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写的原著,和电视剧有所出入。
庆帝赐婚范若若和李弘成。
范若若是京都有名的才女,而范家和靖王府是世家,从小交好,两人也算是青梅竹马。
因为范家老夫人不仅仅带大了陛下,也带大了靖王,所以范家和靖王的关系是很好的。
对于这门婚事,庆帝是为了拉拢权臣和皇室联姻,而范建本人对这门婚事也很满意。
因为他了解李弘成,这个孩子算是他看着长大的,虽然有些风流,但是为人是不坏的,而且自己的女儿如此优秀,嫁入皇室也不算高攀,加上他和靖王关系好,而且听说李弘成本人也喜欢若若,更是满意这门婚事。
可是这门婚事的当事人范若若却不喜欢,因为她不想嫁给李弘成,她不喜欢这个男人。
为此她想过离婚,却无奈,因为不管她逃到哪里都没有用,还会牵连范家,因为这是陛下赐婚,无路可逃。
可是最后她还是“逃婚”成功了,准确来说最后她没有嫁给靖王世子李弘成,这门婚事最后没能成。
而这一切都是因为她的哥哥范闲的安排。
范若若为何不愿意嫁?李弘成虽然有些风流,是流晶河上的常客,还有袁梦那么一个红颜知己。
但是他确实本性不坏,相比起嫁给皇子,范若若被指婚靖王世子结局算好的。
因为至少两家交好,而且李弘成一直仰慕这名闻名京都的范家才女。
而且两人也是一起长大的,范若若了解李弘成,本性不坏是个温和的人,抛却那些花舫上的风流逸事不说,对自己也算是痴心一片。
两家门当户对,两人知根知底,对方对自己一片痴情,还承诺婚后一心一意只有她一人,再也不去流晶河。
在那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时代,范若若的指婚算是幸运了,如此痴情情郎,范若若为何不愿意嫁?
原因很简单,其实问题并不是出现在李弘成身上,而是因为范闲。
要知道范若若是个哥控,从小到大对范闲这个哥哥是毫无底线的信任和言听计从。
两人小时候在澹州一起长大,范闲本来就不是这个时代的人,因为范闲的影响范若若也变得不一样了。
从小范闲给若若说过很多故事,很多不属于那个时代的故事,范若若从小被范闲口中那些故事迷住了。
就算后来范若若回到了京都,兄妹俩也是一直通信,就连范闲抄写的《红楼》范若若也是第一个读者。
可见这么多年来范闲其实对范若若的思想影响非常大。
她已经不能是那个时代大家闺秀的眼界和三观了,她的世界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是女人这一生只要相夫教子的观念了。
她虽然是个古人身子,但是她的思想却早已超乎了那个时代了,而且从小有那么一个与众不同哥哥在眼前,她也很难喜欢上别的男人了。
原著中写道:
可是若若就是无法接受弘成,是的,她那颗被范闲熏染过的玲珑心,现在比范闲自身还要……无法接受这个世界上关于男女的态度。
当然,就算没有那些花舫上的风流账,就算弘成是个十全十美的人,范若若依然不能接受自己的一生与那个男子在一起生活。
所以这门婚姻其实不在于李弘成是个怎么样的人,而是范若若的人生观早已超乎了那个时代。
所以她不愿意嫁,她更不愿意自己这一生就在那样的王府高墙中蹉跎。
所以她不愿意嫁。
逃婚?范若若当得知赐婚的第一刻开始便想着逃婚了。
她其实已经打包好行李离家出走了,但是半路上又折回来了。
她折回来有两个原因。
一个原因是因为她发现自己其实逃不掉。
另一个原因是因为她相信范闲,她相信自己的哥哥会帮自己。
原著中写道:
她望着兄长微微一笑说道:“哥哥不在家的时候有些慌,哥哥在家就不慌了,一切都有哥哥。”
从这番话可以看出范若若对自己哥哥范闲有多信任,可以说是盲目毫无理由的信任了。
在范闲面前若若作为才女的理智和聪明全无,她像个傻白甜一样无比的信任范闲。
而范闲听说范若若被指婚给李弘成的第一反应也是愤怒的。
但是陛下赐婚他无力阻挡,他对这门婚事不在乎李弘成的人品,也不在乎对方的家世身份,更不在乎对方的政治立场,唯一在乎的就是妹妹喜不喜欢?
所以当范闲听到若若说不喜欢,不愿意嫁的时候,他便决定要破了这门婚事。
可是这件事情并不容易。
原著中写道:
范闲说:“你还记得司理理这个人吧。”
若若点点头说:“那个想杀你的女人。”
范闲微笑道:“不错,我总觉得她与这世间的女子有些不一样,不论是她的所作所为是否正确,但是至少她敢于想自己所想,做自己所做……这次离开北齐上京的那天,我曾经问过她,这是为什么,司理理说,也许是因为她自幼家破人亡,不得已逃亡天下,颠沛流离,所以比一般的世间女子要夺走了些路,多经历了些事。这也是为什么我愿意出使北齐,在这世间走走,看看不一样的风景人生,确实极难得的事情,尤其是对于你们这些京都的官府小姐来说。”
如今的庆国女子,出嫁之前或许还可以再京都四周逛逛,出嫁之后,却是长琐府中,即便出游,也是不得自由。如此禁锢的一生……她一想到自己也有可能就这般浑浑噩噩地度过一生,心中便是老大的不愿意,老大的不甘心。
范若若赞同哥哥的话,但是她从小到大就是你在澹州住过一段时间,行的最远的不过是苍山,像哥哥说的北齐人物,草甸风光,觉得自己是无缘了。
可是这个时候范闲却说自己会在她成亲之前将她送走,而且一切都在筹划中了。
聪明的范若若一下子联想到了如今北齐苦荷大师广收门徒的消息,她猜到哥哥是要她拜入苦荷大师的门下。
虽然这个想法和大胆,也非常异想天开,但是目前来说确实是最好的光明正大能够暂时“逃离”这场婚姻最好的方式。
范若若还是非常震惊,说:“这怎么可能?”
“为什么不可能?”范闲眉梢一挑,说道:“苦荷开山收徒,这是何等大事?他既然用了天降祥瑞这招,又不以疆域为界,我妹妹乃出名的才女,做他徒弟是给他面子,他还敢不收?”
其实苦荷开山收徒,天降祥瑞,都是当初范闲在北齐的时候就已经安排好了,他没有过多解释背后自己付出了多大代价让海棠朵朵帮忙,让大宗师陪着自己做戏,因为他怕妹妹担心。
但是不管如何最后范若若还是成功成为了苦荷的徒弟。
大宗师开山收徒,虽然是敌国,但是对方毕竟是大宗师,就算庆帝得知这件事也只会赞同让范若若去北齐当学徒。
毕竟大宗师的徒弟不是谁都可以当的,所以最后范若若成功暂时逃离了这场婚姻。
天降祥瑞?原著中写道:
北齐国师在去年再次开山收徒,借着吉云祥瑞之势,收了两位女徒,一位入宫当了皇妃,另一位却在山中药圃。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海棠不再是天一道的关门弟子,范若若……才是。
那个山中过得药圃其实之前是海棠住在那里,只不过之前种的是青菜,如今被范若若种了药草。
所以范若若最后便成了大宗师苦荷的关门弟子。
而范若若能够成为大宗师的关门弟子,是因为苦荷连续用了两次天降祥瑞收了两位女徒弟。
另一位就是之前的司理理。
苦荷为什么会收司理理为徒弟?
其实这是范闲帮北齐小皇帝出的主意,当时北齐用言冰云换回了肖恩和司理理。
北齐小皇帝喜欢司理理,这一次想要她入宫为妃,但是司理理的身份肯定是个大问题,她是南庆皇室遗孤,还是北齐暗探,做过青楼花魁。
这样的女子想要入宫为妃,势必是有很多阻碍,北齐小皇帝想要一个既能让司理理光明正大入宫为妃,又能堵住朝中悠悠众口的两全其美的法子。
于是海棠朵朵找到了当时出使北齐的范闲,让他帮忙想个主意。
没想到范闲还真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让苦荷收司理理为徒,弄一个天降祥瑞的方式让司理理出现在那片祥云下,然后入宫之前最好在寺庙住一段时间,最后换一个身份成为苦荷大宗师的弟子入宫伴驾。
要知道苦荷在北齐不仅仅是大宗师,他还是北齐皇室的一员,小皇帝能够顺利坐上皇位是因为背后有他的支持。
而且苦荷身为大宗师他在北齐几乎可以说是神圣的存在,所以只要他说司理理是天降祥瑞的命运之人,只要他收了司理理为徒,那么就能堵住悠悠众口。
这一招范闲出了一个好主意,但是他也要海棠朵朵将来帮他一个忙。
而这个忙恰好是让苦荷以同样的方式收自己的妹妹范若若为徒弟。
所以苦荷以天降祥瑞的方式收了两个女徒弟,苦荷身为大宗师其实并不在意这些,但是他确实是真的宠海棠这个徒弟,所以海棠让他帮忙他便配合了。
而且对他来说也不过是无关痛痒的小事一桩罢了。
而且背后还牵扯范闲和北齐利益交往,所以苦荷才会收范若若为徒。
最后范若若在北齐成功将婚事拖黄了,因为有些事情既然没有办法改变,那边拖着,拖着拖着事情便发生了转机。
原著中,范若若学医有成,终身未嫁,而李弘成也天涯追着她。
也许结局最后他们在一起了,只是给读者留下了很多联想,毕竟范若若那样的女性这一生肯定不会只甘心做一个相夫教子的普通女子。
她这一生一定是想嫁人 的时候便嫁人,不想嫁人的时候便不嫁,她这一生最后也算是活得随心所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