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听过那种“噼啪”的声响?不是爆米花,也不是鞭炮,而是豆荚里豆粒成熟时,撑破豆荚的清脆声响。在黑龙江齐齐哈尔的田野里,这种声音,预示着丰收的喜悦,也牵动着无数豆农的心。
“”,这句看似简单的话,背后却蕴藏着大豆种植的大学问。你知道吗?看似生命力顽强的大豆,其实对土壤的要求非常高。土壤板结,排水不畅,都会直接影响大豆的产量和品质。
还记得去年秋收的时候,我跟着老舅去齐齐哈尔克山县的农场帮忙。那一片望不到边的豆田,绿油油的,煞是好看。老舅是地地道道的农民,种了一辈子地,对土地的感情比对自己的孩子还深。他告诉我,种大豆,最关键的就是土壤。
“你看这土,得松软,得透气,得保水保肥。”老舅抓起一把土,仔细地端详着。“要是不松软,豆苗扎不下根,长不大,结的豆子也不饱满。”
老舅还特别强调,齐齐哈尔这地方,昼夜温差大,特别适合大豆生长。白天光照充足,大豆光合作用强,积累的养分多;晚上温度低,大豆呼吸作用弱,消耗的养分少。这样一来,大豆自然就长得好。
但是,光有好的自然条件还不够,还得靠人来努力。老舅说,种大豆,就像养孩子,得精心呵护。从选种、播种、施肥、除草,到最后的收割,每一个环节都不能马虎。
“就拿这土壤来说,播种前一定要深耕,把土翻松,再施足底肥,保证豆苗有充足的养分。”老舅说,“等豆苗长出来后,还要及时除草,防止杂草抢夺养分。另外,还要注意排水,防止田里积水,导致豆苗烂根。”
说起除草,老舅就有点头疼。他说,以前都是人工除草,费时费力。现在虽然有了除草剂,但用多了对土地不好,而且有些杂草还会产生抗药性。
“现在我们都尽量减少除草剂的使用,改用人工除草或者机械除草。”老舅说,“虽然辛苦一点,但为了土地的可持续发展,也值得。”
除了土壤,选种也很重要。老舅说,不同品种的大豆,适应性不同,产量和品质也不同。
“我们这里主要种的是‘黑农48'和‘东生10号'。”老舅说,“这两种大豆,产量高,品质好,抗病性强,比较适合我们这里的气候和土壤条件。”
其实,除了这两种常见的大豆品种,还有一些比较冷门的大豆品种,也各有特点。比如“铁丰31”,它的特点是早熟,生育期短,适合在积温较低的地区种植。还有“中黄30”,它的特点是蛋白质含量高,适合加工豆制品。另外,“科豆28”的特点是抗倒伏能力强,适合在风大的地区种植。这些冷门品种,虽然种植面积不大,但在特定地区,也能发挥出独特的优势。
我有个朋友,在华北地区种大豆,他告诉我,华北地区的大豆种植,跟东北地区有很大的不同。华北地区气候干燥,降水少,所以需要特别注意灌溉。而且,华北地区的土壤盐碱化比较严重,所以需要选择耐盐碱的大豆品种。
“我们这里主要种的是‘冀豆17'和‘中豆13'。”我的朋友说,“这两种大豆,耐旱耐盐碱,比较适合我们这里的气候和土壤条件。”
他还告诉我,华北地区的大豆种植,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病虫害比较严重。特别是蚜虫和红蜘蛛,对大豆的危害很大。
“我们这里经常发生蚜虫和红蜘蛛的危害。”我的朋友说,“一旦发生虫害,就要及时防治,否则会严重影响大豆的产量。”
说起病虫害防治,我想起昌平草莓种植户王师傅。他告诉我,草莓种植也面临着同样的难题。
“我们这里草莓种植,最怕的就是灰霉病和白粉病。”王师傅说,“一旦发生病害,就要及时防治,否则会严重影响草莓的产量和品质。”
王师傅还告诉我,现在他们都在积极探索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农药的使用。
“我们现在主要采用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的方法。”王师傅说,“比如,我们会在草莓地里放养一些天敌昆虫,来捕食害虫。另外,我们还会使用一些物理方法,比如遮阳网和防虫网,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回到大豆的话题,15天大豆鼓粒响,这“响”声,不仅仅是豆粒成熟的声音,更是农民辛勤劳作的回响,是土地给予的回报。
老舅说,种地,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要用心去感受土地,去了解大豆的习性,才能种出好大豆。
“种地,不能急功近利,要细水长流。”老舅说,“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呵护土地,才能让土地持续产出。”
在齐齐哈尔,大豆不仅仅是一种农作物,更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它承载着农民的希望,也见证着这片土地的繁荣。 “鹤城之光”,不仅仅是大豆的光芒,更是齐齐哈尔人民勤劳智慧的光芒。
那么,在你看来,除了土壤和选种,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大豆的产量和品质呢?你所在的地区,又有哪些独特的种植经验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