才展开对张继科的讨伐。

△爽子虽然平时不太靠谱,却也在粉丝群里为自己瞎了眼了才和张继科谈过这一段的大学同学抱不平,说张继科“就是个渣渣,拿所谓隐私照索要了800多万”

而《经济观察报》首席记者李微敖那篇细述内情的公众号文章,其实是让大家重新把关注点放到这背后的法律问题上,毕竟给张继科借钱、拿着视频找女明星要钱的S先生已经因为敲诈勒索罪进去了,刑期7年。

与其纠结这位记者到底有没有遵从职业要求做到不偏不倚、发文公开女明星隐私前有没有征得她的同意或者对其个人信息做模糊处理,不如看看张继科在这件事上做了什么:

首先我们必须知道,《民法典》规定如果明知借款人是要拿钱来违法犯罪(比如赌博)还肯借的,就算张继科签字画押了,这份民间借贷合同也不具备任何法律效力。

△《中国经营报》记者郝成也发过张继科亲自写的欠条

还是借500万,但还款时间显示为2020年9月,和李微敖的不是一份

而张继科2018年在东南亚某国首都认识S先生,大概率就是在金边赌场。那么介绍两人认识的“朋友”是不是传说中的“叠码仔”呢?

张继科在2019年左右找一群人分批借钱,共计500万人民币,约定25天内还清,超过就要按照每月1.99%的利率给付利息。

这肯定不算高利贷,因为签合同的时候国家规定24%以内的民间借贷利率是符合规定的。而张继科和人约定的年利率是23.88%,刚刚擦边但没有超过,说明S先生以及其他债主并非不了解政策,也清楚自己在做什么。

明知不可为还要借这一笔,可能就是看准了张继科没文化却又还得起钱。毕竟他2015年跟鲁能开撕的时候就有所谓内部员工抱怨“俱乐部每年要花四五百万在张继科身上”。

而2016年中国体坛财富榜中,张继科以6000万人民币的身价高居第二,是前十名里唯一一名乒乓球球员。

“软退役”后他上了更多综艺、创办了号称“17天开出100家店”的奶茶品牌、和品牌做“金牌·厚礼”联名酒、在抖音带货自己代言的9块9维生素和“丑鞋子”安踏……所以也有人敢给他借500万,毕竟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想着总能赚大钱的名人总得要脸对不对?

△然而该奶茶品牌涉嫌虚假宣传也没有特许经营备案,冲着张继科去的加盟商损失惨重

△但记者调查发现这款酒的商标不是贵州茅台集团那个而是用的贵州茅台集团健康产业有限公司商标

而张继科没有按时还钱,还在躲债时提到自己和女明星还有共同房产,让急于拿钱的债主们误以为两人还有金钱方面的强关联。

把早就分手的前女友私密视频发给S先生估计也是被催债时的“缓兵之计”。

当然他自己出庭作证的时候只说是给S先生看过其中一段,但如果只是这样,S先生拿什么找女明星要钱的?而且债主不止S先生一个,所以张继科到底用这些私密视频搪塞过多少人呢?根本就不敢想。

因为不清楚张继科发这些东西到给债主到底有没有合谋预计敲诈女明星的意图,即便S先生律师的辩护意见里提到了他引导S先生觉得自己可以找女明星要到钱,但法院仍然没有认定张继科涉嫌共同犯罪,仅以证人身份召他出庭。

所以张继科在让前女友隐私外泄这件事上完美闪避,如果不是李微敖把欠条发出来、案情大概写出来,他可能就会在团队又一次“义正辞严”的发函否认中顺利脱身,只留下满地瓜田和路人无穷无尽的猜测。

△事件刚发酵时团队直接甩函对杠网友,说目前张继科没有欠债更没有用他人隐私求自保

还要就这些“不实传闻”向“重点侵权用户提起诉讼”

△被爆锤的张继科无力反击,只能说不愿再回应是为了不让自己“处在风口浪尖上”

虽然有很多记者觉得报道这件事不应该闭口不提受害者的名字,甚至认为事件中的女明星在案情曝光后可以用法律保护自己、从此堂堂正正不再活在阴影中。但我还是觉得情况如何应该由她和她的团队来决定,真要现身说点什么也可以自己另外接受专访或者发博回应,至少能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而我写了几天还是推翻了之前事无巨细梳理式写法,用评论的方式表达个人观点,也没有提到爆料里几位女明星的名字,也是想要尽可能淡化这里面的奇情因素。

张继科好赌成性,张继科欠债不还,张继科在感情里不真诚、利用过往伴侣帮自己填窟窿,张继科拍摄并传播前任的私密视频……桩桩件件都不值得被原谅,公不公布受害者真名无差。

请大家记得,破事儿都是谁做的。这次再多光环也救不了他。

原创不易,转载本文请务必注明作者,喜欢文章的话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0 阅读:63

我实在是太CJ了

简介:天涯娱乐版主,聊聊天喝喝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