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资料显示,在这次哈马斯和以色列的冲突中,已经有超过30辆梅卡瓦主战坦克因为各种原因被击毁。以至于现在我们看到很多梅卡瓦坦克都是带着“天棚”出场。

在我们我们来看,一长达一个多月的军事冲突中报废掉30辆坦克似乎不多,但要知道,以色列一共只有390辆梅卡瓦坦克,一个月内损失已经接近10%
如此之高的损失比例对于一个国家的整体军事实力已经构成了严重挑战。不仅对军队的实力构成挑战,还可能对国家的军事战略和资源规划产生重大影响。坦克是重要的地面战斗力量,损失过多可能会影响作战计划和战局。即便是对付哈马斯这样的游击队组织,有坦克协同作战和单独的步兵平推也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打法。
那么中东小霸王以色列的最强战车“塌房”了吗?
实际上这件事得从武器的本质来说起来。自从人类开始自相残杀以来,武器都是一种能量的投送机制。无论是长矛、弓箭、枪支、火炮还是弹道导弹都是遵循着这一框架进行能量投送的,而冷兵器和热兵器的区别则在于进行能量投送的时候,用于投送和杀伤的能量来源的不同,冷兵器大部分投送能量和杀伤能量是一体的,而热兵器例如火炮和导弹则分为推进药和杀伤弹药。
在以往的军事武器领域中,如果想投送更大的杀伤能量到敌人面前就需要更多的发射药或者推进剂。这样的思路一直延续到战列舰的主炮设计上。

人们往往设计更大型的主炮,通过加装更多的发射药将巨大的弹丸投射到敌方身边。

这是武器的必安规律。想打得狠、打得远就得付出更巨大的发射装置。

到了二战期间另外一种武器就出现在人们的面前,这就是导弹。在用于攻击的时候,导弹的投射和杀伤能量比要比大炮高得多。

拥有这么高投射比的武器本身就是一场革命。在二战结束后,到现在为止,实际上任何军用武器对导弹的防御力都是0。

我们总是可以通过改进装药的数量和设计对对方的武器系统进行攻击,而无论对方的防护力有多高。这件事也直接主导了二战之后驱逐舰一统海洋的局面出现。

由于根本防护不住,不如不做防护,就导致了现代驱逐舰的装甲厚度仅仅为一元硬币的直径厚。和之前战列舰巡洋舰动辄几百毫米厚度的装甲不能同日而语。省下来的重量都被改装成了导弹的发射装置。

导弹进入战争实际上是一次热兵器替代冷兵器之后的军事革命,而现在第三次军事革命已经出现了。这就是小型无人机和小型爆炸装置。
借助于小型无人机可以携带的弹药,如果按照投射比来说,小型无人机的投射比要远大于传统的导弹装置。

它们可以轻而易举的将足以构成致命杀伤力的弹药投掷到目标上。
而现在的坦克、装甲车、地面水面武器系统还仅仅停留在应对大型的导弹和火炮的阶段上。对这种新型的威胁形式并不具有防御能力。
因此我们看到这次以色列和哈马斯的冲突中,大量的梅卡瓦主战坦克后期焊接了一个个顶棚来保护梅卡瓦坦克薄弱的顶部。

为的就是防止小型无人机携带爆炸装置对坦克顶部进行威胁。
但要注意的一点是,坦克装甲车已经是属于“上一代”的战场武器了,这种临时的防护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无人机的威胁,但很难充分的对无人机进行防卫。这就导致了价值几百万美元的坦克在几百美元的无人机面前毫无还手之力。这件事实际上也是所有陆军重型装备所面临的课题。所以不能完全的说梅卡瓦“塌房”,而是得认识到,在任何战场中任何传统的装甲车辆对无人机的攻击都面临着一边倒的劣势境地。想缓解这种情况也就得彻底的对坦克这种作战车辆进行改进。就像当年战列舰一样,实在改不了,不如干脆退出战场,让更廉价的驱逐舰进入主流。

最终,就是这种小型廉价的无人武器站或无人车辆进入战场。同时,AI驱动的小型空战无人机也会对这些小型车辆的天空实施安全防卫。这一篇翻过,战场的整个形态都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到时候就应该没有人再去纠结战场上的坦克是不是有存在的价值了。
装甲车损失的更多,一个月已经被击毁一百多辆了
根据哈马斯共计335辆已摧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