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匠人想要呈现自己的艺术成果,即是一种展示内心。而展示紫砂壶的意境则是呈现内心的一种方式。意境通过外形和内意来共同表达。这也是中国传统美学所一直提倡的艺术境界。在紫砂壶的艺术形态中,外形并非是最主要的,同样的造型大多数优秀的工手通过一段时间的临摹和练习都可以成功的制作出来,但要造就同样的意境就相当困难了。因为每个人的内心都是不同的,心不同,折射出的意境自然不同,因而在自己的紫砂作品中添加意境的因素,有助于将作品的美妙融入到其骨髓中去,变得独一无二,塑造出更加生动完美的艺术造型。
小编今天要讲的这款紫砂壶名叫“枯木石瓢”,这款紫砂壶在展现意境的同时,能够将作品外形的特点与特定的意境融合起来,形成形与意的契合,成就出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自然界中的枯木是大树经历风吹雨打后形成的,那种自然的枯旧和残破感,并非那么容易模仿。而“枯木石瓢”正是将这种历经岁月雕琢的感觉雕琢了出来,给人迎面而来一种奇妙的感觉。
所以“枯木石瓢”制作要点,在于以紫砂的材质塑造出木的形态并同时表现出石的质感,石瓢只是作为造型的基础,同样是传统中的圆形,身筒饱满丰盈,在泥料的选择上选用绿泥而非紫泥红泥,更能透露出木石的风貌。壶体轮廓自然顺畅,外形无僵硬之感,柔和之中带有刚劲的力度,转折巧妙,支撑起整个壶挺立端庄的韵味。该壶围绕着枯木石瓢这个主题描绘缓缓展开。
从壶体表面入手,形象的刻画,流、把、钮和谐统一,以浮雕方式在壶壁上铺展开来,展现岁月痕迹的脉络分明,疏密有致,表面残留的孔洞是由水流稀释表层泥料刻意冲刷形成,以此来造成烧成后流经岁月的效果,沧桑而不失庄重。在此壶的创作中,时间的韵味被恰到好处的提炼了出来,情景与物境巧妙地结合到了一起,提升了更加深远并且耐人寻味的审美意境,这种效果主要由立意、布局以及装饰三个方面所奠定。
创意永远是一件艺术品创作时不可缺少的源头,没有创意就没有自我,作品也就缺少最初的灵魂。然后是布局,这把壶在布局上注意安排好空间时间之间的结构,并没有为了装饰而刻意改变石瓢本身的形态,没有多余的塑造,作品也就显得简洁明快。最后的装饰则是在创意和布局完美的情况下水到渠成,自然而然。在整体造型中发挥出各自应有的审美效果,将壶的韵味通过外形内涵牵引出来,构成一个古典而心生的境界。
一把壶是静态的事物,而一件有价值的艺术品往往又是动态的,静态的事物要想成为动态的艺术品,那就必须在外形与内涵共同作用。枯木石瓢将岁月于刹那间展现,时间与空间达成了统一,传统的造型,自我的创意,作品的灵魂三者熔铸,达成更加立体的观感,这样的作品才更加自然,意蕴更加流畅。
结语:当代紫砂的艺术形式已经越来越广泛,奇思妙想的创意不断向更高层的艺术方向延伸。因此我们在创作的过程中,除了要充分把握设计的角度,也要注意将作品引领到更高层次的艺术境界中去,不要附庸风雅,要有自己的东西,执着自我的创作,在传统文化中挖掘更深层次的内涵。发现能使人深深品味,回味良久的艺术底蕴,这就是紫砂在当代重新焕发出艺术活力的奥秘,我们的陶艺应以此为基点,将紫砂文化进一步发扬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