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本文摘自《漳平文史资料》第二辑(1982年12月),作者吕沁、刘重宁,原标题《漳平县的起义和解放——访原属安溪中心县委组织的同志》
正文
1949年6月经闽南地委批准,安溪中心县委接纳漳平县刘子熙率部起义,解放了漳平县城。为了如实反映漳平县革命历史上这一重大事件的本来面目,笔者最近拜访了当时直接领导漳平起义的安溪中心县委和漳平工委的王新整(即钟炎)、陈华、林江等部分领导同志,承他们在百忙中热诚接见,回顾倾谈了有关史实。现在根据各方面提供的材料,综述如下。
安溪中心县委属闽南地委领导,党的组织活动范围遍及厦门、安溪、永春、南安、同安、惠安、长泰、德化、大田等县市,是历史上的安、南、永、德游击区。这游击区的开创,追溯起来,源自192 9年,朱德、陈毅同志率红四军两个纵队从龙岩东征时播下的革命火种。十九路军发动“闽变”时,红军主力团团长尹林平(现广东省委书记)带了一批骨于到安溪,建立“中国工农红军闽南第二支队”,扩大武装千人,牵制国民党李延年等两个师的兵力。这支队伍主力在1936年遭受反动派的镇压,损失很大。1937年抗日军兴,党组织以安溪龙门为中心又恢复活动。到1948年根据党中央号召,决定在安溪一带开展武装斗争。1949年3月闽南地委指示,成立安溪中心县委。武装建制隶属于闽粤赣边纵队第八支队,纵队司令员刘永生,政委魏金水,第八支队长李仲先,政委卢叨。八支队辖四个团,以“抗大”校训:“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分别为四个团的代号。安溪中心县委领导的武装力量编为第四团,佩带“活泼”袖章。四团辖一、三、五、七共四个营,还有两个直属 连,活动于安溪、南安、永春、德化、漳平、长泰边境一带。中心县委曾派出大批党员干部和知识青年深入农村,组织秘密农会,进行“反三征”(兵、粮、税)斗争,革命势力如星火燎原,遍及安、南、永、德广大农村。 1949年4月间在安溪长坑,首先举行武装暴动,消灭了安溪县伪自卫团主力,力量不断壮大,在解放大军渡江前已解放了安溪十几个乡镇。同年五月九日解放了安溪县城。国民党反动当局大为震惊,急忙抽调九十六军、第五军残部及保安第二、三团,磨集安溪,开展“围剿”。在大敌压境下,中心县委采取主动出击,分散敌人兵力的战术,继安溪城解放后,紧接着攻下永春、德化、大田三县城。正当此时漳平刘子熙派员前往联系,经中心县委研究决定接纳、支持刘子熙率部起义,解放漳平,进而攻下宁洋城。到1949年7月初,中心县委领导下的人民武装计曾攻占解放了六座县城(安溪、永春、德化、大田、漳平、宁洋),控制了近百万人口的地区。
早在1949年4月初,漳平县刘子熙的部属溪南乡乡长林翔飞,受毗邻的安、永、漳边境一带地下党活动的影响,就曾秘密派人到安溪潘桃乡找地下党联系。当时在潘桃工作的林江同志,曾到溪南下林村与林翔飞会晤,搭上了线。到五月中旬,漳平的省参议员、原三青团干事长刘子熙,特地派官慈帆同志到安溪。通过其族亲官哲夫的关系找到了中心县委,由陈华、王新整同志接见交谈。官转达刘子熙要弃暗投明,奔向革命,率部起义的意愿。
中心县委对这问题作过分析研究:知道漳平历史上有伪党团斗争,刘子熙这一举动是敌人阵营矛盾激化的征候,他既诚心投向人民,把他争取过来,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对人民解放事业是有利的。对刘子熙本人,当时也掌握了一些情况,知道刘跟省参议会议长、国民党左派开明人士丁超五关系密切。曾看到国民党省参议会出版的刊物登载刘在省参议会上的发言,揭露抨击反动政府的弊政,有进步倾向。同时获悉刘是读过大学的知识分子,並非国民党的实权派,是可以争取的对象。特别是分析了当时面对的形势,为了粉碎敌人的“追剿”,扩大解放区,能把刘子熙这部分武装力量争取过来,拿下漳平,不但可以扩大革命队伍,充实力量;还能打通闽西南的通道,使闽南与闽西打成一片。于是中心县委根据闽粤赣边《施政十大纲领》精神,决定接纳刘子熙起义。旋于五月底派林江、丁琳两同志随同官慈帆前往漳平,摸清情况,直接与刘洽谈,受到刘的热情接待。刘及其部属表态坚决。
林、丁二人住了两天就赶回安溪会报这一情况。中心县委随即决定由王新整同志带领十多名政工人员秘密来到芦芝,利用夜间,由官慈帆带路络绎潜入县城,寓于刘子熙住处(原三青团团部)。当即分头到党太、芦芝、新桥、溪南等乡去,在刘子熙部属的掩护下开展工作,从“反三征”入手,秘密发动群众。同时广泛的接触了愿跟刘起义的骨干分子,向他们宣传形势,开导政策,做思想工作,秘密组织了民兵八百余人。经过一番的周密部署,决定于六月二十一日举事。二十日夜各乡民兵秘密向县城附达集结,四团调主力三、四百人向漳平挺进,隐蔽在芦芝附近。正当我军采取内外配合,强攻漳平县城的前夕,伪县长卢智锟察觉形势不妙,于二十日下午仓惶带领所属军政人员和伪自卫队、伪警察局武装向永福方向狼狈逃窜。四团原计划要追击他们,因时间来不及,没能实现。二十一日上午九时,四团武装在刘的部属和各乡民兵的配合下,治浩荡荡开进了县城。于是进行了一次声势浩大的武装示威游行,宣布漳平城解放了。城内秩序井然,商店照常营业,人民欢欣鼓舞。
漳平城解放后,主要做了如下几项事:一、成立漳平工委,领导全县工作;二、将起义民兵武装整编为十八连、十九连(后来又增编一个二十连),成立第五营;三、成立漳鸭人民民主政府,任命刘子熙为县长,曾文光(后叛变)为副县长;四、建立“漳平县政工作团”,以厦门等地下乡的学生党员为骨干,吸收部分当地青年学生参加,负责民运工作。同时组织“宁洋地方工作团”,以宁洋青年学生为主,配合游击大队,于七月六日解放宁洋县城。当时的中心工作是为南下大军筹集军粮;深入群众,启发诉苦,进行阶级教育;开仓济贫等。
七月十六日伪县长卢智锟到龙岩引来国民党五十五军一个营(左营),继又增派一个团(梁团),配合地方反动武装反扑县城。由于敌我力量悬殊,为避免无谓牺牲,乃决定游击队、政工人员及起义武装部队撤到新桥、溪南一带打游击。
敌人进城后,下令通缉以刘子熙为首的起义人员,对起义人员家属进行掳掠洗劫,肆意摧残迫害,並成立所谓“善后委员会”,开展诱降活动。
我军转移到农村以后,继续展开革命斗争,曾组织武装力量在外围与敌人战斗数次,並两次攻打县城,使敌人惊惶不安。游击队力量在战斗中得到锻炼,不断壮大,于是把安溪、华安来的民兵及新参加的游击队,集中编为警卫连,第五营扩大为四个连。至九月十三日再次组织攻城,漳平又回到人民的手中,敌人败逃永福。
在历次战斗中,无论是地下党工作人员,游击队员和起义人员,绝大部分经得起严峻的考验,立场坚定,英勇战斗,坚持到底。如1949年7月19日敌军梁团机炮营围攻驻在下林村的我五营营部和十九连,我军寡不敌众,决定突围。当时只剩下一个山头没被敌人占领,决定从这个缺口冲出去,可是当我军向这个山头移动时,敌军一挺重机枪在山顶上出现,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副教导员张挑当机立断,奋不顾身带头冲上山去,先发制人,密集的枪声,吓得敌机枪手惊慌失措,来不及装上子弹,就抬着机枪滚下山去,结果我军就从这里顺利突围。敌人进村后,放火烧掉我十九连连长林翔飞的房子,抢走他家的全部财产和粮食。当时,形势非常险恶,部队晚上在山里露宿,地方上的反动派配合敌军四出骚扰,以致有部分战士情绪低落。林翔飞挺胸而出鼓励部下说;“别看敌军人多武器好,我们地形熟悉,人民拥护,溪南山高林密,在这里打它三、五年游击不成问题。房子被烧了没关系,革命胜利后再盖新房子”。他们这种不怕苦、不怕死,不怕烧房子,为革命而牺牲的精神,是值得颂扬的。其他还有不少例子,就不一一列举了。
漳平、宁洋的解放,促使两县的伪自卫队、伪警察计三百余人在阵前向我投诚,吸引和牵制了围攻安、南、永游击区的敌军兵力;保护了大批国家粮食、物资、药品,免遭国民党逃命前的破坏;后期还发动三千多民工运送了四十多万斤粮食和上万担柴草,为支援大军解放漳厦,作出贡献。
在解放漳平、宁洋的历次战斗中,我方共牺牲十三人,负伤十人。
漳平城第二次解放后,闽西南地下党与南下大军胜利会师。漳平在行政区划上属龙岩地区,县工委撤销,另组新县委向龙岩地委会报漳平工作。从1949年10月份起漳平的党政组织,由龙岩地委和专署直接领导了。
附录:
1949年七、八月间福州和厦门的国民党报纸,如《星闽日报》、《江声报》、《星光日报》等都报导了所谓“漳平事变”的新闻,现将部分原文刊载如下,以供参考。
资料来源:
《漳平文史资料》第二辑(1982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