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玉山丨魏国人才流失逐渐衰落——新视角读《史记》之三十五

真言贞语 2024-09-20 17:31:34

魏国人才流失逐渐衰落

——新视角读《史记》之三十五

文/宋玉山

魏文侯为魏国开创了兴盛局面,如果这样发展下去,魏国是最有希望统一天下的。魏文侯死后,儿子魏武侯继位。魏武侯武功方面还可以,但文治不行,尊贤用才方面更不行。他最大的失误,是逼走了吴起。

到了他儿子魏惠公时期,由于魏文侯打下的老底厚实,勉强还算强国。但魏惠公只知道夜明珠是宝物,不重视人才,致使人才外流,已经露出衰败之象。再到其后代,在重视人才方面差得更远了,就像黄鼠狼生小老鼠,一窝不如一窝,魏国自然衰落下去。

《史记》记载,魏武侯当太子的时候,有一次,路上碰见文侯老师田子方。太子下车拜见,田子方因其是晚辈,没有还礼。太子很不高兴,质问田子方:“是富贵的人可以骄傲,还是贫穷的人可以骄傲呢?”田子方明白他的意思,硬气地回答:“当然是贫穷的人可以骄傲了。因为诸侯骄傲了,就会失去国家;大夫骄傲了,就会失去家族。而贫穷者,没有可以失去的东西,所以可以骄傲。”太子生气地拂袖而去。

魏武侯即位以后,一次和吴起泛舟黄河,看到地势险峻,很是高兴,说:“山川如此险要,这是魏国的瑰宝啊。”吴起说:“国家稳固,在于施德于民,在于使用人才,而不在于地形险要。过去的夏商,险要的地方很多,不是也亡国了吗?”魏武侯口头称是,但内心仍然重视地利,忽视人才。

当时,有很多人才都是魏国人,或者最早在魏国服务,但不是被逼走,就是不重用,甚至被迫害。人才纷纷外流,削弱了自己,壮大了敌国。

第一个被逼走的,是吴起。吴起是著名军事家,为魏国建立大功。有他在,秦国就不敢东进一步,赵、韩两国就对魏国顺从。魏文侯很器重吴起,把军事大权都交给他。魏武侯也重视吴起,但又担心他不能对魏国全心全意。

魏武侯有个女婿,叫公叔。魏武侯觉得还是女婿可靠,任命他为相国。公叔妒忌吴起的功劳和才能,就设了一计,陷害吴起。一天,公叔对魏武侯说:“吴起是个人才,就是不知道他是否会长期为魏国服务。”

这话正说到魏武侯心里。武侯问:“那怎么办?”公叔说:“吴起没有妻子,您可以把公主嫁给他。他如果答应了,就表明会长期留在魏国;如果不答应,那肯定就有二心了。”武侯说:“这个办法好!这样试探一下,就搞清楚了。”

随后,公叔特意请吴起到家里吃饭,他与妻子演了一出双簧。妻子当着吴起的面,对公叔不是奚落,就是训斥,或者责骂。吴起看得目瞪口呆,心想:“原来君主的女儿这么刁蛮,娶什么人也不能娶公主啊。”

第二天,魏武侯召见吴起,要把公主嫁给他。吴起自然百般推托,不敢答应。魏武侯既失望又生气,从此不再信任吴起,并削弱了吴起的权力。吴起怕有灾祸,就独自一人跑到楚国去了。吴起在楚国实行变法,使楚国很快强大起来。后来,魏、赵、韩三国联合进攻楚国,都不是楚国的对手。

第二个流失的人才,就是大名鼎鼎的商鞅。商鞅是卫国国君姬妾生的儿子,他从年轻时候,就喜欢刑名法术之学,看到魏国强盛,就来到魏国,想施展自己的才能。商鞅投奔在国相公叔门下,公叔明明知道商鞅是个人才,就是不向国君推荐,而是留在家里,辅导自己的儿子。

直到公叔病重临死前,才向国君推荐商鞅。当时的国君,已经是魏惠公了。魏惠公根本没有听说过商鞅,一点也不了解,便没有任用他。商鞅在魏国得不到任用,只好到秦国去了。商鞅在秦国实行革新变法,很快使秦国强盛起来,成为魏国最强大的敌人。

孙膑,是孙武的后代,精通兵法。他学成之后,先去投奔魏国,不料,魏国大将庞涓嫉贤妒能,假借罪名砍掉他双脚。孙膑成了残疾,流落街头,乞讨为生。齐国使者见到他以后,认定孙膑有奇才,就把他偷偷带回齐国。孙膑帮助齐国壮大军队,打得魏国一败涂地,并杀了庞涓。

乐毅,就是魏国人,是乐羊的后代。他从小喜欢军事,十分贤能。年轻时曾在赵国生活,赵国人举荐他做官。为了报效国家,乐毅从赵国回到魏国,魏国却不重用他,不让他领兵,只让他干一些出使之类的差事。乐毅出使燕国时,燕昭王看出乐毅是个人才,千方百计留住了他,封他为亚卿。后来乐毅率军攻打齐国,几个月就攻下七十多座城,差一点灭了强大的齐国。燕昭王儿子继位后猜忌乐毅,乐毅被迫离开燕国,但他并没有回魏国,而是到赵国居住。

范雎,也是魏国人,很有才干,因家境贫寒,就到魏国大夫须贾门下当差。一次须贾出使齐国,范雎也跟着去了。须贾能力平庸,齐襄王看不起他,却看出须贾手下的范雎很有本事。襄王送给范雎十斤黄金和酒肉之类的东西,而须贾什么也没有。范雎只留下酒肉,没有接收黄金。须贾连嫉妒加恼怒,回来以后,就向国相魏齐诬告范雎里通外国。

魏齐不做调查,就命人毒打范雎。范雎被打得皮开肉绽、肋折齿断,昏死过去。这还不算,魏齐命人把范雎扔在厕所里,众人轮番往他身上撒尿,极尽侮辱之能事。后来见范雎没气了,就把他扔到乱石岗上喂狗。没想到,范雎被人救活,历经曲折到了秦国。

范雎后来当了秦国丞相,提出并实施著名的“远交近攻”策略,打得魏国屁滚尿流、心惊胆战,几乎到了低三下四哀求的地步。范雎说要国相魏齐的脑袋,魏国就不敢不听,乖乖地把国相的脑袋送了去。

著名的纵横家张仪,也是魏国人。他同样没有被魏国重用,而是当了秦国的丞相。后来,张仪也做过魏国国相,但那是秦国建议的,魏国不敢不从。张仪身为魏相,实际上是秦国“间谍”,一心只为秦国谋利益,真是魏国的悲哀啊!

以上各位,都是战国时期叱咤风云的人物,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战国走势。魏国如果能够重用他们,就有希望统一天下,即便重用其中一两位,魏国也不至于沦落到挨打受气、卑躬屈膝的地步。可惜,他们都被魏国逼迫着为别的国家服务去了。

如果魏文侯地下有知,不知是何心情?可见,“失人才者,事业衰败”,也是古今中外永恒不变的规律。

【作者简介】宋玉山,山东沂南人,1956年生,曲阜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中共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历任茌平县委宣传部新闻干事,农工部副部长,王老乡乡长,县委办公室副主任,聊城市委组织部科长,聊城市委办公室科长,茌平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县委副书记,聊城市统计局长,聊城市教育局长,甘肃省委政研室副主任,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室主任,山东省委副秘书长、政研室主任、省委新闻发言人,山东省人大常委等职。获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高校特聘教授。2019年退休后,撰写《新视角读二十六史丛书》,共13册、300万字,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发行。喜马拉雅平台将该书以“精读中国历史”为题播出,目前听众达2.1亿人次。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