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航员连牺牲都不怕,为什么从月球上看地球会感到无比恐惧?

春日筆記 2024-11-02 19:03:31

前言

截止到目前为止,一共有12名宇航员登上月球。

然而,无一例外的是,这12人在回到地球后,基本都无法应付因登月,而造成的恐惧阴影。

这是为何?

这些人究竟看到了什么,才会在回地球后大多精神崩溃?

从月球看地球无比恐惧的原因

在12位登月英雄中,宇航员阿姆斯特朗无疑是传奇的,是他第一位登上月球,开创了人类对月球进行科学探索的先河。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英雄回到地球后却变了!

阿姆斯特朗先是表示,“相信上帝的存在”。

后来,一向开朗的他也变得少言少语。

更甚至,他就像“患上了抑郁症”,躲避采访,宣布不再做航天员。

不仅是阿姆斯特朗,其余几位,有的“疯狂”酗酒,有的出现心理疾病,

有的离世,甚至有的还变成所谓的“神棍”,极力研究各类超自然现象,几乎都没有好结果。

这是怎么回事?

难道真像一些人所讲,他们在月球上看到不该看的东西?

倒也未必。

“地球从云层中升起,这座蔚蓝星球一边旋转,一边变得越来越大,当时宇宙中一片死寂,耳朵里只有静电声,脑子好像也有些亢奋。

我猛地举起相机,拍下了这张令我驻足的照片”。

这段话是另外一位美宇航员,在自传《月球》中所写内容,描述了她从月球看地球的心境。

而从这简短一句话,咱们也能感受出她当时的情绪变化。

其实,不仅是她,其余宇航员“上天”后,同样选择拍了照。

典型如,20世纪60年代,这张被科学家命名为“地出”的照片。

尽管彼时摄影技术不算好,也没有将我们的家园完整拍出来。

可“地出”毋庸置疑是,人类拍的第一张从月球看地球相片。

而仅仅从它,咱们也能窥探到,那12位宇航员心生害怕的原因,这从何说起呢?

首先,地球的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公里,而月球表面积,却仅有近4000万平方公里而已,如此算下来,光从面积来说,月球约为地球的1/13。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若是宇航员从月球观看地球,那么,他们的感觉,将仿佛一“巨人”站在个子矮的人面前一般,会不可避免产生一种被压迫感。

不提那些宇航员,就说咱们自己,亲眼瞅见一种庞然大物出现自己面前,难道不会产生一种错觉,或是不自觉心生担心、害怕等情绪吗?

而这可能也是为何各国航天员“上天”前,要经历很多项考验的原因之一。

再者说,身处无氧气、无液态水、无风、无雨、无生命的月表,就连四周也是寂静无比,只能听到航天员相互的心跳声,以及地球联络设备声。

这种情况下,我相信,即便是胆子再大的人,也很难不感到害怕吧。

更甚至,还可能会有一种无言的孤独感油然而生。

除这些原因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登月之后,宇航员的常识也很容易被打破,为什么这般说?

从月球望向地球,地球不再像人类想的那般美丽宏伟。

现实中的地球也几乎被黑暗所包围,这种视觉上的冲击,无疑会让那些宇航员深刻意识到我们人类的渺小与生命的宝贵之处。

但在认知改变的同时,恐惧心理也会慢慢出现。

犹记得一位参与阿波罗计划的美国宇航员,便讲过这样一句话:

“我向你们保证,与其说地球是一个‘巨人’,不如说,是一个脆弱的圣诞树球,我们应该小心对待它。”

无独有偶,另一位航天员安德斯也表示:

“我们花了大部分时间,在地球上训练如何研究月球,如何去到那里。

然而,当我抬起头,看到地球出现在月球地平线上(那一刻)。那是我们唯一能看到的颜色,一个看起来,非常脆弱的地球。”

从这些我们似乎能体会到,当时他们的那种激动,却又有些迷茫的心情。

当然,以上只是一些客观因素。

科学上对宇航员的这种“恐惧”作何解释呢?

在我国,有一句俗语是这样说的:“头顶三尺有神明,不畏人知畏己知”。

而这句话便是告诫我们,勿要做亏心事,人要怀有敬畏之心。

这里“敬畏”的对象主要指所谓的“神”,但其实自然之景,也同样会引起人的敬畏感。

不过,很早之前,人类这种“敬畏感”并没有科学依据,直到21世纪初,美国一心理学家在论文中,第一次对其做了科学阐释。

“敬畏”这一词这才逐渐变得科学起来。

而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针对“宇航员害怕太空”这种现象,科学家也给它“安上”一个专属名称——概观效应。

概观效应是何意?

简单来讲就是,当宇航员从太空遥望“地球母亲”时,发现它不过是一个微小的球,仿佛宇宙中“一粒尘埃”。

意识到这点后,国与国之间的界限似乎消失不见了,人与人之间的冲突似乎也不再变得重要。

取而代之的,只剩一种保护弱小“地球母亲”,守护我们赖以生存家园的一种责任感。

我们不置可否,从某种程度上讲,那12名宇航员确实见识到,很多人没有见到的奇景。

但反过来说,他们从太空望地球产生的那种震撼感、那种冲击力,也是身处地球上的我们难以想象的。

地球位于太阳系,是太阳系的第三颗行星,而太阳系却仅是银河系中恒星的几千分之一。

大家以为银河系就是最大的?

并非如此,就像是咱们平时在社交帐号中,会组成好友群、工作群一样,星系之间也有群,科学家将其称作“星系群”或者“星系团”。

而银河系便位于本星系群中。

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本星系群还不算什么,上面还有“领导”。

它们就是“超星系团”,如拉尼亚凯亚超星系团,据悉,它之中约有10万个星系组成。

“超星系团”再往上还有什么?

或许大家会想到宇宙,但其实,按专家的说法,我们并不能观测到宇宙全貌。

目前我们能观察到的也只是一小部分,而这也被叫做“可观测宇宙”。

太空究竟有多大?

可能就连那些天文学家,也不能告诉你准确答案。

所以,登月英雄从月球看地球会不由自主产生恐惧,这种现象,我们也就能理解了。

可即便如此,也不代表咱们可以放弃探究宇宙。

毕竟人类从诞生到现在,本就是在一步步探索中成长起来的。

还有我们为何选择不停探索太空?

现在人类研究宇宙,何尝不是为了未来考虑?

假如有一天地球被小天体袭击,人们可以试图采取措施来尽量避免灾难;

如果能获得更多发现,也是在拓宽人的生存空间。

由此可见,探寻宇宙奥秘是必要的一件事。

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如果人类不断向前,超越自我,可以创造更多奇迹。

对此,你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各抒己见。

本文内信源来自:

1.《人类探索太空的动力和意义——从“北斗九星”到“太空时代”的思考》人民论坛,2023年3月16日发布;

2.《唤醒你的敬畏自然之心》大科技杂志社,2022年11月28日发布;

3.《太阳系外漫游③:星系与星系团 | 观天者说》光明网,2020年6月12日发布;

4.《回顾多年来从太空中拍摄的地球照片》《科学》,2017年8月2日发布;

5.《从月球回来的人》新世界时报(美媒),2019年7月26日发布,但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0 阅读:249

春日筆記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