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超亿元战略融资,北京双基金为何押注这家“火箭心脏”制造者?

你好太空二零二二 2025-02-19 16:19:39

2月7日,国内商业航天核心配套企业九天行歌宣布完成A++轮超亿元战略融资,由北京市商业航天和低空经济产业投资基金、新材料产业投资基金联合领投。

01

政府基金的双重“押注”

1、“国家队”入局

本轮投资方均为北京市政府主导的产业基金,重点覆盖商业航天、低空经济及新材料三大领域。北京市近年来明确提出打造“南箭北星”产业格局,九天行歌作为航天产业链核心企业,此次融资无疑是对区域战略的强力响应。

政府基金的投资逻辑不仅是财务回报,更是产业链关键节点的把控。

图:两大产业基金入股九天行歌 来源:爱企查

2、资金投向

九天行歌计划将本轮资金用于液体运载火箭贮箱技术研发及山东烟台生产基地扩建。其核心产品——常温/低温推进剂贮箱,是决定火箭运载能力的“心脏”部件,技术壁垒极高。公司此前已突破高强度铝合金旋压成型工艺,使贮箱减重15%以上,直接提升火箭有效载荷能力。

图:九天行歌首个无孔旋压整底成功下线 来源:九天行歌

02

国产替代背后的“硬核”突破

1、破解“卡脖子”难题

传统火箭贮箱依赖手工焊接,生产周期长、成本高。九天行歌通过智能化产线实现贮箱自动化装配,效率提升3倍,且良品率超98%。其研发的可重复使用贮箱技术更是直指商业火箭“降本”痛点,与SpaceX“猎鹰”火箭技术路径不谋而合。

2、双基地模式:北京研发+山东制造

北京总部:依托中关村航天创新资源,专注前沿技术攻关;

海阳基地:目前已实现一期项目投产,二期已进入整改、验收阶段,三期筒段/箱底厂房基础施工完成,未来基地业务布局将能够实现单发火箭60%以上的核心分系统的配套能力。

图:九天行歌总经理王志峰介绍基地布局 来源:九天行歌

3、工艺创新

九天行歌攻克大型旋压成型、薄壁变形控制等核心技术,实现液体贮箱的稳定批量生产,填补了国内民营企业的空白。

4、材料替代

自研聚脲绝热材料替代传统玻璃纤维层,该材料在-60℃环境下拉伸强度≥15MPa,拉断伸长率≥300%,显著提升低温环境适应性,且采用高压无气喷涂工艺简化生产流程,缩短贮箱制备时间。

03

商业航天进入“量产时代”

1、政策红利+需求爆发

2024年,商业航天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5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5万亿元。随着GW星座、千帆星座组网加速部署,可重复使用火箭亟待首飞,核心部件制造商将迎来黄金窗口期。

图:朱雀三号垂直起降飞行试验箭 来源:航空知识

2、资本竞逐下的差异化生存

不同于星际荣耀、蓝箭航天等整箭企业,九天行歌定位“航天制造服务商”,已与国内80%民营火箭公司达成合作,提供标准化贮箱模块。这种模式规避了整箭研发的高风险,成为投资方眼中的“确定性标的”。

图:九天行歌助力引力一号 来源:东方空间

04

商业航天的“中国式突围”

1、规模化交付能力待验证

当前国内商业火箭公司普遍处于试验阶段,一旦进入高频发射周期,九天行歌需确保百台级贮箱的稳定交付,这对供应链管理和工艺一致性提出极高要求。

2、可复用技术能否弯道超车

九天行歌正在研发的可重复使用贮箱,需攻克复合材料抗疲劳、低温密封等难题。北京市新材料基金的入股,或为其引入石墨烯、陶瓷基等前沿材料技术资源。

总结

九天行歌的融资故事,折射出中国商业航天从“造火箭”到“建生态”的转型:政府基金引导关键环节突破,民营企业专注细分领域创新,区域协同放大制造优势。

当火箭贮箱可以像新能源汽车电池一样标准化量产,中国离“太空经济大众化”的梦想或许不再遥远。

0 阅读:2

你好太空二零二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