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万四,买辆五菱神车再加全年洗车套餐都绰绰有余,可特斯拉却把它标价成全自动驾驶系统FSD的选装费。这价格够刺激,体验也够刺激,就是刺激的方向有点歪。最近,特斯拉FSD在中国来了场轰轰烈烈的首秀,结果却像一出大型“翻车”现场,上演了一幕幕让人啼笑皆非的“公路惊魂”。
先是在北京五环,深夜的车流中,一辆特斯拉突然像脱缰的野马一样冲过红灯,吓得副驾上的车主差点把隔夜的咖啡喷出来。紧接着,在杭州的某个路口,面对“俄罗斯套娃”般层层叠叠的红绿灯,FSD直接表演了一出“我全都要”的闯关大戏,引来后车司机一阵阵刺耳的喇叭声和亲切的问候。还没等大家缓过神来,FSD又在上海的高架上开始了“蛇形走位”,把白色实线当成空气,玩起了“漂移”;到了广州,早高峰的公交专用道上,FSD更是大摇大摆地挤进去,让公交车司机翻出了比方向盘还大的白眼。
一时间,车主群里哀鸿遍野:“这不是自动驾驶,这是自动扣分啊!” 照这节奏,12分怕是三天都撑不住。而这一切的罪魁祸首,竟然是特斯拉用来训练中国版FSD的方式——“刷短视频”。没错,你没听错,马斯克亲口承认,他们是用中国网络上公开的道路视频来训练FSD的。这就好比让一个老外看《甄嬛传》学中文,结果开口闭口都是“臣妾做不到啊”,能不翻车吗?
那些让FSD懵圈的交通信号灯,在短视频里简直就是迷惑行为大赏。传统的红黄绿三色灯还好,FSD勉强能应付;但那些左转、直行分层显示的复合灯组,直接就触发了FSD的“我是谁?我在哪儿?我要去哪儿?”的哲学三连问;更别提那些隐藏在车流中的迷你地面信号灯,简直就是玩“大家来找茬”的地狱难度。
更让人无语的是FSD的“纠错”能力。比如在北京望京,当FSD误入死胡同时,它没有选择乖乖掉头,而是进行了一场“秋名山式”的连续变道,硬生生把原本30分钟的路程开成了45分钟的“都市探险”。有网友神评论:“这感觉就像一个初中生第一次独自出门,迷路了也不问路,就瞎转悠,还转悠得特别自信。”
相比之下,国内的自动驾驶玩家们就显得稳重多了。华为的ADS 3.0直接祭出了激光雷达+高精地图的“土豪套餐”,号称复杂路口识别率超过人类20%。比亚迪则走起了“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把高阶智能驾驶功能塞进了10万级别的车型。小鹏的NGP则闷声发大财,悄悄更新了“中国式加塞防御系统”,连外卖小哥突然窜出来都能预判。
同济大学的朱西产教授一针见血地指出:“特斯拉FSD就像米其林大厨做火锅,刀工是不错,但辣度完全失控。” 这话说得太到位了!花6.4万选装FSD,体验感却如此“惊险刺激”,还不如买辆五菱宏光MINI,剩下的钱拿去包年洗车,岂不美哉?
当然,我们也不能一棒子打死FSD。它的出现,确实给中国智能驾驶市场带来了鲶鱼效应。比如在地下停车场的测试中,FSD居然能精准识别斜插停车的宝马i3,并在仅剩30厘米的间距时自动刹停。这技术确实让人眼前一亮,也证明了FSD在特定场景下的实力。
但一位北京出租车老司机的话却更接地气:“你们搞那个自动驾驶啊,得先学会三件事:躲电动车、防加塞狗、看懂交警手势。这三关过不了,都是纸上谈兵!” 这话虽然朴实,却道出了中国道路交通的复杂性和特殊性。
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已超过3.5亿辆,庞大的数量和灵活的驾驶方式,对自动驾驶系统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此外,中国式加塞、行人随意横穿马路等不规范行为,也增加了自动驾驶的难度。
特斯拉FSD的中国首秀,与其说是一次成功的展示,不如说是一次宝贵的教训。它暴露了数据训练的局限性,也凸显了中国道路交通的复杂性。对于马斯克来说,与其沉迷于“刷短视频”训练AI,不如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的交通规则和驾驶习惯,多看看《谭谈交通》这样的节目,才能真正了解中国司机的“生存法则”。
FSD的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自动驾驶技术的竞争才刚刚开始。谁能真正读懂中国道路,谁才能笑到最后。而对于消费者来说,与其盲目追求高科技,不如选择更安全、更可靠的出行方式。毕竟,生命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在智能驾驶这条赛道上,特斯拉的“翻车”或许只是一个开始。未来的竞争,不仅是技术的比拼,更是对中国市场理解的较量。希望特斯拉能从这次“首秀”中吸取教训,真正为中国消费者带来更安全、更智能的驾驶体验。而对于国内的自动驾驶企业来说,这是一个弯道超车的好机会,抓住机遇,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先机。